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漢室風雲錄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只聞將令不知有漢王?
    小標題:後到未必輸先來,人心不平看君王樅公之言,乃劉邦之意,諸將聽完心中驚訝,這漢王對韓信真客氣。如果漢王亦是此言,那麼這軍法鐵定如此,今後恐怕要唯大將軍號令行。或許是有所羈絆,行軍速度快很多,又是一天旭日東昇時,營寨外馬蹄聲脆,旌旗梭梭作響。一支軍隊悄然至營寨外,人不喊,馬不叫,着實令人喫驚,這支軍隊的統帥自然是加速趕往廢丘的劉邦。不過更劉邦喫驚的是營寨內軍紀嚴明,巡察人員早早發現劉邦的這支軍隊,立刻將他們擋在寨外。瞭望臺上的士卒傳來一句令人咋舌的話,“來將何人,請速速退離,勿有大將軍令不得靠近一箭之地,否則弓箭侍候。”內史周昌喊道,“漢王駕到,速速打開轅門。”那瞭望臺上的士卒居然毫不猶豫道,“漢軍只聞有將令,不聞有漢王。”聞言,周昌大怒,“大膽,將令亦是漢王之將令,速速開轅門,否則”嗖一支箭射在周昌的面前,周昌渾身汗毛倒豎。沒想到,完全沒想到,這甲士居然敢以弓箭射他,周昌怒道,“好個韓信,給吾等着。”周昌大怒,拍馬回報前軍,張耳和周苛聞言震驚,不知何時這漢軍居然連漢王之令皆不聽,周苛駭然道,“豈不叛亂也”張耳搖頭,“軍中只聞將令倒非特有,昔日陳餘曾訓練過一支奇兵,只聞將令,不聞君命,不如先稟告漢王。”周昌笑道,“不必好個不聞君命,吾倒要看看。”周昌率數奇縱馬至轅門前,“吾乃御史大夫周苛,大王就在不遠處,速速打開轅門。”士卒依舊還是那句話,“軍中只有將令,無有御史大夫,恕末將恕難從命。”周苛沒曾想他這個三公之一居然被一兵卒阻擋,這韓信還真的敢如此治軍。周苛回去立刻與張耳商量,一致認爲當立即報於漢王來處理。張耳道,“不曾想,韓信治軍如此嚴厲,張耳願親往一次。”周苛勸道,“沒用,還是待漢王來。”張耳道,“不必漢王親往,樅公能進,吾張耳亦能進,定請韓信轅門外迎接漢王。”張耳再去營地,周苛立刻回報漢王。羣臣諸將聞言,震驚,一下人聲鼎沸,最氣憤的莫過於太尉盧綰。盧綰是和漢王關係最特別的一個,他總是能有意無意的揣測到劉邦的心思,或許是太能瞭解劉邦。盧綰是勃然大怒,破口大罵,“胯下小兒,真可惡,大王,吾盧綰親自去,吾爲太尉,漢軍不敢阻攔。待吾將韓信抓到大王面前,聽候發落。”靳強補充道,“太尉所言極是,實在太猖狂。”沛嘉亦道,“韓信昔日卑賤,今大王尊其爲大將軍,纔打一場勝仗,廢丘尚未攻克,竟然擺起大將軍之威,有負大王之恩。”漢將尹恢請命道,“然也,吾願請兵捉拿韓信,聽候大王發落。”劉邦聽聞韓信治軍如此之言,眉頭微微一皺,心神有些飄然,待回過神卻聽諸將在不斷攻擊韓信。漢將軍尹恢更是請命要捉拿韓信,劉邦嘿嘿一笑,“胡鬧,寡人既已授權韓信重申軍法,授大將印,豈是兒媳,即是如此,就依照軍制行事,先行通報。”盧綰依舊憤憤不平,“大王太寵溺韓信,當重重責罰,以示大王威嚴不可犯。”劉邦臉色一沉,眸光一寒,盧綰立刻閉嘴不言。軍法不言難以如臂驅使打勝仗,兵法有云,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君不知兵事,橫加干涉,那是災難。可軍法太嚴,又是君王所不容,誰喜歡一個不聽己言的部下,恐怕無人。營寨外一人騎着高頭大馬,後面跟着數命騎士,爲首的這人自然是張耳,他含笑道,“吾乃漢王使者,漢王就在壁壘之外,速報韓將軍。”有的時候一句話可壞事,一句話可成事,張耳不再報自己乃恆山王,而是漢使,作爲漢使,其兵卒不敢阻攔。無論在何軍中似乎皆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那就是使者,無論是傳令使者,還是兩國之間的往來使者,皆有先稟報後通行的道理。如果拿朝中的官職來壓士卒,那是愚蠢的行爲,在軍紀嚴明,軍令如山的軍中士卒只知有將令,豈知有百官。張耳入營寨,韓信得知後立刻出營,以迎王的禮節拜見張耳。張耳道,“大將軍,漢王將到。”韓信雖是大將,但對漢王還是非常敬重,立刻道,“不知漢王已到,罪過,信立刻去轅門迎侯。”待劉邦率文武羣臣入營寨,諸將看韓信的眸光極爲不善,那眼神中有着一絲惱羞,惱這個胯下之子何德何能竟能獲得漢王如此厚待。成爲漢將理應感恩戴德,如今卻耍其大將軍之威,連漢王之軍亦敢拒之轅門外。盧綰斜眼看韓信,周苛眉宇之間有怒氣,周苛是御史大夫,他最看不得有人對漢王不敬。夏侯嬰面無表情,看不出喜與怒,但他心裏最是複雜,昔日他可是韓信的恩人,在韓信要斬首時被夏侯嬰救下,隨後推薦給漢王。雖然首次只是拜爲治粟都尉,但那終究是撿一條命,還有一個官職做,大小也是個都尉,比之前的連敖要好很多。活着纔有繼續向前走的機會,夏侯嬰將其推薦給丞相蕭何,蕭何三番五次舉薦,甚至月下追韓信,這纔有韓信拜將之日。故而在漢,韓信對兩個人那是不忘舊恩,先是夏侯嬰,後是蕭何,尤其是蕭何。現在諸將對韓信頗有微詞,他這個初薦之人自然也心中微動,並非怕累及自己,而是心中有難言。樅公和張耳站在一起,此二人先入營,早已知道韓信軍中的嚴明,此刻是一言不發的守護在劉邦身側。在羣臣諸將中只要一人一直雲淡風輕,那就是張良,張良隨從漢王一直是個若有若無的存在。羣臣諸將常不見張良,偶爾出現在劉邦身邊就會有妙計獻出,即便是嘮家常,那言辭總也透着妙用無窮的哲理。最令文臣欣喜的是聽張良之言,慢慢從中悟出很多爲臣之道,諸如舉薦之道,對於有才能而又知恩之人,給予大力舉薦,對於有才能不知恩者,僅僅給予引薦即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