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吳吏曹 >第九十二章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鄱水,一支船隊逆流而上,當中一艘座船船艙內,鄱陽內史李笠正在審閱公文,自上任以來,事務繁雜,所以他一直都很忙。

    現在他要前往樂安,但即便在船上也不得休息,審閱完的公文會交給文吏,文吏乘小船把公文送回鄱陽。

    好不容易處理完一批公文,李笠稍作休息,卻很快想到時局。

    前不久,奉命北上的嶺表西江都護陳霸先,率軍路過豫章南昌,李笠以爲天子會讓陳霸先走安成步道攻入湘州,沒想到還真是路過而已。

    想想也是,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明面上並未造反,朝廷也不想刺激三王,那麼,當務之急是先把趁火打劫的魏軍從司州趕出去。

    嶺表廣州到嶺北江州,隔着千山萬水,陳霸先帶着平定交州叛亂的精兵悍將北上,最初是要進京勤王。

    但是,侯景已經完蛋了,殘黨滅亡就在這數月之內,而司州出事,雍、荊、湘三州不穩,所以,陳霸先的下一個目的地,是司州安陸。

    也就是說,收復司州的任務,交到陳霸先身上。

    陳霸先所部兵馬,從嶺表廣州啓程,抵達江州南昌,路程據說有三千多裏,再去千里之外的司州,以疲兵對抗實力不俗的魏軍,感覺很危險。

    不過,據說陳霸先的隊伍會在湓城休整一段時間,給將士們緩緩,然後再去司州作戰,想來戰鬥力有保證。

    李笠越想越精神,開始琢磨此戰梁軍的勝算。

    他記得陳霸先就是歷史上開創陳朝的開國皇帝,想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陳霸先在交州平叛,雖然部下得了磨練,但戰場是亞熱帶雨林,戰鬥形式應該是叢林戰或者山地戰。

    那麼到了長江以北的漢東地區,和擁有騎兵優勢的魏軍作戰,陳霸先的軍隊能否適應,還不清楚。

    想到這裏,李笠擔心起來。

    他通過各種途徑,慢慢探清楚去年年底,司州是怎麼丟的,與此同時,對此戰魏軍的戰鬥力有了一些瞭解。

    魏軍主將是楊忠,李笠‘認得’這位,因爲其子楊堅,就是歷史上的隋文帝。

    而楊忠殲滅柳仲禮的軍隊、俘虜柳仲禮,只用了大概兩千兵,不過這兩千兵都是騎兵。

    當然,前期的詐敗、誘敵,靠的是另外的軍隊,但由此可見,楊忠的能力不容小覷,以逸待勞,和遠道而來的陳霸先交鋒,勝負難料。

    “楊忠、陳霸先...有意思。”

    李笠自言自語:“歷史上,是楊忠兒子楊堅的隋國,滅了陳霸先建立的陳國,話說..陳叔寶這昏君,應該是陳霸先的孫子吧?”

    李笠只知道陳國的開國皇帝是陳霸先,末代皇帝是陳叔寶,而按着陳叔寶亡國時的年紀,不像是陳霸先的兒子,所以他認爲陳叔寶應該是陳霸先的孫子。

    陳國的國祚,好像是三、四十年?

    掐指一算,陳叔寶這幾年大概要出生了?

    而楊堅,應該已經出生了。

    李笠的思緒發散,不過很快又回到當前時局來。

    本來,不應該讓千里迢迢北上的陳霸先去收復安陸,與司州隔江對望的郢州,其軍府就有不少兵力。

    但是,郢州州治夏口,正好位於漢水入長江口對面,所以,郢州軍不能調動,一防漢水上游雍州的岳陽王。

    二防長江上游的湘州河東王、荊州邵陵王。

    同理,郢州東面的江州,其兵馬要防湘州的河東王走安成步道向東進攻,還得和郢州一道,提防上游三王兵馬乘船順流而下。

    於是,只能讓千里迢迢勤王的陳霸先所部兵馬出擊,去收復被西魏佔領的司州。

    楊忠和陳霸先交手,結果會是怎麼樣的呢?

    侯景之亂的進程變了,相應的歷史進程,也會改變,後續走向會如何,琢磨起來頗有意思。

    李笠摸摸下巴,他覺得反正侯景完蛋了,侯景之亂沒有把梁國弄得支離破碎,陳國也許就沒機會出現了。

    僅就立場來說,他當然希望陳霸先能收復司州,不然,梁國國內局勢會急劇惡化。

    河東王兄弟還有邵陵王,有了司州魏軍‘撐腰’,造反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到時候,西魏還會得寸進尺。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西魏派兵給三王撐腰,不是做慈善,最終目的當然是趁火打劫,而三王若真的造反,只會引狼入室,讓大好江山落入他人之手。

    李笠仔細想過,西魏趁火打劫的最佳目標,其實是梁國的益州地區,即蜀地。

    蜀地位於長江上游,中游若被三王隔斷,蜀地梁軍就孤立無援,只能獨自抵抗關中過來的魏軍。

    “府君?”

    一聲低呼,讓李笠回過神,他見幾名文吏,捧着一堆堆文書候在面前,揉揉太陽穴,坐直身子。

    “拿過來吧。”

    。。。。。。

    南鄱水某處河岸,築壩工地邊上,前來視察工程進度的李笠,與附近一些村落的裏吏、鄉老交談着。

    話題有不少,但都和堰壩以及南鄱水有關。

    鄱陽和樂安之間,有南鄱水相連,南鄱水沿岸地區,經過數百年的開墾,已經出現不少村落和良田。

    但是,南鄱水在雨季會發大水,因爲歷朝歷代官府沒有多少財力修大規模、成體系的水利設施,所以南鄱水沿岸村落對於水災並沒有太好的防禦辦法。

    而對於水運來說,雨季水位暴漲,河水流速湍急,無論是從樂安順流而下去鄱陽,還是從鄱陽逆流而上去樂安,行船都不容易。

    有時冬天水位過低,南鄱水某些河段無法行船,也會對兩地之間的航運造成影響。

    現在,李笠就任鄱陽內史,要提升樂安‘水銅’的開採量,便要整治‘脾氣暴躁’的南鄱水,讓其‘溫順’下來。

    在河道上合適的位置,修建多級堰壩,靠階梯蓄水形成水位較深、水流較緩的多級航道,每段航道都有船隊往返接力運送人、貨。

    雖然犧牲了順流而下、一船直達終點的便利性,但是,確保了船隊逆流而上運送物資的運輸能力。

    逆流而上時,能否以較低成本運輸糧食能力,纔是制約樂安銅冶提升產量的瓶頸。

    李笠算得清楚,要提升樂安‘水銅’的產量,就得多開礦場,然後簡單粗暴的增加人力。

    但是,開採銅礦的人力不事農業生產,不產出一粒米,卻要消耗大量糧食。

    樂安地區山多平地少,要養活上萬的脫產(農業生產)人口,全靠從外地運糧,也就是從下游鄱陽運糧到樂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