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這種不按常理出牌,讓衆多大臣一時之間沒能反應過來。

    靖康恥,五胡亂華,衣冠南渡,衆人有所耳聞,但是也僅僅是有所耳聞而已。

    具體怎麼的恥辱,除了那些編寫史書的人之外,再場的各位大人全都不知道。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你們都是飽讀聖賢書之人,告訴我,爲何嶽鵬舉(岳飛)要寫這首詩?”

    “在告訴我,南宋最後怎麼了?

    古語有云“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5安,忘戰必危。“《易》曰2:“君子以除6戎器,戒不。“夫兵不可玩,玩則無威;兵不可廢,廢則召寇。昔吳王夫差好戰而亡,徐偃王3無武亦滅。故明王之制7國也,上不玩兵,下不廢8武。《易》曰4:“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兵着,國之重事,兵強則國穩,異族不敢動,兵弱則國不穩,異族四動。民不聊生。

    自大明立國以來,除洪武,永樂年間之外,9邊重地時長受到韃子的侵擾,韃子無道,燒殺劫掠無惡不做,如果沒有我大明百萬精兵,護衛邊關,受苦的可就不僅僅是9邊的百姓了。

    幾百年來,是這些大明勇士,用自己的血肉,給你們撐起了大明的穩定,沒有他們,你們哪能安穩的喫飯睡覺?哪能隔三差五出去聽個小曲?

    說句實在的,那些犧牲的大明勇士,是我們大明所有人的恩人!

    你們這是對待恩人的態度嗎!

    幾十年的聖賢書就交了你們這些嗎!”

    雖然不少官員早都仁,義,禮,智,信不知丟到哪裏去了,但是出來混還是需要講面子的。

    尤其是自詡孔聖門生的百官,孔聖真正想教的沒學到,倒把裝面子學的十成足。

    知恩圖報一直是儒家所提倡的,儒家大力提倡的孝順,說白了也是知恩圖報的一種。

    自詡孔聖門徒的百官,敢明着根皇帝唱反調,但是確根本不敢明着反對儒家的提倡。

    “陛下所有極是,但是......下官覺得僅僅陛下萬金之軀,如果在遇到刺殺怎麼辦?不如將每年祭拜的事情,交給天使來辦如何?”

    本想繼續勸諫的禮部尚書周道登,看到800多雙蝕人的眼神之後急忙改變了計劃。

    陛下說這麼多,大明忠烈祠已經是板上釘釘,根本不可能改變的事情了。

    誰敢反對,除了會遭受大明武官的仇視之外,還會受到大明百萬士兵的仇視。可以說一下子就把所有武人給得罪死了。

    雖然大明重武輕文已經很久了,但是沒有一個人有膽量敢得罪大明雖有的武人。

    所謂天使,說白了就是代表陛下辦事的人,雖然是代表着陛下,但是畢竟不是陛下本人。

    帝王親自參拜與天使代表陛下進行參拜,在普通百姓眼裏或許沒多大區別,但是實際上裏面的差別大了去了。

    帝王親自參拜,就相當於一下子把武人的地位拉倒頂端,即便大明文官全力反對,用不了多久,武將就會反過來騎在文官的頭上。

    但是反過來,天使代表陛下進行參拜,雖然武將的地位也能得到提提升,但是提升的有限,撐死了就和文官平起平坐。

    武將他們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嘴臭,一旦哪天那個不長眼的武將得罪了陛下,到那時文官翻身只在陛下一念之間。

    “是啊,陛下,今日陛下有上天保佑,自然能平安無事,但是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陛下萬金之軀,整個大明的安危可都在陛下的肩上了。要是出現個三長兩短的......。”

    “哼,想把老子關在皇城裏,做夢?”朱由檢心裏道。

    不得不說,能混上官的,腦子都夠靈活的,不禁能結題發揮,反將自己一軍,還想把自己鎖在皇城裏。

    要不是朱由檢上輩子,經歷過網絡洗禮,再加上親自修過遮醜牆。還真猜不出這羣官員的真實目的。

    “哼,京城難道不是我大明的地盤了嗎?連我的安全都不能保證,還何談保證諸位愛卿的安全,傳我命令,即日起,所有官員必須由錦衣衛貼身護衛。.....”

    “陛下,不可啊!”

    “陛下,不可啊!”

    身後的百官聽聞之後,紛紛跪地懇請朱由檢收回成命。

    能混到這個位置的,有幾個是兩袖清風的?有幾個沒有明着按着幹違法的事的。

    比如,大明律命令禁止官員逛青樓。但是有幾個官員能遵守的?

    這事,錦衣衛知道嗎?肯定知道,但是知道歸知道,匯不彙報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現在陛下親自讓錦衣衛插手,萬一哪天胡說個夢話,豈不是把自己的腦袋給坑沒了?

    “陛下所言甚是,京城乃我的大明的都城,這都不能安全,何談其他方面的安全,臣家中略有小資,願出3000兩,協助大明掃除京城周邊的不穩定因素。”

    禮部尚書周道登道。

    雖然禮部尚書周道登不管戶部,但是朱由檢這一年的花錢本領,禮部尚書周道登可是有有所見聞的。

    給官員加餉,給士兵更新武器,補發軍餉,陝西賑災,修建那個什麼京津鐵路,再加上現在的封賞,那可都是百花花的銀子啊。

    在周道登看來,大明國庫本就空虛,再經過皇帝的這麼一折騰,肯定是更加的空虛了。

    想要讓錦衣衛監察百官,又是一大筆銀子。陛下可不一定有這個錢。

    如果自己這邊主動提出捐錢給軍部以穩定周邊的話,陛下肯定會借驢下坡,收回成命的。

    想比腦倒上頂着一把刀,還是給錢更好一點。

    “臣家裏窮,願出1000兩,協助大明掃除京城周邊的不穩定因素。”

    ....

    爲了不讓錦衣衛護衛自己的安全,這些官員紛紛慷慨解囊。

    “陛下,臣願意捐1兩銀子”一旁的韓一良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