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統計大明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教育改革
    說道鋼鐵朱慈烺想起來,大明是不是已經到了可以搞鐵甲艦的時候,在焊接技術發明並且成熟以前,鐵甲艦使用的是鉚接造船技術。

    鉚接技術沒有什麼難度,剩下的就是鋼材的質量,防鏽技術,還有油漆防鏽等等問題的處理。

    當然最關鍵的是蒸汽機的功率要足夠強勁。

    而使用鋼鐵造船之後,船隻就突破了材料的極限限制,開始從幾千噸向着幾萬噸乃至十幾萬噸過度了。

    蒸汽機大明已經有了,而橡膠墊圈的使用使得蒸汽機的功率提升了百分之二三十,也就是說,以前能跑七節的貨船因爲橡膠墊圈的使用能跑到九節。

    最近天津找船廠正在研究蒸汽機並聯幾組技術,最新消息是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

    這個技術是打算用在帝國號上的,如果成功,那麼船用蒸汽機的功率能夠瞬間再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那跑九節的船就能跑到十三節半了。

    如果用在軍艦上,那又是多機組的並聯,功率瞬間提升到十五節以上甚至十八節,這個速度已經不是風帆戰列艦能夠追的上的了。

    所以現在大明缺少鋼鐵,準確的說是缺少一種耐腐蝕的,可以用於造船的鋼鐵,還有那種可以給船體進行刷漆的特殊防腐油漆。

    等這些都準備妥當之後,軍部就會發現,他們辛辛苦苦寄予厚望,投資了大筆銀子的帝國號,剛下水就過時了。

    準確來說,當鋼鐵戰列艦的概念出來之後,帝國號還在船臺上就已經過時了。

    歷史上英格蘭從一七八五年瓦特製成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到一八四零年英格蘭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手工作坊標誌着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

    這一歷史時期,英格蘭花了整整五十五年的時間,這是在沒有國家推動僅僅依靠資本的力量進行的改革。

    而大明走的是另一種,以皇家爲主導,集中大明所有的能工巧匠還有智者,用了大約十五年的時間,就走完了對方可能要三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而接下來的十年,大明一定能走完對方整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過程,把大明推向火車鐵甲艦蒸汽工廠爲代表的工業時代。

    鐵甲艦就是工業革命的標誌性產物,它比火車需要的知識更多,需要的工業門類也更全面。

    所以當朱慈烺覺得大明可以開始嘗試建造鐵甲艦的時候,這就代表着,大明已經進入工業革命的後期階段。

    鐵甲艦之後就是無畏艦時代,無畏艦超無畏艦,然後是航母,這些都是有生之年系列,先拋在一邊。

    這鐵甲艦除了戰船的鐵製裝甲之外還有商船的鐵製龍骨和鐵製關鍵部位等等,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鋼鐵消耗。

    要是搞出了全鋼的商船,那對於鋼鐵的使用量又是一次飛躍式的增長。

    朱慈烺沉吟半晌,轉頭問桂喜:“天津造船廠那邊的造船用鋼鐵和油漆的研製怎麼樣了,下旨給他們,朕會把鐵甲艦的建造計劃列入下一個五年計劃。

    如果要是因爲他們的研究進度拖延了五年計劃的進度,那就要治罪了。”

    吳啓晨忍不住問道:“陛下,您不是說過科學研究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需要靈感也需要運氣,強制要求可能會適得其反?”

    朱慈烺點點頭:“朕確實說過,但是這些人如果不給他們一點壓力,他們老是拖拖拉拉的,朕覺得他們能在明年年底前解決這個問題。

    就算不能也要找出來一個最優方案,到時候可以先製造然後在慢慢改進嘛。”

    天津造船廠現在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研究任務,從新船型到新蒸汽機,還有下一點的戰艦研究,這幫人顯然沒有把全鋼戰艦和裝甲戰列艦的研究放在靠前的位置。

    科學確實需要靈感和運氣,但是催促一下,可能讓他們提高這個研究的優先級,派出更多的人才參與其中,這無疑能加快研究進度。

    後世某聯和咱們都證明這種舉國體制是可以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事情的,大明作爲皇權帝國,自然也可以搞舉國體制。

    當然就算研究沒有成功,以現在的鋼材再加上普通船用油漆這種鋼殼船也不是不能造,最多每年需要回港口進行一次大修就是了。

    就算鋼鐵和油漆不能解決,先造個試試至少能解決一下相關工藝的問題吧。

    吳啓晨見陛下堅持,他也就沒有繼續勸說,陛下說行那肯定就行,如果天津造船廠沒有搞定,那一定是沒有找對方法。

    吳啓晨整理了一下思緒:“除了鋼鐵之外,臣覺得下一個五年計劃裏的教育這一塊也需要大動一下。

    孫傳庭在制定教育計劃的時候過分強調普及教育確忽視了高中和大學的建設,臣以爲大明即需要全民義務教育,也需要更多的高級人才。

    大學除了各種研究之外,還有各種技術人才也可以放在裏面培訓,高中階段應該減少學習任務更多的參與社會實踐。

    就像文學課,如果不是將來從事文學相關工作,那麼就完全沒有必要在高中繼續加強文學教育,還有就是數學。

    臣以爲全面學不如按需要學,還有物理,化學等等,全面的普及教育不如根據學生的實習和將來的工作需求進行選擇性的學習。

    例如這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選擇了到電力相關行業實習工作,那麼高中他只需要學好電磁學着一塊的知識就行,數學也不用學習多高深的知識,只要將來工作中夠用就行。

    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之後,可以讓他們在工廠裏學習更多的技術。

    臣覺得大明不應該只有研究新技術的大學生,還要從高中開始就有意識的培養的專業工人還有專門教高深技術的大學。

    所以下一個五年計劃,臣希望對教育教材做出調整,高中階段的學生,最小年齡都已經十五歲,經過一年實習之後,已經可以作爲一個勞動力在工廠工作,臣以爲這樣的高中教育和考大學的高中教育應該分開。”

    朱慈烺聽了半天才聽明白,這說的不就是技校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