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第876章 金牌榜、大整頓、踏雪
    武德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大明格鬥家黃飛鴻以絕對優勢擊倒來自獨國的波蘭大力士,蟬聯了無差別格鬥比賽的冠軍,爲大明獎牌榜添上最後一枚分量十足的金牌。

    之後,在全甲格鬥的比賽中,西楚改良步人甲代表隊,力克由祖魯公主親自領銜的黑馬祖魯武士代表隊,爲本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最終,大明帝國以34金22銀23銅的成績,連續三屆蟬聯獎牌榜金牌榜雙料第一。

    東道主南唐公國奪得15金8銀9銅,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歷史最好成績,位列金牌榜亞軍。

    好大喜功更勝祖父的威廉二世沒有讓獨意志帝國缺席本次賽事。

    雖然準備比較匆忙,不過他們還是取得了11金12銀9銅的成績,位列金牌榜第三,獎牌榜第四。。

    位列獎牌榜第三的是西楚。

    他們雖然金牌總數只有9枚,但是獲得了多達24枚銀牌和7枚銅牌。

    如果不是當年朱富貴陛下立下了足球金牌一塊抵三塊的離譜規定,這一屆的金牌榜第三實際上是西楚的。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伊國兵並沒有全程觀看奧運比賽。

    他與大明考察團身負皇命,趁着奧運之機對南唐地區的科教文衛事業進行全面的視察。

    雖然南唐是大明的內蕃,兩國也絕不是國與國的平等關係,但是畢竟大明與南唐的統治階級不同,根本制度不同,發展理念也不同。

    在南唐,大農場主控制農村權力,買辦階層控制着城市權力,是那個老大帝國腐朽部分的延續。

    同樣的,私塾而非公有制學堂是南唐教育的主體。

    當年前往南唐的華人主體是士紳階層,不過也有一部分僕役、家生子之流。

    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桑人已經幾乎滅絕。

    抵達南非之後,南唐華人需要面對的是窮兇極惡的殖民者,需要面對的是宛如喪屍般繁殖迅速,隨時有可能爆發喪屍潮的黑人入侵者。

    與此同時,南非的土地卻幾乎是無限的。

    所以那些在神州時不被當人看的家生子、奴僕、下人,以及不受重視的分家,妾生子之類,全都搖身一變,變成了寶貝。

    只要能生孩子,家主便有重賞。

    這樣的紅利時期起碼還能持續二三十年。

    之後當然還是會迴歸內卷的常態。

    當然,再怎麼卷,也比在華夏故土當卷王之王要好多了。

    目前,大明皇家礦業集團南非分公司,以及錦衣衛南鎮府司黃金部隊牢牢控制住了南非幾處重要的金礦與鑽石礦。

    但是對於南非的牧場良田,以及一些零散小礦,大明並沒有多管。

    所以說,南唐目前的局面實際上多少有點像是民國時代,各路豪強林立,結成塢堡以自保,瓜分了各種資源。

    李公爺的小朝廷,本就是個買辦殼子與鄉紳大地主妥協的產物。

    王權不下鄉,自然也辦不了什麼全民義務教育。

    不過李公爺還是象徵性地在幾座大城市建立了公塾。

    只是這玩意根據伊國兵的描述,在朱富貴看來比起老美的快樂教育不妨多讓。

    南唐還是有科舉的,不過對於學子們來說更爲重要的是大明的高等科舉。

    大明四大內蕃,也就是所謂五華聯盟的國民是可以直接參加大明的高等科舉,報考大明的大學的。

    這也是大明將他們視作一家人的標誌之一。

    只不過每個國家的錄取比例大不相同。

    教育追求的是公平而非平等。

    如果所有考生以分數一刀切,同分錄取,這叫做平等。

    而讓缺乏教育資源的窮苦山區孩子以更低的分數,而非因爲孩子的民族膚色,更非因爲北上津的戶口以更低分數上學,這便是公平。

    大明目前內部發展差距很大,教育資源更是分配不均勻。

    一個留在湖南老家念鄉村小學堂的孩子,就是把筆頭咬爛,也很難在考試中比過鳳都毛利小學堂裏唸書的孩子。

    而他們的差別,僅僅只是父親當年參加湘軍的時候,有沒有被長官當做豬仔賣去大明而已。

    所以大明的高等科舉分爲東西榜。

    即殷洲榜與神州榜。

    在神州念中等學堂的考生,錄取分數會低一些。

    而在殷洲念中等學堂的考生,錄取分數會略高。

    目前大明社會還沒有那麼內卷,在不少人看來,念大學並非是唯一的出路,甚至都不是最好的出路,好兒郎更應該參軍入伍。

    所以暫時還沒有殷洲定居者有動力冒着風險,將子女送回神州,搞所謂“科舉移民”。

    至於未來……

    還是那句話,擁有20億~25億人口的環太平洋大明帝國,再怎麼內卷都卷不到哪裏去。

    而且到那時,神州與殷洲的差距肯定已經消除,甚至倒掛了。

    自然也就無所謂“科舉移民”了。

    而四大內蕃終究不是真正的大明公民。

    他們就沒有那麼多政策傾斜了。

    其中,西楚的學生是待遇最好的。

    他們報考大明各所大學的錄取率是與大明神州考生一樣的。

    某些特定專業甚至錄取率比大明本土學子還要高一些。

    這是大明給予戍邊功勳子弟的優待。

    南唐和拉華,錄取率就只有西楚的三成左右了。

    而韃宋,更是隻有一成。

    可以想見,缺乏強力政府的南唐也好,拉華也罷,一定會快速出現教育產業化,私塾的教學能力將遠遠高於公塾。

    但有一說一,私塾這種精英教育也是有其可取之處的。

    雖然取材範圍較小,但培養出超級天才的概率卻不低。

    尤其是那種嚴重偏科的怪才他們在中學教育中很容易被比較呆板的考試模式所淘汰,但是進入到大學就會因爲某一方面的超強能力而一鳴驚人。

    然而使用公共資源專門篩選、培養這樣的怪,纔將會極大增加社會教育成本,私塾卻沒有這樣的煩惱。

    這可以說是大明義務教育制度最大的缺陷了。

    不過無所謂,對於大明來說,你的人才很不錯,不過下一秒就是我的了。

    那種專精一科的怪才,可以通過特別考試被吸納進大明。

    而一般的天才則會被高等科舉吸納進大明。

    甚至就算在高等科舉中成爲漏網之魚,之後的研究生階段依然有機會來到大明深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