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貞觀家教有點躁 >第143章 退路
    對於李恪,他本來不想說什麼的,畢竟皇家的事情少摻和爲妙,尤其是李世民這個傢伙,他家的事情摻和的越少越好。

    但是不管怎麼說,自己北上的時候,他給了自己一隊護衛,這個人情必須得承着。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自己和李麗蘊的事情,還多虧了他在其中來回撮合。

    而且從歷史上來看,這傢伙純粹是弟兄幾個中間最爲悲劇的那個,儘管他也明白自己很可能與那個位置無緣,但是在李世民有意的誘惑之下,他還是猶豫躊躇了。

    這就是人性的貪婪,不能怪李恪太貪婪,只能怪李世民給出的誘惑太誘人了。

    尤其是在李治被立爲太子之後,李世民還說出了李恪“英果類我”的話,這不是故意把自己的兒子往死路上送嗎?難道他不知道長孫無忌是什麼樣的人?

    李恪也知道這其中的兇險,所以他後來就果斷的離開了長安,然而畢竟離開的有點晚了。

    直到李治被立爲太子之後才離開,這樣就會給其他人更多的遐想空間。

    再加上李世民那催命的四個字,以至於他最終成爲長孫無忌的眼中釘,肉中刺。

    在李世民活着的時候,長孫無忌還不敢怎麼做妖。結果等到李世民一死,而李治又生性軟弱,專治長孫無忌的武則天還沒有掌握大權,這個時候就是李恪的厄運到來的時候。

    未來的局勢,張濟安沒辦法改變,他覺得自己還沒有那麼大的能耐,但是及早給這小子找一份退路,或許也算是一個報答吧。

    不管怎麼說,李世民的這些兒子裏邊也就這傢伙對他好一點,其他的人甚至連正眼看他一眼都沒可能。

    天可汗陛下的兒子,自然個個都是眼高於頂的,壓根都看不上這個沒有任何根基的傢伙。

    即便張濟安成了他們的妹夫或者姐夫,他們也只是象徵性的打個招呼。

    很顯然,他們對於這種喫皇家軟飯的傢伙,向來是沒有什麼興趣的。

    一直到張濟安從定襄打了勝仗回來的時候,這些傢伙們才發現,原來,這傢伙簡直就是個殺神啊。

    這個時候他們才都坐不住了,即便他們能坐得住,他們王府的長史之類的也都坐不住了。

    於是藉着張濟安搬家的時候,他纔將這些大舅子小舅子之類的逐個見了一下。

    而且大家也表現的很熱情,就連太子殿下也在他面前沒有太多的傲氣,不知道的人看起來,還以爲李麗蘊在宮中的地位有多高。

    李承乾這傢伙在張濟安面前不但沒有什麼傲氣,反而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不停的問他關於這次戰爭的細節。

    可以看得出來,這傢伙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主,或許這傢伙壓根不應該當太子,而是去另一隻軍隊外大唐平定四方。

    然而對於這些,張濟安倒是看得很淡。

    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也經歷了人世間所有該經歷的風雨滄桑,也看破了人情冷暖,體會到了世態炎涼,自然也明白這一切背後的東西。

    人就是這樣,窮居鬧市無人知,富在深山有遠親啊。

    自己剛來到大唐的時候,也沒見這些親王們對自己有多在乎,除了一個李恪。

    正所謂,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只有李恪纔是這些親王裏邊,對自己沒有偏見的人。

    這小子剛來到自己府上的時候,就是跟着在旁邊聽課,也沒有任何親王的架子,甚至還一度假扮做普通的貴公子。

    也正是因爲這樣,所以他對於這傢伙就有了一些特殊的情分在裏邊。

    所以在李麗蘊回來的時候,他就給這傢伙帶來了那兩句話。

    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這明明白白是讓他跑路的意思。

    然而等他回來的時候,這傢伙居然還沒有跑。既然沒有跑也就不急了,在那幾天的時間裏邊,反正老李皇帝要下定決心,那還要大半年的時間。

    既然如此,還不如爲這傢伙準備一條退路。

    當然他也但願這條退路用不上,如果因爲這傢伙提早跑路,從而使得長孫無忌對他的戒心少一點,或許這條退路就用不上了。

    如果,這一切和歷史上一模一樣,沒有什麼根本的改變,而老李皇帝也在昏頭之下說出“英果類我”的催命符,到那時候,李恪或許應該用得上這條退路了。

    此外在他的內心裏面,還有一件讓他糾結的事情,那便是關於琉琉球的問題。

    華夏對於島嶼雖然早就有着往來,然而真正實現對島嶼的直接管轄,卻是到了清代的時候,而且臺灣府也還僅僅是福建行省的一部分。

    隨後又遇到了晚清,從此,坎坎坷坷,再加上人爲的因素,使得文化認同感很容易被割裂。

    這也是讓人感到痛心的一件事情。

    他覺得,假如從這個時候開始,就開始傳播中原文化,以文化之,不僅有利於島嶼上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有利於儘早的形成文化認同感。

    而李恪實實在在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他相信以這傢伙的才華足以做到這一點。

    將近三萬的薛延陀人,在江南的時候或許可以作爲戰俘奴隸來使用,促進江南的開發。

    然而,真的到了需要他們開發島嶼的時候,只要給他們稍微給點利益,這些傢伙絕對能夠成爲一支生力軍。

    在草原上縱橫廝殺過的男兒,其作戰的勇氣是無需質疑的,稍加訓練就是一直非常優秀的軍隊。

    這支軍隊到時候就能夠成爲李恪的班底。

    如此一來,即便是他要走,也不會動用地方的一兵一卒,也不至於引起老李皇帝的警覺。

    至於對其管理倒是不用擔心,作爲一個親王好歹還是有自己的衛隊的。雖然大唐親王三百人的衛隊規模並不大,但是這傢伙在第二次就藩的時候,曾經征剿過許多盜匪,在其中也在許多江湖人士那兒留下了許多的人情。

    一旦在島嶼上有了利益的驅動,他就不相信這些傢伙不會心動的。

    如果將這些傢伙都編進來的話,完全可以成爲一支獨立的力量。

    張濟安和李恪規劃設計過關於這支人員的轉化方式。

    無非就是先讓他們成爲開墾荒地的奴隸,這是他們本應該具有的第一重身份。

    然後慢慢的讓他們開始有一定的自由,或者說給他們一些甜頭,喚起他們對於財富的渴望。

    最後讓他們瞭解到島嶼上的富饒,估計這些傢伙對於。開發島嶼的渴望不會比哥倫布弱。

    到時候他需要做的僅僅就是加強對這些傢伙的管理,不要讓這些傢伙變成殖民者。

    不管怎麼說,島嶼上的原住民,那都是大唐的子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