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918章 還是有知音的
    一千萬都有人買?這位傳教士不是皇帝的托兒便是腦子進水了吧?

    大明官員心裏都這樣想。

    包括朱載堉自己在內,他想着能賣到李時珍《本草綱目》十分之一的錢就抱起頭來大笑了,可以將皇上的貸款還清呀,卻不料皇上開價一千萬……

    朱載堉想都不敢想,他的確是覺得自己的理論很有價值,畢竟大膽而徹底地揚棄了千餘年來的舊律制。

    但價值真有這麼大嗎?

    皇上讓他試着依據十二平均律研究製作一架鋼琴出來,可鋼琴與古代普通的琴瑟不同,最難的是琴絃。

    琴絃不好,便達不到我們需要的音頻,從而失去了鋼琴的意義。

    朱載堉其實已經找不到自己製作不出來一架標準鋼琴的原因。

    而這一點朱翊鏐心裏比誰都清楚。

    別說大明這個時候,就是再過幾百年,時至今日,鋼琴絃都必須從德國與日本進口呢,中國還製造不出適合鋼琴用的琴絃。

    雖然在人類發明鍊鐵之後不久就學會了鍊鋼。由於鋼較之最初的生鐵有更好的物理、化學、機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地應用。

    但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對鋼的應用一直受到鋼的產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鋼的應用纔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所以在這個時候讓朱載堉依據他自己發明的十二平均律,製作一架像模像樣的鋼琴出來,根本不可能。

    就像讓餘定乾、餘定坤雙胞胎兄弟研究製作一輛像模像樣的自行車,因爲關鍵材料的不具備,即便有了自行車的雛形,也只能稱之爲殘次品。

    肯定經受不住考驗。

    朱翊鏐明知不現實,但還是願意支持他們去研究,畢竟所有的研究成果不可能一次性成功,都是經歷不斷摸索不斷失敗然後積累經驗而成。

    只有失敗之後,他們才知道缺陷在哪兒,才知道努力的方向。

    比如朱載堉便發現了製作鋼琴最難的是鋼琴絃,而餘氏雙胞胎兄弟發現製作自行車最難的軸承與輪胎。

    雛形其實都有了,只是因爲技術條件還不具備所以達不到要求。

    莫非這位外國傳教士知道如何製作出來一架完美的鋼琴?而且最難解決的鋼琴絃所需的材料也有了?

    這是朱載堉驚訝之餘的估計,不然憑什麼敢出價一千萬呢?指定不會只是爲了這一本書一個理論,而是當作一個投資能夠掙錢的項目。

    雖然朱載堉尚未製作出一架完美的鋼琴,但他知道鋼琴結構複雜,倘若製作成功,必定價值不菲。

    皇上畢竟也說過了,十二平均律是聲學史上的一項傑出貢獻,而鋼琴必須依據此理論定音製作。

    朱載堉雖然也被一千萬驚到了,但他知道如何能最快將這個錢掙回來,那就是依據他這個理論製作鋼琴。

    當作一個能掙大錢的項目來做。

    想到這兒,朱載堉的心似乎逐漸平和了些,畢竟如果依據他的理論製作出鋼琴並完美的定音,那將錢途無量。

    而答應出價一千萬兩銀購買的這名傳教士來自德國。

    朱翊鏐心裏也更有底了,德國確實代表技術的先鋒。

    而第一個想要購買且討價還價的傳教士來自法國。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德國傳教士的時候,只聽他又說道

    “我買,不砍價,就一千萬,但使用權能否延長至兩百年?”

    “好!”朱翊鏐點頭答應了,“兩百年就兩百年,成交。”

    法國傳教士搖頭嘆息,垂頭喪氣地說道“可惜,可惜……”

    朱載堉感覺人要飛起來了似的。

    一千萬,五百萬……他真的即將要擁有五百萬?如果真有這麼多錢,一定要用來研究製作出一架好鋼琴來。

    世界其他國家歸德國傳教士管,大明還是歸他與皇上的嘛。

    大明其他官員屏聲斂氣,感覺就像做夢一樣,根本不相信,他們還不知道這個十二平均律到底有多牛。

    更不知道藉此可以製作鋼琴,並由此理論爲鋼琴定音。

    對於不懂的人而言,“一千萬”那不就是一個夢幻般的數字嗎?

    法國傳教士最先想購買,此時遺憾又渴望地對德國傳教士說道

    “我其實很想買,只是錢不夠,但這理論我很喜歡,也相信一定可以大放異彩,能夠讓我入股?”

    當然,他說的不是漢語,而是被翻譯人員翻譯過後的語言。

    朱翊鏐與朱載堉都很欣慰,原來外國傳教士中果然有知音。

    只有真正懂得,而且還知道如何利用,纔敢掏出這麼多的錢來買。

    可見是真有識貨的人。

    雖然鳳毛麟角,但畢竟還是有。

    申用嘉從剛開始的興奮,到此時此刻又像觸底反彈了似的有些絕望。

    因爲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的價值太嚇人,申用嘉不敢想他自己的人體素描藝術到底價值幾何。

    起初他與朱載堉一樣,也幻想憧憬着如果能賣到李時珍《本草綱目》的十分之一,那他就心滿意足了。

    可當看到朱載堉的著作賣到一千萬時,他再也不敢胡思亂想。

    所以還是聽天由命吧,反正看皇上的,皇上怎麼安排怎麼來。

    朱翊鏐對德國傳教士說道“稍後簽署協議付完款之後,《十二平均律》除我大明以外的所有國家的開發經營權就歸你所有了。”

    然後他將目光投向申用嘉,不緊不慢說道“接下來朕將爲你們介紹第三件瑰寶藝術,女子人體素描。”

    沒有一個人不是聚精會神地聽。

    其實,現在通常認爲素描產生於西歐,是西畫的一部分。

    素描作爲一種繪畫樣式,在中世紀前就存在,因早期的畫材難於保存,它們的蹤跡只有在當時宗教書籍的插圖中有所反映,畫面基本上是線描形式,表現得大多都十分軟弱、幼稚。

    從中世紀起,已有師傅帶徒弟式的繪畫作坊,有學徒臨摹匠師素描的學畫方式,但藝術水準很低。

    素描發展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有了質的飛越。畫家們(代表人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瓦薩里、楚加里)在廣泛實踐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繪畫基礎理論、藝術理論和素描理論。

    其中藝用解剖學、透視學、明暗塑造理論等推動了素描藝術的進步。

    但無論怎麼看,這個時候的女子人體素描還是新鮮事物。

    ……

    。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