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陛下的CEO >第192章 庒縣風波續(3)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陛下的ceo 熱門”查找最新章節

    由於技術傳承不斷遭受挫折和斷代,所以中國古代的金屬機牀長時間沒有進步發展。

    到了元明清三朝,乾脆開始喫老本,清朝更好,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全不會,被別人拿去變了花樣後再賣給你,你還覺得“嘿,還是洋人的玩意兒厲害啊。”

    其實呢,都是過去兩千年裏中國傳過去,人家拿到後整合創新,回來再賣你。

    沈雲卿琢磨着,岐帝國的工部已經具備大規模發展金屬機牀的可行性,有廣泛且熟練的技工羣體,有齊全的早期生產手工業加工設備,更重要的是有人才基礎和教育,癥結仍在鐵。

    岐帝國年產鐵四千多萬斤,約合十二萬石左右,岐帝國的一斤大約有六百四十克,摺合成五百克一市斤,四千多萬斤大約就是一萬兩三千噸。

    這古代一石、一斗、一升、一合、一斛都是間接重量單位,本質上是體積單位,用於方便測量柔性可變塑形物質,如糧食、酒類、鹽等。斤兩主要用於測量可塑性較差,幾何外形不便於規則的東西,如鐵、銅、肉、生絲等等。

    一萬兩三噸鐵貌似挺多的,比民國強多了,民國早年產年也才一萬噸,後期纔有三到五萬噸,比宋朝還不如,可見生產力何等倒退,清朝那就是更失望透頂。

    可這麼多鐵,光看着多,靠譜的沒多少。

    其中多數是生鐵,佔了多數。剩下的當中還有雜鐵,也就是介於生鐵和熟鐵之間,含碳量、含雜質高的鐵,剩下才是鋼,還都用於生產兵器爲主。

    此外還要出口,每年全國的工具、農具、兵器代際更新是一塊很大消耗。另外還有一個消耗讓人觸目驚心,就是搞迷信活動和工程項目。

    由於工程技術和力學設計能力低下,有些工程項目無法用結構自身來解決問題,所以都靠數量堆積。

    如修堤壩,用原木在湍流的水利打樁,喫力不討好,那就用鐵樁,那話說怎麼不用銅的,銅的不是更重嗎。可銅貴呀,產量還少,主要都去鑄錢了。

    再如這天牢,裏邊看着是青條磚砌的,其實外邊還包着一層半尺後的雜鐵磚,這古代人都覺得鐵是世上最硬的玩意兒,是萬保險。

    此外還有發現天然氣,當下沒有這個認知,只知道地上冒出來的白氣毒死人,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於是讓大法師來一窺端倪,結果發現此地有鬼。

    然後上報朝廷,說是天下出現不詳之物,然後出動大批得道高僧咳血磚家去一探究竟,大家一致認爲此地有妖魔,然後一合計,得用千年寒鐵鎮死這個畜生。

    於是乎鑄造鐵神像一尊,動則就是幾十上百噸。一尊不夠得,多搞幾個,眨眼功夫可能就是一兩千噸鐵沒了。因爲地下壓力巨大,輕了鎮不住,一定得要勢大力沉。

    袁楷朔雖然老不正經,但他無疑是有眼光的。

    “小兄弟,你的見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要是年產好鐵百萬萬萬,那可是不得了啊。”

    “甭說百萬萬萬斤,日後億萬萬萬斤皆有可能。關鍵在於得改進鑽研,現將鐵產提上去,同時設計製造鐵質機械,雙管齊下可開天下之先。”

    “嗯,此言有理。”袁楷朔點頭認同,但話鋒一轉卻說“可話說你都被關這兒了,還做夢呢。”

    此言一出沈雲卿臉頰忍不住抽搐,什麼叫我都被關在這裏,還做夢,這可都是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戰略規劃。

    沈雲卿沒去接應袁楷朔,倒是一直不怎麼說話的司徒潭接話說,專業不愧是專業

    “天下鐵都億萬萬萬斤,且不說價錢將何等低賤,屆時人人得享用鐵,豈有市場乎,更何況鐵料氾濫,豈不危及江山社稷。”

    沈雲卿聞訊後又回頭來到三十四號牢牆,透過隔窗能看見司徒潭趴在桌籤提筆寫着什麼。

    “司徒前輩所言不無道理,鐵價屆時是會一落千丈,但關鍵在於如何用鐵,鐵如能讓鐵年年消耗,年年產,如此鐵再多,何愁沒有銷路與去處。

    至於造反,屆時將有更爲厲害之兵器,光有鐵也無用武之地。正如鐵器勝於銅器,鐵器橫空出世,青銅刀槍其還有用武之地。”

    司徒潭放下筆桿,捻着下顎的短鬚思考片刻後起身來到牢牆邊說

    “那以你只見,鐵若億萬萬斤,如何有用武之地。”

    “造橋可用鐵,造船可用鐵,天下作坊之一應機械皆可用鐵,開山修路所用器械皆可用鐵,但並非胡亂鐵匠去打,而是要工部推陳出新,新造鐵質機械,如此方能用武之地。”

    “鎖鏈打造鐵橋老夫見過,可要說用鐵打造鐵船,這如何能行。”

    司徒潭的閱歷雖廣,但認知仍束縛於當下,倒是袁楷朔見多識廣,他說

    “司徒老財,你就少見識了吧,這鐵打成薄殼,圍城鐵通,擱水裏,就能飄在水面上,甭說是鐵,就是比鐵重的銅皮也能浮水上。”

    這次司徒潭倒是沒有急着反駁,而是思考許久問沈雲卿

    “宣德郎,這鐵殼也能浮於水面之上”

    “那是當然,關鍵在於算學和工造,由於極爲繁複,故而頗難實現。而且日後朝廷大船皆可以鐵造,縱然百姓船再大,仍只是木船,其若造反又何足懼哉。

    更何況倘若天下百姓豐衣足食,造反豈能有人響應。”

    “可那要多少鐵呀”

    “所以鐵多價低,便能造得了鐵船,若是鐵少,造一艘鐵船自然錙銖不菲。”

    古語云物極必反,但有些時候,後人因爲時空和環境的變遷,往往會站在上帝視角,曲解前人的立意和本質。

    中國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多愁善感杞人憂天”缺乏挑戰精神。

    這糧食豐收是好事,糧價低了老百姓喫飽飯,皇帝終於放心老百姓不去造他的反。

    可你要是連着十年豐收,皇帝又該擔心了,這些老百姓喫飽了撐着,自己那些個兄弟叔伯家裏都囤着糧食,該不會造反吧。而且糧食這麼多,價錢這麼便宜,價賤傷農,萬一造反怎麼辦。

    在沈雲卿看來,這種思想純粹是心理病態和缺乏科學邏輯的表現。

    但凡是新事物、新現象,有其好的一面,必然有其弊端,哪有什麼兩全其美,只有將好的一面利用起來,將弊端引導規範起來,去避免他,讓平衡始終處於動態之下,這纔是維繫平衡的不二法門。

    周易中很早就提出了這個觀點,通俗的易懂的白話就是說,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平衡,平衡始終處於在變化和動態中。

    所以平衡的關鍵是不斷去適應,不斷去解決問題。

    都說西方的契約精神如何如何了得,但契約精神最大的問題是敵不過時間,你兩千年前定下的契約,你現在還敢遵守嗎兩千年的認知跟現在一樣嗎

    甭說兩千年前,現在就是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技術進步帶來的改變也是巨大的。

    但不是說契約精神就如何糟粕,契約精神的本質不是墨守成規刻板教條,而是建立一個大的框架,把事情給規範起來,如果扯上中國精神,中國也有契約精神,叫無爲而治。

    “無爲”不是不作爲,而是建立一個大的、寬鬆的一個框架,把大體的行爲給規範起來。

    但是當這個框架不能順應潮流適應變化,就該主動去調整去面對。

    而契約發展到近現代,尤其是資本擴張和政治訴求,契約精神往往成爲但反面的剝削條款。

    看似對某些人是有利的,但是中國古語云物極必反,明着看,剪全世界的羊毛,但同時你也喪失了內部改革的動力,因爲來的快呀,躺着揮棒子就能來錢,以前好歹還給胡蘿蔔,現在胡蘿蔔也不想給。

    結果就是剪羊毛上癮,國內的既得利益集團越來越頑固,越來越積重難返。

    同時你用不變的規則,把全世界給框死了,別以爲你技術發達,全世界不敢拿你怎樣,最終造你反也是早晚的。

    因爲這個平衡被永久固化,而時代還在進步發展,當受害的一方能量積聚到一定程度,自然會爆發,會反噬。

    即便因爲科學技術和軍事力量的差距,這種反抗也許無法以武力推翻,但是必然以其他不可見或可見的形勢被推翻。

    所以霸權國家很在意老二,總想着把老二幹掉,再扶新的老二,不斷拉開身段差距,寄希望於某種平衡,但這種平衡本事是畸形的,因爲世界是動態的。

    自平衡總要恢復,你一次次的強行修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修正的效果最終以其他方式傳導反噬自己。

    所以,與其殫精竭慮的杞人憂天,不如動起來解決問題。

    鐵這個敏感的東西,自古在中國是個忌諱,因爲冷兵器的技術門檻,決定了沒技術的產品容易被廣泛生產和山寨,鐵能制農具,當然也能製造兵器,即便是文盲,也知道鐵器比銅器好。

    所以理論上控制了鐵器,就控制造反了的根源。

    但問題是,事是死的,人是活的,人還能給尿憋死,真要造反,就沒地方去弄鐵更何況真要殺人,辦法多的就是。陛下的ceo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