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陛下的CEO >第2章 刀口舔血的業務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陛下的ceo 熱門”查找最新章節

    “百通利”是寧陽縣中一家票號,主營兌匯生意,這裏的兌匯,可不是兌換外匯,是金銀和銅錢的兌換生意。

    眼下由於金銀少,銅錢多,金銀兌銅錢以官價爲基準,民間在這個基準上下浮動兌換。

    由於官兌是釘死匯率,災年朝廷擴大鑄錢,通貨膨脹老百姓喫虧,豐年物價下跌,老百姓應該相對受益吧,但朝廷擴大市場徵稅,物價止跌,而銅錢還繼續鑄幣。

    於是官兌喫虧的都是老百姓,漸漸催生了票號行業。

    票號持有貴金屬的雄厚財力,利用物價波動,產生的週期性購買力變化,開設私兌業務。

    通過浮動利率和兌匯人貼水,兌換貴金屬或銅錢,賺取貼水的同時,利用市場貨幣供求和物價波動,再將銅錢通過市場,兌換成金銀或者貨物保值,這樣來回在錢、貨、貴金屬三者間倒騰。

    簡而言之,銅錢貶值時喫進,升值時吐出換成金銀和保值貨物。

    而票號利用自己的商業渠道,再發行銀票和銅鈔或者貫鈔,於是有了通兌通取的早期換匯行業和紙幣。

    票號之外還有錢莊,錢莊主營業務是存款放貸和投資,也從事一定的兌匯業務,票號與錢莊的業務同樣有交叉,但票號主業是換匯。

    沈家早年本也是蘭陵城響噹噹的票號,走上下坡路,還得從九年前的永康九年,皇后公孫芸惠篡權說起。

    永康九年,大岐朝改天換月,惠文帝被皇后、嬪妃與內閣合謀毒死“被”駕崩,皇后公孫芸惠臨朝稱帝,國號“大岐”仍然變,改年號永康爲隆元。

    但是在隆元三年的時候,惠文帝的七個兄弟都反,史稱“七王之亂”

    七王之亂只持續了三年,隆元六年的時候七萬叛亂被鎮壓,六王滅,但是帝國元氣大傷,而且七王之一的周照寧現在還割據着巴蜀和雲滇,在西南稱帝。

    同年西域發生叛亂,朝廷被迫收兵北上,平定西域之亂。

    岐帝國的西域位於今天中亞五個斯坦、阿富汗北部這麼片廣大的土地,可想而知從洛陽、長安發兵去中亞討伐叛亂,花費肯定不是一般的大,不過好在沒有發生高仙芝的悲劇。

    戰火一起,物價飛漲,女帝又篡權,天下肯定紛亂。

    當時誰都不看好皇后公孫芸惠能平息七王之亂,致使朝廷發行的銅錢價格崩潰,七王發行的新幣逐漸佔據上峯。

    這個檔口上,沈嚴良刀口舔血虎口奪食,大量囤積新幣兌出舊幣,然後女帝一看全國苗頭不對,就把京畿道周邊幾大錢莊、票號員外請去喝茶聊天,談人生聊未來,拉家常描藍圖,然後聊出了火花擦出了熱情。

    於是先是關中、京畿道、河北道、河南道的錢莊票號“吐銀納舊”,釋放白銀和黃金,回購朝廷銅錢舊幣,朝廷舊幣幣值急速回升,最後一路擴散至長江以北。

    由於通信和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待到消息傳導至江南,由於信息和通信的滯後,此時舊幣兌新幣的價格在長江以北已經倒掛,長江以南的錢莊票號反應不及,虧得血本無歸。

    而劉巖鏡狡猾就狡猾在,當年的金融風暴中,得到了京畿第一手的內幕消息,但在私下裏,仍然鼓動蘭陵的錢莊、票號“吐故納新”,出售舊幣兌買新幣。

    僅僅最近三年,因資金枯竭倒閉的蘭陵錢莊便有三家,票號四家,更有聯鎖錢莊“惠仁號”被劉巖鏡鯨吞喫掉。

    現如今蘭陵地界上,只剩百通利一家票號,其餘盡數被劉巖鏡吞併。

    爲維持百通利運轉,沈嚴只能向劉巖鏡借款,以維持生意運營,前後累計借款有一萬六千多兩,爲償還債務,先後變賣了田產,還向沈雲卿舅舅高彭貴借了幾千兩。

    三年間連本帶利陸續償還要一萬兩八百餘兩,至今還剩三千二百兩尚未還清。

    百通利能堅持到今天,除了家底殷實喫老本,還不至於抗住一萬六千兩的欠債。

    當前白銀和黃金相當稀少,貴金屬的購買力強,一萬六千兩的白銀購買力,相當於清朝四十五到五十倍之多。

    扛到今天的法寶是“熔銀授許”,也就是火耗歸私。

    由於冶煉技術的制約,金銀純度不夠,回爐重煉產生的雜質會帶走少量金銀,由此產生的短斤缺兩稱之爲火耗。

    朝廷每年鑄造金銀產生的火耗由朝廷自負,民間由於金銀流通量大,金銀流通存在磨損,影響幣值。同時各地金銀礦的分散,也決定了金銀礦石長途運往京畿的成本和風險。

    錢莊、票號興起之後,朝廷爲避免火耗損失,允許私人票號和錢莊鑄造合乎規格的銀兩,以補充當地白銀黃金的流動性,同時也避免了朝廷冶煉的成本和火耗損失。

    因此朝廷發行官銀的同時,允許地方鑄造合乎重量規範的私銀,但問題就出在火耗和私銀的成色上。

    冶煉產生的損耗多少是浮動的,少的一兩白銀火耗兩錢,多的三錢,有甚者四五錢,少半兩之多。

    這些損耗都由白銀的一方承擔,或是私人,或是地方官府的銀礦,而接受委託冶煉鑄銀的一方,往往通過火耗,剋扣其中的利潤。

    百通利票號正是持有“熔銀授許”的特許權,是江南道秀州蔡家之外的第二家,劉巖鏡處心積慮搞垮蘭陵錢莊、票號,最終目的是奔着百通利的熔銀授許。

    但凡是蘭陵治下票號、錢莊、富商,官府,雜銀、碎銀皆委託百通利回爐重煉,或是送到金陵道府的官爐回煉,每年產生的火耗以百兩計,一年不多,十年就不少。

    別小看這個“百兩”,要是擱大清朝,購買力就相當於好幾千,因爲當下的金銀很是稀缺,還沒有出現世界性的白銀貿易。

    自劉巖鏡吞併蘭陵全部錢莊、票號,便中斷了百通利熔銀授許的來源,僅靠兌匯業務,沒有大額的資金流動,利潤甚微。陛下的ceo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