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漢室風雲錄 >第780章 月夜警示
    id”con1423078”>

    兵者,的確乃初建王國之根,如張耳之恆山國因兵弱而失國,一國在初建時根基的確在兵。

    列國爭雄時在兵,天下歸於強秦,秦滅而霸權落於楚,楚能號令天下,分封諸侯王,皆乃兵強。

    韓信在楚的確未曾如黥布、鍾離昧、季布、恆楚、龍且等五虎大將一樣單獨引兵,獨當一面。

    未曾獨當一面不代表沒有此能力,張良道,“韓信曾隨項羽征戰,熟知項羽,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漢軍中知項羽之將者唯有韓信,其在項羽帳下雖未爲別將征戰一方,然並非其無此能也。”

    這點夏侯嬰贊成,於月色晚風中夏侯嬰點頭承認,的確是不可否認韓信的優勢。

    在項羽麾下曾爲郎中,郎中此楚官並非演繹中所言的執戟郎,並非一個很小的軍職,只是郎中這個職責比較特殊。

    郎中其官始於七國爭雄時代,秦、楚、漢皆沿用,掌管門戶、車騎等事,他內充侍衛,外從作戰。

    從職責中可以看出,郎中的特別地方就是內充侍衛,故而韓信常執戟於項羽帳外。

    能內充項羽的侍衛,可見項羽對其的信任,那是將性命交付於韓信,故而項羽是充分信任韓信的,時常將自己的楚戟交給韓信看管。

    項羽甚至曾言,韓信持此戟猶如項羽親臨,他可以代項羽傳話,有着謁者的職責。

    可惜項羽不是很瞭解韓信的心思,項羽亦不願去了解韓信的心思,項羽一直忙着征戰,直到滅秦分封諸侯王后,項羽亦不曾想起韓信的獨特之處,直到韓信和呂馬童一同離開,項羽纔想起韓信此人。

    雖然惋惜,但並無感傷之意,後來回想韓信向他獻出的那些計策,的確有着非常奇妙的地方。

    如能用之,或許擊敗章邯會更快,亦不過是時間問題。

    張良覺得就是因爲韓信熟知項羽,且其與韓信於關中交談時,發覺韓信的確有大將之才,劉邦拜其爲大將並未拜錯。

    夏侯嬰自然不知道張良是怎麼了解韓信的,韓信自然亦不知當初和張良的幾次談話,並非是簡單而偶然的談話。

    在張良入關之後,劉邦封其爲成信侯不久,便密詔張良,拜託張良去考察韓信,讓張良去了解下韓信,看其是否真的如蕭何所言國士無雙,堪爲大任。

    張良與韓信的幾次交談後,他很快判斷出韓信的確爲大將之才,向劉邦回報後,劉邦心中大定,臉頰上浮現酒窩。

    至此劉邦才決定在二次東出之際,準備給韓信安排實事,如果做得好,肯定是於漢,於韓信自己有着大大的好處。

    夏侯嬰嘆道,“可惜嬰亦知只是大王如未能任用爲東爭統帥,不知此東爭勝算幾何”

    張良沉默片刻後開口道,“漢軍中除韓信,尚有曹參可爲東征大將,騎將有灌嬰,步將有周勃,大王如能再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之,尚可一戰,況有齊地牽制,勝算較大然”

    說出然字後,車駕便已在成信侯府前停下,車聽到很穩,沒有一點緊急止步的弊端。

    夏侯嬰駕車於青石大道上,不僅行車穩,而且停車更穩,以至於車駕已經停片刻張良才發覺。

    夏侯嬰跳下車駕,準備迎下張良,卻見張良已經撩開車幕,“多謝子房先生爲漢謀慮。”

    邊說邊躬身拜謝,這讓張良有些喫驚,立刻回禮,“太僕嚴重,良乃漢王之臣,自當爲漢慮。”

    張良拜謝後走入大門,忽聞夏侯嬰道,“子房之言,嬰可告知大王否”

    張良駐足,默然片刻道,“可,只是”

    夏侯嬰見張良欲言又止,知道還有什麼話要囑咐,於是道,“子房先生不必拘謹,有言可直言相告,嬰代大王謝過。”

    張良微微一笑,“大王得太僕,真乃幸甚。望太僕”

    夏侯嬰插話笑道,“不如直呼吾爲嬰。”

    張良啞然失笑,自己讓夏侯嬰直呼子房,自己卻亦拘謹,“願嬰警示漢王入彭城後,不可掉以輕心,需嚴加防範項羽回救。勿忘初入咸陽宮之訓矣。”

    言畢,夏侯嬰的眼眸中流出一絲奇怪之色,在張良的眼眸中竟似已經看到未來劉邦入彭城的場景。

    對張良的超前眼光,夏侯嬰持敬重之意,如張良之言,劉邦入彭城王宮後肯定會慶祝擊楚之勝利。

    初入咸陽時,劉邦曾意欲留宿咸陽寢宮,經過樊噲、張良二人合力相勸,這才離開咸陽宮,還軍霸上。

    那時候劉邦能忍,因爲天下尚不明,爲得天下不得不忍,項羽遷封劉邦爲漢王,王巴蜀,他終於無法再忍,欲與項羽拼命,因蕭何拿秦圖書所記錄的巴蜀之地乃天府之國相勸,這才屈就漢王。

    如今關中終於歸漢,靠着自己的武力拿下關中,但和項羽的恩怨並非解決,對項羽的怨念還在,如入彭城,不好好羞辱一下項羽豈能罷休。

    勝者易驕,進入彭城的劉邦豈能再忍着對項羽的怨氣,那肯定不是劉邦,故而張良有預感。

    預感劉邦會入彭城後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疏於防守,懈怠守備,最後致使惡果發生。

    張良但願這種擔憂是子虛烏有,但願只是一個預感而已,故而在張良即將進入大門時他欲言又止,最後在夏侯嬰的催促下,決定道出此隱憂。

    張良之意,夏侯嬰能理解,“大王一向信重子房先生,爲何不親自告之。”

    張良苦笑,“大王聽良之言,乃良之計可助大王定天下,然滅此火焰者非良之水可奏效,非侍中、連襟之人不可爲之。”

    見夏侯嬰忠心爲漢,性情醇厚又義氣,故而張良直言不諱,對於劉邦入得彭城後即將燃起的慾火,非他之水可滅,或需藉助土方可。

    聽聞張良的一番解釋,夏侯嬰豁然開朗,向張良微微一躬身,“子房先生之言,嬰銘記於心,定會盡力向大王轉達。”

    “福兮禍兮,轉瞬而易,不可大意,不可心靡靡”

    張良已經入府,府門前夏侯嬰還悵然若失的待在那裏,耳旁不斷響起張良月夜的最後一言。

    月明星稀,夜風如水,涼涼的,吹的夏侯嬰更加清醒,自言道,“子房真乃神人也,出口不凡,願先生之言未應兮。”

    求推薦,求支持,各位讀者大大們,感恩遇見。在這裏來不及先生特地感謝笙歌燈火的一張月票,謝謝。漢室風雲錄終於迎來了第一張月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