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等讀書人來說,誰不曾喫過苦十年寒窗,一朝中舉,求的是功名。而今,百年苦修,求的是大道。”“仁兄是文章組的,皆是以文入道的同門,他日可在一處論道。”長龍似的隊伍裏,時不時有三五一組的他國文人。一個年輕人低聲道:“趙國人現在可真得意。”“也該人家得意。真人去了晉國、魯國,又至趙國,三聖顯靈賜下聖國大聖鍾,而今真人要在趙國開壇傳道,他們的尾巴都要翹上天了。”“早前出現的可是大國聖鍾,並非聖國大聖鍾,難不成三聖也是思量。”“要我說,這就是吳國太守禮,若是禮敬真人,前往魯國相請,說不定成爲天邦聖國的便是吳國。”“噓,你倒是小聲點,要被趙國人聽到,又要訓斥了。”這可是在人家的地盤上,沒見趙帝一看飛出大國聖鍾,而非聖國大聖鍾嚇得在地上連連磕頭認錯,更是說出罪己天下,禪位讓賢的話,可見爲了得到大聖鍾得有多不要臉面。唉,要是自家的皇帝也如此,什麼事辦不成吳國就是太要面子,方與大聖鍾失之交臂。趙國爲了請真人,居然派皇子潛入魯國,硬是從魯國眼皮子底下將人給帶走了。一入趙國,百姓們便夾道歡迎,這等熱烈連魯國也做不到。一個時辰後,華卿換了一身正藍色儒修袍服,戴高冠,着廣袖束腰袍服,端坐傳道臺中央,面前擺了一張桌案,不是盤腿坐席,而坐了貴妃椅。身側靜立着從趙國名門選出的兩對少男少女,男弟子服侍筆墨,女弟子服侍茶點等。這四人趙國儒生們還都認識,其中一對男女竟是趙帝的皇子、公主,另一位男弟子乃是書院山長最寵愛的孫子,那女弟子是趙國大學士的幼女。華卿也他們頷首點頭,“今日時間很長,你們四個也坐下罷。”“謝大先生。”四人齊聲行禮謝過,謝的是儒修之禮,長身而立,彎腰接掌,自遠而近,這是華卿在三生三世中天界仙人之間行的禮數,被她定爲儒門修士之禮,看起來又儒雅又大方,與武修、道修的抱拳禮完全不同。華卿朗聲道:“此節講的是以文入道的修練功法,即童生、秀才的功法”功法口訣的時間不長,不到一刻鐘就誦完了,而解析功法則用了半個時辰。其間,趙國公主起身蓄了兩次茶水,華卿提筆寫了幾個字,從廣袖裏掏出了一個留影器,擡手起臂一揮,旁邊立時出現了一張白幕,足有三丈寬、兩丈高。“這有文章數篇,可供爾等研習。趙遜”“弟子在。”“你四人輪流高誦文章,要保證在場所有弟子都能聽到。”“弟子遵命。”趙遜立在白幕下,朗聲誦道:“誡子書,作者: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華卿擡了一下頭,趙遜退回座位,提了筆墨抄錄文章。“諸葛亮乃三皇后人、炎黃子孫,他所在之地,被稱爲諸神祖地。那一方人間誕生了三皇五帝,三皇即女媧、伏羲、神農氏”那個地方竟是傳說中遠古之神的故鄉,所有人都面露敬仰,這等地方亦有儒修,還出了大能,他們寫的文章必是非同一般。她先簡要地講了諸葛亮生活的歷史朝代與背景,“這是他教導兒子的文章。這次講學之後,大聖廟會播放三國演義,雖講的是凡人故事,但卻是仙界之中唯一一部講凡人又列爲仙階品級的連續劇。感興趣的,可來學習。”她擡手按了一下留影器,當即出現一篇陋室銘,“這是諸神祖地一代儒門大能所寫的文章。”趙遜起身,立在白幕下,朗聲誦讀,惹得另三個人面露惱色,真人說了他們四人誦文,他搶着又誦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趙遜誦讀時,只覺連自己也高潔不少,這兩篇俱是難得一見的好文章,至少在文昌大陸,他從來沒見過。華卿擡手點了一下大學士的幼女,“你再高誦一遍,遠處的人似乎沒聽到。”她拿出一個喇叭狀的戒指,“放在離脣六寸處。”“是,大先生。”女弟子立在白幕下,用好聽的聲音誦讀起來,“陋室銘,作者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的個天,這聲音大如天雷,又仿若天音,怕是方圓十里都聽到,配是女弟子那好聽的聲音,竟有一種震動靈魂,叩動心絃之威。聽講的弟子們開始飛快地記錄文章。華卿按了一下留影器,立時又跳了一篇文章。女弟子不待趙遜回過味,聲音已經飄出:“愛蓮說,作者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華卿挑了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騰王閣序、諸葛亮的出師表、祭十二郎文、陳情表、歸去來兮辭等十八篇文章,待女弟子誦完岳陽樓記趙遜就奪了她的喇叭戒,自己套到手上,立在白幕上等着,連誦了兩篇後,要不是華卿開口讓一位誦,他還捨不得下去。聲至所處,一時間筆走墨飛,白紙嘩啦啦作響,大聖廟內外之人都在地紙筆記錄文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