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吳吏曹 >第十八章 小目標
    夜,湖中小島旁,李笠和武祥正在放排鉤,因爲兩人以前經常放排鉤,所以動作嫺熟,但依舊小心翼翼,防的就是排鉤纏繞,再無法解開。

    李笠之前有“奇遇”,得免當月捕魚定額,現在專門捕捉鰱魚(白鰱、花鰱),但晚上不是捕捉鰱魚的時候,他自然要做“兼職”,放排鉤釣魚。

    釣的不是小鯉魚、小鯽魚,而是價值更高的“黃芽子”。

    “黃芽子”即後世所稱的黃顙魚,根據各地不同的叫法,又有嘎牙子、黃臘丁、黃骨魚、昂刺魚的別稱。

    黃顙魚類似鮎魚,體無鱗,通體黃色,其成熟個體尺寸相對小些,肉質鮮嫩,拿來烹飪有許多做法,在魚市出售,能賣出不錯的價錢。

    但是,竹製‘魚卡子’較難釣到黃顙魚,因爲這種魚是肉食性魚類,性兇猛,喜歡喫活餌,或者“葷餌”。

    所以,李笠這次用的排鉤,和往常不同,子線末端用的不是竹製的“魚卡子”,而是鐵製魚鉤。

    許多子線魚鉤排列在一起,很容易相互纏繞,李笠是將排鉤圈在籮筐裏,子鉤分別鉤在籮筐邊緣。

    放線的時候要慢慢放,避免子線糾纏。

    魚鉤很常見,但用魚鉤來做排鉤,對於尋常漁民來說是一種很奢侈的行爲,因爲排鉤動輒用到數十、上百個鉤,而魚鉤不算便宜。

    若把魚卡子換成鐵鉤,把誘餌從穀子換成蚯蚓,成本不低。

    只有實力雄厚的魚主們,才捨得給手下配上用魚鉤做子鉤的排鉤。

    而李笠此次得免當月捕魚定額,時間充裕了許多,所以他要抓緊時間大幹一場,不惜爲此下血本。

    眼下他放的排鉤,長二十餘丈,子鉤四百個,光是爲了買魚鉤,就花了上千文。

    簡單平均下來,一枚魚鉤的價格超過一文,還算是鐵匠給的優惠價。

    這年頭可沒有商品化的魚鉤,尋常人想要魚鉤,得找鐵匠現做,而鐵匠對於這種買賣一般懶得搭理。

    因爲製作魚鉤雖然簡單卻費事,人力、物料成本就擺在那裏。

    若魚鉤要得少了,鐵匠寧願不做這買賣,只有一次性“批發”夠一定數量,人家才願意接活。

    對於武祥來說,放一個價值上千文的排鉤,不小心翼翼纔怪,雖然最近這段時間他跟着李笠做事,動輒就賺“千錢”,但心態依舊沒有變。

    他漸漸長大,大概知道家中狀況,也知道自家往年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積蓄,能有四千錢都不錯了。

    眼下,一副排鉤就抵他家之前小半的積蓄,哪裏能不小心。

    二十丈的排鉤,分量十足,兩人放完排鉤後,把船搖到一旁岸邊,繫好纜繩,就在船上過夜。

    一來是方便第二日一早就能開始幹活,其次是守着這價值不菲的排鉤,不然萬一被別人扯了去,可是會心疼得滴血。

    天氣回暖,但夜裏的湖面上依舊有些冷,兩人拉起布制船篷,然後各自裹着絮被,坐在船艙裏。

    船頭依舊點着漁火,李笠藉助飄忽不定的火光,拿着一個名爲“水怪籠鉤”的鉤組,向武祥講解釣鰱魚的要點。

    “水怪籠鉤”,是後世一種專門釣鰱魚、鱅魚的鉤具,李笠用這個時代能找到的材料製作出來,其模樣看上去就像一個長着許多觸鬚的燈籠。

    籠體宛若後世乒乓球大小,可以開合,而籠體外面、上上下下捆着八個子線,子線末端是魚鉤。

    使用時,往籠體裏放酸臭的麪糰,子線的鐵鉤什麼也不掛,然後再用麪糰把整個籠體和子線都裹起來,一個釣餌製作完畢。

    武祥之前從沒見過如此奇怪的釣鉤,他眼前這東西,看起來確實像怪物,所以說是“水怪籠鉤”,倒也名副其實。

    但他想不明白爲何釣鰱魚要用如此鉤餌,因爲正常來說,專釣鰱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他從小就聽人說,鰱魚主要靠撈,釣魚時沒有誰敢拍着胸脯說,說我這餌入了水,上鉤的必然是鰱魚。

    而現在,李笠就是要讓武祥知道,釣鰱魚的祕訣是什麼。

    這個時代所稱“鰱魚”,有白鰱、花鰱,白鰱即後世所稱“鰱魚”、而花鰱則是“鱅魚”,這兩種魚對於垂釣者來說是“兄弟”,習性相近,釣法也類似。

    相比其它魚類,鰱、鱅的頭部很大,鱅魚頭部更大,所以俗稱“大頭魚”。

    按照後世進化論的說法,鰱、鱅有這麼大的頭部,必然有功能上的需求,李笠給武祥講解道:“頭大,意味着鰓大,那麼對於魚兒來說,鰓大意味着什麼?”

    武祥頗爲聰明,想了想,說:“莫非是吸水更多?”

    “嗯,是這麼個意思。”李笠點點頭,儘量用淺顯的道理,讓武祥明白‘鰱’(鰱鱅)的生活習性:“馬兒四肢強壯,所以跑得快...”

    “鳥兒翅膀越大,飛得越高;人的嘴巴越大,能吞的東西就越大,而這魚兒的魚鰓越大,說明什麼?”

    “說明它們主要靠吸食水中小蟲、浮萍,以此爲生,你看,魚鰓是不是像篩網?篩網越大,濾掉的水就越多,而攔下來的東西自然也就越多了...”

    這個時代的人,不可能對水中魚兒有深入的瞭解,而李笠知道,鰱鱅屬於濾食性魚類,這種魚類的進食方式和一般魚不同,食物爲水中小小的浮游動物。

    其進食特點爲‘吸食’,或者說是‘喝’,而其它魚類進食是‘吞咬’。

    那麼,通常釣魚的釣法:魚鉤掛餌,以餌吸引魚來咬,對於鰱魚無效,因爲鰱魚的進食方式是‘喝’不是‘咬’。

    而且,鰱喜歡酸、鱅喜歡臭的食物,口味比較重,所以,後世針對鰱、鱅的生活習性,有專門的制餌配方和釣鉤組合。

    若使用釣鯉魚等尋常魚類的方法釣鰱、鱅,上鉤率很低,所以如今要獲得鰱魚,基本都是靠張網捕魚,然後看看網上來的魚有沒有鰱魚。

    這樣的捕撈方式沒有針對性,效率不高,主要看運氣,很可能一網下去,撈上來數十尾大魚,其中鰱魚的數量也就幾尾。

    相比網捕,針對性的垂釣反倒高效,成本低、見效快,如果運氣好,每日釣個數十斤都不成問題。

    李笠和武祥兩個少年,搖着船出去釣鰱魚,不需要大網,不需要其他人幫忙,只需要尋常的釣竿,還有特製的釣餌,並且提前“做窩”,就能實現這個“小目標”。

    餌料合適、找到魚羣活動區域的話,一天釣個數十斤都不成問題。

    這不是李笠吹牛,後世的釣鰱、鱅高手,在合適的水域垂釣,常常可以一天釣上百斤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