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陛下的CEO >第162章 長城戰略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陛下的ceo 熱門”查找最新章節

    岐帝國建國初期走的是唐朝路線,是不修長城的,因爲那個時候軍力強盛,尤其是河套、雲中、關外、呼延河西走廊,都在岐帝國控制之下,有極爲廣大的草原作爲養馬的馬場。

    當時北方忽喇尚未崛起,遊牧各部處於一盤散撒狀態,人口並不多,不足以對岐帝國產生軍事上的威脅,相反岐帝國以強大的國力追着吊打他們。

    因此開國近兩百年時間,岐帝國未曾修過長城。

    從戰略角度而言,不修長城能節省大筆的財政開支,讓民力修生養息,迅速繁衍,從而繼續發展社會生產力、人力。如能將其轉化爲國防力量,對外進行擴張,進攻往往是最好的防禦。

    但兩百多年前忽喇崛起後,岐帝國患上更年期綜合徵,國力有些下滑,南北大打出手幾十年,雖然最終是壓服了忽喇,岐帝國也差點爲此破產。

    同時由於國力和領土的過度消耗和擴張,攻取西域、天山兩地後財政上的投入,進一步加速了國力的消耗,岐帝國的戰略最終由對外擴張,轉入全面守勢。

    這個時候就凸顯出長城的重要性。

    長城這個設施,很多人都說是防禦武器,其實恰恰相反,秦始皇修長城,蒙恬拒匈奴於長城塞外數百里,恰恰是以長城爲前進基地,保障了關內的生產安全,爲大軍源源不絕的軍事給養。

    漢朝以長城爲根基,出塞吊打匈奴數千裏,將之幾乎趕盡殺絕,一口氣趕到了一萬公里外的東羅馬家門口。

    唐朝不修長城,疆域卻達中國漢政權之巔峯。

    然後看宋朝,宋朝丟了燕雲十六州,丟了雲中,丟了河西走廊,就只能修長城,勉強維持河套南方的草場,尚且還能養馬,武裝一些騎兵。

    明朝後期丟了河套、河西走廊,土木堡一戰差點給攻入關內,丟了遼寧長城,直接被懟在山海關外憋死。

    可見長城作爲大後方,是對外擴張的前進基地,保障了大後方的農業生產安全,保證了人口的繁育和政治穩定。

    長城將農耕文明下,所能耕種的優質平原盡數納入了長城之內,讓遊牧民族喪失了南下放牧,威脅家門口的前進基地。

    同時農業帝國將草原變平原,平原變成耕地,源源不斷生產糧食,便利了前線的駐屯和對外軍事活動。

    因此歷史上的長城都把平原框進來,將能夠納入中原版圖的可耕種平原納入帝國的範圍。

    相反,如果喪失了關內平原,其後果就是宋、明兩朝被活活憋死在關內,苦練“上乘官場內家功法”,自己把坑死。

    中國最北端的長城,位於今外蒙古境內,最西段的長城一直修到了新疆,最東端的長城位於黑龍江、吉林境內,幾乎將過去兩千年多年中,四百毫米降水線曾經光顧過的可耕種的平原,盡數納入了中原王朝版圖之內。

    由於地球氣候的極端變化,四百毫米降水線的南移,當這些北方可耕種土地變成無法耕種,只能放牧時,無疑會加重農耕帝國的財政負擔。

    尤其是放牧無法足夠的糧食,人口增加緩慢,在糧食減少的初期,將造成北方大範圍的人口生育放緩和銳減。

    人口的銳減,地方遊牧民族的崛起,又填補了勢力真空,最後被鳩佔鵲巢,中原王朝就此喪失了部分北方長城內的草原和耕地,給日後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當帝國由盛轉衰,長城防火牆的功能日益凸顯,暫時將遊牧民族擋在長城之外,爲騰挪戰略空間,爭取了喘息時間,保障了內地的暫時安全。

    如西漢朝憋在長城內,韜光養晦七十年,修煉上乘武功祕籍,反殺匈奴的成功案例。再如北宋、明朝懟在長城下,苦練上乘官場內家功法,活活把自己折騰死的也有。

    關鍵仍在於帝國的內部,以及君主的意志和決心。

    現如今岐帝國步入晚期,屋漏偏逢連夜雨,國力日衰,公孫芸惠剛剛騰出手來,有餘力整頓財政,要在修長城與治內傷之間做出選擇,壓力非比尋常。

    沉寂了足有兩刻鐘,公孫芸惠緩緩說

    “工部的意見呢”

    “啓稟陛下,臣建議立即修繕西遼長城,同時巡查各處,對損毀長城加以修繕。”

    “眼下國庫空虛,西遼人丁不旺,修長城勢必靡費國力徒增民怨,依朕看,長城暫緩修繕,着令各地邊關詳查境內長城,損毀處即刻報於朝廷,待日後再修。”

    這時範勇說道

    “陛下,肅汝收服北胡、北狄之後,羽翼日漸豐滿,霧凇關長城塌毀不修,勢必被其視爲我朝已外強中乾。長此以往,必被其所趁,還望陛下慎重。”

    “既然範尚書要修,那就修,此事就由兵部與戶部商議,若戶部無異議,報於朕便是。”

    “這”範勇啞口無言,說來說去還是錢。

    見範勇不語,女帝果斷冷下了臉說

    “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

    待範勇、林毅賢離去,歐陽羽接着剛纔話說

    “陛下,西遼無險可守,範尚書所言不虛,肅汝覬覦我朝西遼、河北已久,不能不防。”

    “朕豈能不知。”女帝幾多無奈,下刻又說“西遼人丁稀少,不堪重任,若從中原徵集勞役,動則十萬計,所需錢糧難以計數。如今戶部一毛不拔,如何能修長城。

    朕思來想去,忽喇威脅日盛,正面交鋒我朝必敗,故而需得給以其顏色,令其收斂。如肅汝敢於犯境,朕必予重擊。”

    女帝思來想去,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首先,現在的長城已經千瘡百孔,以戶部的財力,短時內要修好根本不可能,所以與其花費巨資修長城,還連帶得罪老百姓,不如不修,把錢剩下來。

    當然,剩下來不是存着。

    其二,現在女帝手裏闊綽了,也算有點小資,更重要的是這種闊綽有經濟連續性的保障,不是時有時無。

    其三,今夏的銅錢升值,女帝能大撈一筆,有了這筆錢,能辦許多事情。

    其四,高粱今年若能種植成功,河北道、河南道、江淮道、江南道四道人口重鎮,一夜平添幾千萬畝糧田,藉此爲新的根本養民、養軍,可謂是一劑強心針。

    最後,女帝一算成本,覺得養兵比修長城划算。

    長城修繕動則十幾年二三十年,錢款數以千萬計,而眼下的危機是迫在眉睫,也就是最近四五年內可能能要有一仗,國內根本沒有時間組織民力、財力、後勤去修長城,單單組織勞動力,就得半年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