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090章 歸去來辭 轉重令輕
    張四維終究還是致仕回籍了,他心心念念,恨不得立即飛回山西老家看望自己的父親。

    儘管認爲朱翊鏐有干預朝政之嫌,暗中慫恿李太后越過他這個次輔,而提拔申時行擔任臨時代理首輔,爲此他感到很不開心。

    但當朱翊鏐告訴他,他的父親病重在牀,家裏那邊卻沒有派人通知他時,他又感到慚愧、自責、甚至是惶恐

    什麼首輔次輔什麼功名利祿都不過是虛名罷了。

    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然而,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如果父親真的病重了,還留戀什麼權利地位

    覺今是而昨非,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趕緊回家吧。

    即便父親沒有生病,他想着也該回家看看了,確實有好多年沒有回家。一生汲汲於功名,做到這個份兒上,也夠了。

    所以,離京的那天,張四維並沒有什麼遺憾,坦然地離開。

    原本,他以爲會有遺憾的,確實也表示遺憾過,而且氣憤過,畢竟距離首輔只有一步之遙。

    可現在回過頭來冷靜一想,亦不過如此,感覺一切隨風而逝,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離京當天,臨時代理首輔申時行遵照萬曆皇帝的旨意,率領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員全部爲他餞行,可謂給足了他面子。

    張四維風光地致仕回籍了。

    這對於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官員來說,確實是夠風光的。

    畢竟首輔有且只有一位,次輔讓多少官員望塵莫及。

    做到次輔已經超級牛逼了

    不過,總有一些官員認爲他抱有遺憾、不甘、無奈

    否則,爲何得知臨時代理首輔是申時行而不是他時,暈倒在皇極門前又不肯走嚷着要致仕呢

    然而,那些人不知道的是,他的心態在這兩天已經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然,與張四維親近的一些官員也知道,但更多的依然還是認爲他的離開是被逼無奈的

    但無論怎麼看,都已不重要,張四維就是離開了。

    以他現在的年齡,一旦離開,返政的可能幾乎爲零。

    畢竟,二度入閣並擔任首輔,縱觀大明已走過的兩百多年曆史,唯獨前任首輔高拱一人而已。

    張四維是離開京師了,但圍繞他的議論卻沒有停止過。

    無它,只因牽涉到朱翊鏐這個唯一留京的親王。

    確實,朱翊鏐最近的風頭有點盛,存在感太強了,儘管他的所作所爲幾乎都是遠離大衆視線。

    他自己當然知道大明的親王只能夠扮豬。自文皇帝之後本來也是把親王藩王當豬豢養的。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

    逼迫胡誠爲張居正主刀,太醫院郎中們都知道了。

    暗中扳倒張四維,推申時行上臺,也已經在宮中流傳開了。

    更不用說他收張鯨爲徒、時不時地還出沒在張大學士府

    這都不是一個王爺該做的事。

    好在終於有人坐不住了。

    彈劾他的三道奏本不是已經送到萬曆皇帝手中去了嗎圍繞着他馬上就要開一次廷議。

    以朱翊鏐囂張跋扈的性子,屆時肯定又很熱鬧吧。

    然而,當得知廷議正是朱翊鏐自己主動要求的,那些想看熱鬧的瓜衆又很納悶兒,感覺不正常了。

    像張鯨、周佐一樣,都想不明白爲何朱翊鏐非要找虐

    只能拭目以待了。

    見完胡誠的當天晚上,用完晚膳朱翊鏐便去了李太后那裏。

    儘管“廷議”是他自己主動要求的,但還是需要準備一下。

    畢竟廷議確實等於找虐。

    用他自己的話說,不就是找人來吐槽他嗎

    他需要吐槽,需要見識,這個沒錯,可也不能被吐槽得體無完膚毫無招架之力吧

    他還不想馬上之國就藩呢,爲自己定下的目標尚未完成。準確地說,纔剛剛開始呢。

    李太后用過晚膳,通常要在花園裏溜達一圈兒,然後去書房練習書法或誦讀抄錄佛經。

    後宮女人的生活基本上都很單調,哪怕像陳太后、李太后那樣高貴的主兒。

    畢竟皇宮裏頭就這麼一小塊兒地方,哪兒都去不了,關鍵是真正的男人只有一個。

    不夠分。

    李太后都已經過了多少年的寡婦生活,沒事兒練字誦經唸佛,就怕閒下來胡思亂想。

    寂寞比忙碌可怕一千倍一萬倍都不止,甚至比飢餓、寒冷、死亡都要恐怖。

    外人都知道她喜歡書法崇尚佛宗,可有幾個人真正懂得更多隻是寂寞惹的禍

    如果不是因爲寂寞,女人練字唸經誦佛作甚

    除了爲皇室大統繼承人的考慮外,這也是她爲什麼急着抱孫子孫女的原因。有孫子孫女,至少就不用那麼寂寞了。

    朱翊鏐去時,李太后正在書房裏抄錄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的內容簡短,其實就是四十二段語錄。

    但因爲它通攝大小乘一切教義和法要,所以顯得特別經典。

    據說,這是自印度傳到中國來的第一部重要著作。

    也不知是否巧合,朱翊鏐進去時,李太后正好抄到其中的那段語錄:“佛言:人有衆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我還是不翻譯了,不然又有人說水一大段。

    這一章是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五章轉重令輕。

    說的是一個人有了許多大、小、輕、重之分的過失,自己需要知道悔改,轉重令輕。

    簡言之,就是讓人知錯就改。

    看到李太后正抄錄這一章,朱翊鏐第一感覺被人彈劾的事兒,李太后肯定已經知道了。

    “娘。”

    “鏐兒來了。”

    李太后應了一聲,但並沒有放下手中的筆,也沒有擡眸看,依然在專注地寫字,直至將那一章寫完。

    朱翊鏐站在旁邊觀摩,世人包括後人都說李太后工於書法,想必多半是對她的誇讚之詞。

    以朱翊鏐無比挑剔的眼光,李太后的書法水平尚不如才女徐靜蕾呢,離“工”還有一段距離。

    “來,鏐兒,將這一段話念給孃親聽聽。”李太后指着她將剛寫完的佛經。

    朱翊鏐總感覺李太后有心,怕是故意的。

    但怎麼說也是親孃,讓他念他就念吧,無妨。

    “佛言:人有衆過”搞得我都不敢重複一遍了

    求啊求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