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阿茲特克的永生者 >一千一百零二章 上國海船技術,營造法式,一千六百料的大遮洋船!

一千一百零二章 上國海船技術,營造法式,一千六百料的大遮洋船!(第1/2頁)

    “大人!那個營造法式,就是一種造船模子,是造船的形制和規矩。每一種船型,都有着固定的成法,也有着傳承法式的口訣…呃…您不明白?怎麼說呢,每一種船型,它有固定的形制,但沒有固定的尺寸。所以船匠們背營造的法式,背得不是具體多長多寬,而是其中的部件比例,是那個幾成比上幾成…”

    “啊!大人恕罪,小的口拙,還是說的不清楚,我們就說艘遮洋船吧!…這種海船的營造法式,是上國大明傳給我們的。我和幾個船匠一起,參與了這艘船的建造,也背熟了營造法式的…”

    “您問具體怎麼建?呃,這麼說吧,建船之前,得先有一把度量的尺子!所有的營造法式,都有一把尺子!尺子!…用這把尺子的長度,和背熟的法式口訣,也就是和其他部件的比例,來確定船上各處的規格和用料…而這把尺子,就是整船的龍骨!”

    陽光燦爛,海船在大洋上航行,四處是茫茫的水天,北方是隱約的島鏈。船匠金善樹伏跪在地上,恭敬行了禮。然後,他站起身來,先是小心翼翼的講解比劃。只是雙方的語言並不通暢,更多的需要靠手勢和動作。

    看着一臉和善、連連點頭的祭司大人,金善樹聲音漸漸變大,比劃也更加起勁了。他只要講到從事了二十年的造船,平日裏畏畏縮縮的模樣,就消失不見。而此刻,看他眼中洋溢出的自信神采,看着他微微挺起的胸膛,就好像完全變了個人一樣。

    “主神見證!您看我的腳步!數我的步數!…一二三…十五!…從船頭到船尾,是整整十五步!十五步,就是這艘船的龍骨,是這艘船的尺子!”

    “十五步的龍骨?…造船的尺子?…”

    博識者米基眨了眨眼睛,臉上若有所思。這些西海部族所用的“步”,竟然和陛下神啓的尺度一樣,大約是兩腳各走一次,在一米三左右。而十五步的龍骨,就是大約20米長,其實和長船的長度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東亞造船計算的“料”,是明確的體積單位。每一百料的排水體積,大約在30-40噸。而這艘兩百料的遮洋船,載重大約在70-80噸之間。

    “大人!按照遮洋海船的營造法式,龍骨爲尺,接着確定三根桅杆。中間主桅杆應比龍骨長度略少,記十中取八,便是十二步長(15.6米)。而船頭桅杆,則爲主桅杆三中取二,即八步長(10.4米),傾斜向前。至於船尾桅杆,爲中間主桅杆的一半,則爲六步長(7.8米),傾斜向後…”

    “呃,您問爲啥前桅向前,後桅向後…應該是爲了斜着些,借風調帆,與主桅杆配合?…您看,樸帆匠也在點頭的,那就是了!…”

    說到這裏,船匠金善樹看着有些困惑的博識者米基,想了一會,就伸出右手手掌。接着,他扣住大拇指和無名指,豎起其餘三根手指,給衆人看。而看到這一幕,僧兵渡邊心中一抽,感覺左手獻祭的斷指,又在隱隱作痛了。

    “大人,您看!這食指就是前桅,中指就是主桅,而小指則是後桅!它們伸直傾斜的長度和角度,就大約是這桅杆該造出來的樣子…您問爲啥?當年老師傅教我們,就是這樣教,讓我們這樣記的!…”

    “主神蘿蔔庇佑!…那個確定三桅後,再用桅杆來確定帆寬。這三面風帆橫着的寬度,都絕不能長於中桅杆高度的三分之一,也就是都在四步寬(5.2米)以下,高度則與桅杆相同…您問爲啥?因爲三面船帆合在一起,不能比龍骨長啊!這船上的都是縱帆,前後船帆轉向的時候,可不能互相碰到影響了…”

    “至於船身的最大寬度,則是龍骨長度的三中取一,即五步(6.5米)。而船底的形狀,也有說法,叫‘上面平着像個橫,下面側着像個刃。刀斬開水,破浪航行,這樣纔來的快!’…”

    船匠金善樹比劃着刀刃的樣子,講述着中式帆船中宋代成熟的“V形船底”。而這樣設計船身的結果,不僅航行極速,還能在船底自然加固,抵抗海上的風浪。當然,這樣深“V”的船底,也就讓船隻的喫水很深。

    “船體的高度,甲板以下,是龍骨長度的四中取一,在這艘船就是…呃,三步半再多一半高(5米),喫水通常在兩步(2.6米)左右…”

    “什麼?甲板以下,船高接近四步?比長船多出一半來…那豈不是能裝十多萬斤?…”

    聽懂了船匠的話後,博識者米基面露驚訝。他打量了這艘用料極爲普通,但設計極爲先進的海船,臉上露出期待與嚮往。

    這種海船的設計,船身高度竟然是船身長度的四分之一,確實比王國扁長的槳帆長船,要能裝許多。而它藉助風力航行,速度又快,所需要的船員又少,需要準備的食水也少…與槳帆長船相比,這可是更爲快捷、更適合近海的航行海船啊!…

    “大人!這是兩百多料的遮洋船,能裝兩個立方丈稍多…船底雖然有三步半再多一半,但底下的船艙,是水密的隔艙。一節一節隔開的,能裝的其實稍微少一些,大約也就三步…”

    “啊?金船匠,你剛纔說什麼?船艙分割出來的,一塊一塊的?密封的,木板格子?…那有什麼用?”

    “呃!…大人,那是水密的隔艙!是隔斷的木板格子,是爲了防止漏水的!船撞破的時候,如果實在來不及補上,就只要把隔艙密封起來…”

    船匠金善樹費盡的比劃了一會,只是語言不大通,實在說不清。他仔細想了想,就指了指加固船帆的竹竿,形象地解釋道。

    “大人,您看這竹子,竹子!…您知道竹子的裏面嗎?竹子是一節一節的,而裏面竿節間有膈膜,把竹子分隔成好多節的空竹筒…這海船的船艙設計,也是一樣,就是橫着放的竹子一樣,一節一節隔開的!…”

    “主神啊!竹節的船艙?分節防止漏水?是了,是了!每節分開,哪怕一處漏水,也只要堵上那一節就行…真是聰明!你們的部族祭司,竟然能想到這樣造船的法子!…”

    “啊?大人?造船是工匠們的賤活,兩班老爺們是不會去管,也不會去參與的…他們只管檢查造出來的船,做的不好,就把工匠杖斃…”

    在這個時代,水密隔艙的設計,據說是先民們從竹子的觀察中學到,也是僅僅在中式海船中出現的“獨門密技”。它能極大的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蘊含着先民們的獨特智慧!

    在航海歷史中,中式海船對於世界航海業最突出的三樣貢獻,就是“中式縱帆”、“水密隔艙”,以及“船尾舵”。而除了這三樣獨特成就外,與其他古老航海民族同樣選擇的,“深V”尖細的海鳥船型,則幾乎是千百年驗證下,最適合航海的船身設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