飄天文學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10章 搜刮京師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安撫住何太后之後,第二天一早李素就帶着趙雲典韋去了執金吾府邸,面見了丁原。

    李素在丁原面前是最公事公辦的,也不太珍惜自己的嘴臉——主要是李素覺得,不管丁原怎麼掙扎,等董卓的主力大軍進京之後,丁原肯定是沒活路的。差別無非在董卓喫相好看還是難看上。

    所以,李素雖然演技精湛,他也懶得在一個將死之人面前演戲,更不願意因爲這種演戲而掩飾自己的胃口、導致所得的實際利益減少。

    兩人見禮之後,趙雲典韋和呂布都等在門外,李素在內堂落座,開門見山:“建陽公,別來無恙。昨天下午我入宮面見了太后,主動陳情,你應該聽說了吧。”

    丁原還有些愧對李素:“李中郎公忠體國,毫無私心,實爲我輩楷模。說實話,我還擔心李中郎挾救太后之功,另求宮禁宿衛的緊要武職,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素:“談不上,我本就是另有使命在身,做人要有始有終,如若爲了一時富貴,辜負了徵西將軍未竟之功,與小人何異。不過,我畢竟也是親冒矢石歷險無數,纔有今日之局,

    如若不能得到一些對我原本使命有所裨益的補償,不能幫我更好地完成之前的任務,直接出京實難甘心啊。”

    丁原一愣,他是真沒想到李素這麼儒雅博愛大家都誇讚的人,還有直接伸手要好處的。

    丁原警覺地說:“你要如何?我僅爲執金吾,恐怕給不了你什麼。”

    李素:“我此番回到漢中,關鍵任務就是逼迫僭越之徒劉焉放棄妄想,使蜀地百姓重新安穩,我這個朝廷冊封的蜀郡太守纔好上任。所以,我當然要一些能有助於我完成此事的條件。”

    丁原摸着鬍子狐疑地問:“你覺得徵西將軍的兵馬還不能讓劉焉老實?你怕劉焉會斷蜀道公然自立、武裝抗拒朝廷?你不會是想借吾兒奉先吧!那是不可能的!”

    丁原最後一句話壓低了聲音,他也不希望門口的呂布聽到。拿兒子跟人做交易,哪怕是不成交,也是很傷兒子面子的。

    李素笑了:“豈敢,呂主簿是建陽公心腹,我還是有分寸的。至於張邈、張遼,也是你帳下臂膀股肱、大將軍在世時就已分賜要職,想來你也不肯……

    這樣吧,我再退一步,你不是執金吾麼,京師各軍內部人事平調,你總可以操持吧?把你直屬嫡系的高順,平調到左中郎將吳匡屬下,如何?

    吳匡此次畢竟負有直接保護大將軍的職責,雖然太后說了不追究他與袁紹護衛不力之罪,但吳匡部在攻打南宮時種種趁火打劫行徑,還是要整治的。就算不治罪,將其部下各別部司馬等軍官調換一番,選軍紀素著有能者將之,沒什麼不妥吧?”

    李素沒說要直接把高順調給他,而是說把高順平調到吳匡屬下,大家依然還都是京師守軍這個大系統內,確實在丁原的操作權限範圍內。

    另外,之所以只能是高順而不能是張邈、張遼,那是因爲張邈張遼二人早在丁原進京之前,就已經被丁原推薦給了何進,何進另外給了他們官職,所以已經提前一步不屬於幷州軍系統了,只有呂布和高順是跟着丁原同期進京的。

    李素說到這一步,丁原也大致理解了,他狐疑問道:“你難道要挑唆太后追責申斥吳匡?”

    李素嘆了口氣:“不是我要,而是我算着,吳匡的位置坐不久了。他身上事兒太多,大將軍活着時可以幫他壓下來,大將軍死後……呵呵,清算他又何須我動手?

    建陽公,爽快一點,你就說吧,肯不肯把高順升半級、調到吳匡手下。我保證,我不會陷害和對付吳匡的。”

    丁原咬着牙想了一會兒:“你李伯雅的遠見卓識,我也是素聞久仰了,你這麼猜測,定然是覺得董卓不肯乖乖走,走之前也要攀咬掉一些同僚、從中取利……

    罷了,這事兒正是我職權之內,我答應你便是。也請你信守諾言,不要親自對吳匡下手誣告!還有,若是我能保住吳匡,你也就此作罷,乖乖離京,可否?”

    李素都懶得說話,只是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起身走人。

    丁原也不追問,就當李素是答應了。

    ……

    跟丁原達成交易默契之後,丁原也算信守諾言,在一兩天內調整好了高順的人事安排,把高順的人馬整編制地升半級弄到吳匡麾下。

    與此同時,也挑選了吳匡帳下一個之前攻打皇宮時表現特別不堪的別部司馬,申斥訓誡一番拿掉,位置騰出來給高順。

    如此一來,高順就算是吳匡麾下的別部司馬了。

    高順本人雖然不是很理解,但聽說執金吾是想整頓京軍,就坦然執行了——

    這就好比是後世的職場人,你原本只是個主管。你的直屬上司、原部門經理被提拔爲總監,手下有了多個部門經理要管。然後這位總監把你調到另一個部門經理手下當副經理,比主管高半級,依然還是新總監的下屬。這種情況下,那個被提拔的人肯定不會反抗,還會感恩。

    不過,丁原沒想到的是,董卓那邊也沒閒着。

    就在丁原佈局想削弱董卓宣稱藉口強度的同時,董卓對吳匡發起了攻擊!並且拉攏了跟吳匡同僚的另一位中郎將張璋。

    或許是董卓用了什麼巧妙手腕,給張璋許諾了更大的好處吧,也有可能是以武力威逼,讓張璋理解到“河東大軍數萬最多五天就到京城了,早跟我合作將來就多拿好處”。

    總而言之,張璋的態度傾向,逐步倒向了董卓——而在原本歷史上,董卓是應該把吳匡和張璋一起拉過去統統吞掉。現在顯然是因爲實力對比不夠大,董卓心中不穩,一口氣喫不下那麼多。

    所以只敢用最大義名分的姿態,先把確有把柄瑕疵的吳匡踢出局立威、削弱一部分京軍力量,然後再只專注確保拉攏住張璋。

    就好比原本是個兩百斤的胖子、一頓飯胃口有三斤時,可以把三斤的肉一次喫掉。但如果瘦到了一百二十斤,只能喫兩斤。那隻能把那塊三斤重的肉先削弱切掉一斤,免得自己撐死。

    這天,朝中諸多原本就對吳匡不滿、或者對何進生前庇護態度不滿的朝臣,在董卓串聯下,把“吳匡的侄女兒被劉焉聘爲兒媳婦,吳匡跟劉焉有勾結嫌疑”的事兒捅到最上面,再結合吳匡救護何進不力,一起彈劾。

    本來麼,何太后已經發話,吳匡如果只是保護何進不力,已不至於降職處分。但數罪併罰、舊事重提全部翻出來曬一曬,就徹底扛不住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