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統計大明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負增長了呢?
    朱慈烺看到朱姬潤的改革計劃的時候也很意外,不是成立保險公司而已麼?怎麼跟皇明商號改革又扯到了一起了?

    而且這生意竟然是貸款來搞,皇明商號難道連三千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了?

    朱慈烺把朱姬潤喊來:“朕最近對皇明商號管理的較少,這次是什麼情況,怎麼皇明商號連三千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了?”

    朱姬潤擡頭看看朱慈烺:“陛下,這錢都是有數的,有來有回,加上去年大明和準噶爾戰爭的花銷,今年以來這善後工作的花銷。

    在沒有加印紙幣的情況下皇明商號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經實屬不易了!”

    朱慈烺摸摸鼻子,確實要是以前打仗,皇明商號拿不出錢的時候一般都是開動印鈔機先用着。

    當然一開始大明也不是這麼搞的,就像對葉爾羌作戰,朱慈烺甚至不惜發行戰爭債券然後再用收益抵償債券。

    不過從長遠來看,這樣的生意對於皇室是非常不划算的,整個西北因爲商人的介入開發雖然順利,但是確跟大明其它地區都不一樣了。

    其它地區關內的開發主要是內閣負責,而關外地區的開發一般都是皇明商號主導。

    西北則不是,西北地區皇室從那裏收不到多少錢,因爲土地牧場什麼的都私有了,而內閣雖然能收到稅,但是那裏是關外,內閣也不願意出錢開發。

    朱慈烺掙不到錢自然不願意大筆的投資搞開發,反正大明疆域範圍內等着開發的地方多了去了,隨便一個沿江沿海港口的開發不僅耗費的錢更少掙的還更多。

    而商人自己又是短視的,他們只顧眼前利益,根本不願意出錢搞什麼開發。

    朱慈烺只需要那裏的鐵路和公路能夠暢通到達邊疆就好,至於更精細化的規劃完全沒有。

    而且現在大明已經佔領了準格爾在內的中亞大片地方,西北地區連邊疆都不算了,以前爲了經營邊疆的投資現在也減少了。

    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西北地區把土地出售私有化的行爲是錯誤的,當初朱慈烺是覺得以後打仗的機會多,所以培養大家購買戰爭債券的積極性。

    後來發現與其出售戰爭債券還不如直接印錢划算,得到的土地只要用心經營,要不了幾年就能回本了,再把印錢的窟窿堵上就是了。

    只是每天唸叨着補窟窿而每次窟窿都是越補越大,現在大明貨幣還超發十七億兩,這些錢都是這些年欠下的虧空。

    朱慈烺看過軍部的報告,這一次對準噶爾作戰加上戰後的各種善後等等,總共花了三億五千萬兩白銀。

    也就是說朱姬潤在沒有借外債沒有超發貨幣的情況下幫朱慈烺搞出了三億多兩銀子的錢出來。

    尤其是在朱慈烺都做好貨幣超發的準備,朱姬潤還能頂住壓力做到這一步當真是非常不易了。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上次出售產業的時候,你已經說過要對皇明商號進行改革,裁剪臃腫商行,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更賺錢的行業和新行業。

    朕已經決定支持,這次的改革從計劃上來看阻力會相當大,朕還是支持你!

    不過支持歸支持,做事要講究方法,不能把人都得罪了,這改革計劃說到底大家圖的就是自己那點利益。

    你要是平白無故讓對方的利益受損,誰都會不滿,所以要多想辦法利益交換,而不是把別人的路子堵死讓別人無路可走,無路可走的人會做什麼?還有什麼是不敢做的?

    自古以來改革者沒有幾個善終的,像商鞅王安石等人。

    爲何會如此?皆是因爲其得罪了太多人,損害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大家都恨他們。

    你這次想要藉着保險公司成立的機會來做改革的突破口,這個想法就很好。

    大明現在正在朝工業化過度,很多行業都面臨着用人短缺的情況,咱們要一邊裁人一邊安置好,不要讓大家因爲被裁撤而失去生活來源鋌而走險了。

    尤其是那些年紀大了的,很多人爲皇明商號已經工作了十年,甚至十年以上,你不能因爲改革就把人趕走了,眼看就要到拿養老金的年紀了,再裁撤人家能不跟你急?

    如果確實不合適的,可以辦理病退,或者提前退休,再或者一次性發放一大筆補償,讓他們不至於短期內生活困難,有緩衝的餘地,還有退休金這一塊也不能停。

    退休金確實是一筆負擔,但是你不得不承認誰都有老的時候,並不是誰都能跟你一樣不用養老發愁。

    人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幹了幾十年,兢兢業業,除了工作除了工資再也沒有別的,你把養老金停了,他們老了靠什麼生活?”

    朱姬潤眉頭深深的皺起:“可是陛下,如果裁人的時候不裁養老金,那將來企業的負擔並不會降低多少,只不過是減緩了發作的時間而已。

    一個工廠除了養活當前的工人之外,可能還要養活同等數量的退休人員,這可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朱慈烺點點頭:“所以咱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朕記得初掌東宮的時候,京城僱工不過一兩銀子左右,募兵軍餉也不過每月一兩還要漂沒三分之一以上。

    出了京城,每月做工領五六錢銀子的都有,要是管飯的,甚至只給三四錢銀子。

    十五年後的今天,大明京城高級技工一個月的收入已經有七八兩銀子,普通工人的工資也達到了一月四兩左右,新軍月俸已經平均十幾兩。

    即使是偏遠鄉村,僱傭一個工人也要二兩左右的銀子。

    那個時候國庫裏窮的連老鼠都養不活,大明一年的稅收收入只有不到五百萬兩白銀,加上徵三響的收入每年也不過兩千萬兩不到。

    但是現在呢?去年大明稅收總額達到近二十億兩,增長了一百倍。

    人還是那些人,爲什麼大家都掙的多了,大明的國庫也越來越富裕了?

    這全都是調動大家的工作熱情加上機器生產的功勞,以後大明的機器只會越來越多,效率也會越來越高,以後養老的負擔可以用發展來抵充。只要人口一直在增長,那麼這些都不是問題。”

    朱姬潤擡起頭:“那要是人口不增長了呢?負增長了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