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漢室風雲錄 >第561章 封壇拜將
    id”con1314068”>

    一個代表王權,一個位極人臣,看到這一幕,諸將吏第一次感覺到禮儀所帶來的威嚴。

    諸將吏的眼神,劉邦盡收眼底,亦感到禮儀服飾有着不可言的作用,王服與臣服的初次區分,御史大夫和丞相的服飾初次在這個場合出現。

    丞相與御史大夫從官服上直接給其他將吏一個很好的區分作用,一個潛移默化的威懾。

    劉邦自然知曉此刻還沒有財力和心思爲諸將吏皆一一制定不同的服飾,但最核心的幾人是要有點區別的。

    這個區別從那開始,劉邦心裏終於有數,先從服飾開始。

    既然劉邦起事時自稱乃赤帝子化身,王服自然以紅色爲主。

    相對於劉邦驚豔的出場,蕭何的禮儀很好,亦很俱全,如此莊重,如此繁瑣的禮儀,漸漸在諸將心中埋下一個種子。

    這顆種子便是敬畏,對所拜大將的敬畏,不再如之前那般的隨意,一句話便爲將軍,沒有信物,沒有印綬,一句話又改變其職,稍有混亂便不知所措。

    如今不同,劉邦亦是漢王,這裏亦是漢國,所拜之將乃漢國的大將軍,將統領整個漢軍,與之前被秦消滅的諸國相同,將有將印,將有將的威嚴。

    蕭何之禮畢,諸將吏如得到洗禮一般,沒有適才的躁動和喜悅,反而對即將任命的大將軍有着敬畏,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在一片寂靜當中,蕭何從周苛手裏接過大將軍印綬,對劉邦道,“漢王,封壇拜將可開始矣。”

    劉邦點點頭,對着下面的諸將吏道,“項羽遷吾等至漢中,諸將皆爲山東人,無不日思夜想欲東歸,吾亦欲還定三秦進而東歸,

    故漢軍需一大將軍引領吾等打回山東去”

    劉邦的話不多卻徹底點燃在場的諸將吏,諸將孰不願東歸,那便是犯衆怒。幾句話牽動諸將的心,諸將的腳竟不自覺的遠離那高壇。

    由他人帶着東歸,喜悅,但帶人東歸卻全然不同。

    只聽劉邦繼續道,“今日封壇拜將,天地共鑑,將相協力,諸將協從,共破秦軍,東出而歸”

    劉邦的話沒有太多的詞藻堆積,句句皆言東歸,號召諸將皆在大將軍的帶領下還定三秦。

    下面的話便直切主題,“現拜韓信爲漢軍大將,統領漢軍”

    譁然,一片譁然,即便之前有過禮儀的宣讀,此刻依舊是一片譁然,劉邦後面的話直接被喫掉。

    劉邦沒有一絲生氣,他早已料到,下面的話亦無關緊要,劉邦自己亦不記得講過什麼。

    諸將皆驚,全軍皆驚,一個不知名的治粟都尉怎麼突然成爲大將,任誰亦想不通。

    在諸將驚訝的目光中韓信非常鎮定的向高壇上走去,大將軍印綬如何到韓信手上,韓信又講些什麼,何時下的高臺,沒有人注意到。

    諸將吏皆在內心不斷的發出疑問,無心去觀察這些,內心無法安放諸多驚疑,開始涌上喉嚨,爬出嘴。

    驚訝的議論逐漸被事實所平復,沒有人能改變劉邦的決定,除非蕭何,此刻的蕭何又完全支持韓信做大將軍。

    改變不了的事實,飯後是談資,此刻便是禍端。

    韓信拜禮畢,諸將漸漸散去,劉邦留韓信,尋一亭坐,道,“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以何計策教寡人”

    既爲將軍,此刻若無妙計可言,韓信亦無顏對蕭何,故將深思熟慮許久的計策快速的在腦海裏過一遍,韓信再次拜謝漢王的認命和蕭何的舉薦,然後緩緩開口道,“如今向東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

    劉邦點頭,“然。”

    這個然字劉邦說的毫無情感,如此明顯的事情,亦來問,劉邦內心一個廢話,臉上依舊掛着微笑,神色鄭重,做側耳傾聽狀。

    韓信順勢而發問,“大王自料,於勇悍、仁厚、兵力上,與項王孰彊”

    默然,劉邦再次默然,內心卻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張良,沒錯,張良亦曾如此問過自己。

    承認自己弱,亦是強大的開始,劉邦相信這個道理,故而默然良久後開口道,“不如項王也”

    見劉邦承認自己比項羽弱,那便是開始爲其激勵的契機,不過在激勵之前還是要繼續給點打擊。

    人很怪,在自滿時不太容易聽進去話,在危機無法自救時往往對他人的意見能聽得進去。

    韓信再次拜道,“信亦以爲大王不如項王也。然臣嘗侍之,請言項王之爲人也。

    項王震怒叱吒,可威懾千百人伏地,不敢動也,然不能放權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言至此,劉邦聽得更加入神,不自覺的向韓信靠近。

    韓信繼續道,“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人有疾病,心疼涕泣,分己食飲於人,待人立下戰功當加封進爵時,刻好之印於手中玩磨至無棱角,依舊捨不得授予他人。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漢軍中本無人瞭解項羽,劉邦曾與項羽並肩作戰過,仍無此見解。

    劉邦聽着新鮮,從未有人如此瞭解項羽,比他劉邦還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劉邦此刻忽然間非常渴望瞭解項羽,見韓信稍微停頓便催促其繼續。

    韓信道,“項王雖稱霸天下而令諸侯臣服,然其不居關中,拋卻有利地形而都彭城,此乃一大失誤。又違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之準繩分封諸王,諸侯忿忿不平,

    諸侯見項王遷逐義帝於江南偏僻之地,亦皆效仿,歸國驅逐其君主而於善地自立爲王。項王之軍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有怨恨,百姓心不親附,特迫於威勢耳,勉強服從。

    名雖爲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優勢易於變弱,如今大王誠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戰之才,何所不可誅滅以天下城邑分封有功之臣,何所不心服口服

    以正義之師,順從士卒思東歸之願,何所不可擊潰”

    此幾句說的劉邦開始兩眼放光,精神爍爍,興趣盎然,全然忘記起初的不悅。

    一心只聽韓信道,“且三秦王曾爲秦將,將秦子弟逐鹿諸侯數歲,所被殺與逃亡者不可勝計,又欺詐其衆,投降諸侯,至新安,致使秦降卒數萬人於新安被項王坑殺,唯獨章邯、司馬欣、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