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文娛試玩 >第四五四章 轉型
    韓試在橫城呆了一週左右的時間。

    每天跟着吳奇達,近距離觀摩一部武俠片的拍攝過程。

    老實說,韓試是比較失望的。

    儘管知道武俠都是虛構的,飛檐走壁、真刀實槍不可能,可韓試原以爲起碼能看到些你來我往的打鬥場面,會有一絲絲功夫的樣子。

    結果樣子都沒有,武術指導也許會幾招,男女主的打戲連花拳繡腿都算不上,完完全全的原地擺造型。

    看着別說過癮了,簡直破壞對武俠片的美好念想。

    韓試沒了熱情,劇組卻對韓試的突然探班非常歡迎。

    《天龍》劇組的大小演員,幾天裏猜測紛紛,看樣子韓試要麼是在跟吳奇達導演談合作,要麼就很可能是自己有拍武俠劇的想法與計劃,在找吳奇達導演學習經驗。

    心眼活泛地幾個主演,一有空就往兩人跟前湊,就算打聽不到內幕消息,至少以韓試現在的咖位,在人家眼前混個面熟留點印象總是好的。

    劇組裏沒有大咖,女主是新人演員,男主算是個當紅小生,可與韓試比起來就不在一個檔次上了。

    韓試偶爾應付一下,心裏很想結識的卻是劇組中的好幾個配角。

    幾天之中別人在注意韓試,韓試同樣在觀察演員,大致理解了吳奇達的牢騷從何而來——估計男女主都不是吳奇達的理想演員,演技不能說很差,可韓試都看得出瑕疵。

    然而幾個主要配角,卻幾乎是清一色的演技精湛,任勞任怨。

    連火候都把把握特別到位,既會演好自身的角色,又不至於壓戲,蓋過主演的存在感。

    顯然不但是會演戲的老戲骨,也是會做人的老油條。

    這些人對韓試就沒別人一樣熱切了,客氣中保持着距離,以韓試的社交水平,在離開劇組前就混了個點頭之交。

    不僅《天龍》劇組的人,業內業外不少人都在關注着韓試畢業後的第一個動作。

    畢竟大學畢業是人生的一個重大里程,韓試完成了學業,接下來就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事業了。

    以前一邊上學都成爲了近幾年發展最好的明星之一,現在重心全放到了工作上,無數人不由越發拭目以待。

    圈裏很多人是想着看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或資源熱度上的衝突,網友們是單純地期待韓試趕緊營業。

    因爲轉眼間韓試畢業已經一個月,從畢業歌曲《素顏》後,彷彿再次人間蒸發了。

    七月中旬,韓試從橫城回到了芙蓉市,柿子們的祈禱才總算有了回聲。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韓試並沒有出新歌或者上新節目、拍新戲,畢業後的第一個動作根本不是在娛樂圈。

    新書出了。

    《且聽風吟》。

    看書名就滿滿的文藝風。

    作者出版社的宣傳鋪天蓋地,兩年之後韓試又一次出版新作品,出版社比韓試都激動萬分,卯足了勁希望創造新的奇蹟,給出版業好好上一課。

    韓試僅轉發了一記新書上線的微博。

    銷量恐怖。

    《且聽風吟》開售的第一天,就突破了一百萬冊,直接斷貨,大部分人連簡介都沒看就先下了訂單。

    恐怖的銷量自然主要是柿子們的功勞,很多真正的書迷手速慢了點就沒搶到,在社交平臺上到處抱怨不已。

    在柿子們的狂熱一波後,新書的銷量就逐漸回到了正軌,可依舊造成了出版業的地震。

    十天,就越過四百萬冊了。

    作者出版社被同行們羨慕到發瘋,大大小小的作家們同樣對韓試免不了眼紅乃至嫉妒。

    人的眼珠子是黑的,心是紅的,一旦眼珠子紅了,心就變成了黑的。

    伴隨着《且聽風吟》的暢銷,爭議隨之而來,有些是就事論事,有些是否在暗戳戳地帶節奏煽風點火,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除了極個別天生槓精,但凡有一絲名氣的,就不會頭鐵到直接對韓試上躥下跳地開噴,都力求做到起碼看上去有理有據。

    前車之鑑呢,惹不起。

    不少作家、教授或文學評論家以及部分書評博主,對《且聽風吟》詬病的地方,也沒有太多新意。

    認爲《且聽風吟》與韓試的前幾部小說一脈相承,都有着傷感文學的遺毒,充斥着無所不在的頹廢空虛與無病呻吟的消極,對社會沒有正面效應,尤其韓試作爲一個有極大影響力的青年代表性人物,會給很多年輕人樹立錯誤的人生觀,陷入自我懷疑與麻痹放縱的泥潭。

    如果只淺讀的話,對《且聽風吟》的指責與擔憂並非無中生有,書中是有無聊痛苦的影子。

    韓試不喜歡只一味注重文學的嚴肅意義卻忽略了根本的審美愉悅,對專家們的說法很想嗤之以鼻。

    若是在原來,韓試就放任不管了,一切交給讀者去評判,作者寫完了後就已與書無關。

    可在《開講》的經歷,讓韓試的心態多少有了點變化,雖然完全沒有與人去打口水戰的興趣,卻有了一份作爲公衆人物的擔當。

    至少盡一份心,別讓有些人被專家們一通高大上的說辭給誤導了。

    在網上對《且聽風吟》熱議時,韓試一反常態地很快就作出了迴應,發了一條長微博:

    “我們應該意會到,深刻並不等於接近事實,文學可以僅僅作爲一種描述。比起有着時代使命感的崇高的複雜的探討,在寫作上我偏愛於表達個體的纖細的獨特的情緒,寫一種特立獨行的體會,寫生的感受本身,並不在高深浩遠與哲學家都頭痛的意義。

    同時就如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我所寫到的都是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在每一本書裏,故事的主人公都一直在路上,爲了曾經處在黑暗中的自己,嚮往白晝之光。《且聽風吟》是關於回望與迷惘,亦是關於追尋與歸宿,孤獨的背後是解決孤獨的過程。

    然後我想說一點個人的感想,我們都應當確認自己與周遭事物之間的距離,保持恰當的尺度。這種距離感是可以接近,但又並非黏糊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個距離,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由。

    放在寫作上,身爲創作者的我與解讀者的大家,尺度就在對作品的直觀體會上,沒有多餘的糾葛與雲山霧罩。放到別的領域也是,就如我作爲一個藝人,與作爲粉絲的柿子們,尺度會讓我們都處在一個舒服的狀態。”

    人生導師味的愛豆又來了,柿子們無語之餘,又因被愛豆提及表揚,格外興高采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