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陛下的CEO >第239章 榮華加身(9)
    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陛下的ceo 熱門”查找最新章節

    此時周雪琳從桌右腳書摞中翻找許久,找出了那本西邦記推到沈雲卿跟前

    “就是這本西邦記,是九十五年前許晨竹所著。”

    “嘶,九十五年前恕沈某孤陋寡聞,這許晨竹何許人也”

    “許晨竹早年在鴻臚寺任職,後雖西征大軍救援波茲津波斯,於十二年後還朝,花費數年時間著成此書,後入太學爲典學教書。”

    “這麼說,此書與當年遠征波茲津有關。”

    “是的。書中所講人土風情極爲詳盡,引人好奇,卻因無法身臨其境而感遺憾。”

    九十多年前,當時的女帝應波茲津國之邀出兵五萬趕赴波斯,當時帶去了最先進的火藥、管型火器,許晨竹當年是鴻臚寺爲數不多精通波茲津語和烏茲曼語的雙語人才,一同隨軍出征,前往波茲津,擔任大使級的翻譯。

    於戰後第四年回到中原,出任鴻臚寺丞,後入太學出任典學,也就是系主任或副教授這個級別,期間編寫了這本西邦記。

    內容公分五卷,其中三卷爲實講,兩卷爲虛傳。實講的內容包括波茲津、烏茲曼和西秦諸國,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中東和西歐地區。

    虛傳的兩卷,第一卷是根據波茲津和烏茲曼的史料和軼事,描述了高加索和中亞北部地區的近況,也就是今天高加索、東歐大平原和中亞北部地區,另一卷則是是說的北非地區。

    由於這兩個地方遠在岐帝國視野範圍之外,太過遙遠,沒有更多的佐證,因而代以虛傳爲名。

    但在沈雲卿看來,這本書對地理和風土人情描寫客觀,非常精細,就連地中海的海路都寫的一清二楚,不說十之八九,可信度十之七八還是有的。

    此外書中對中東和伊朗高原的物產和主要城鎮記錄較爲詳細,堪稱是當下的地理百科全書。

    粗略看過幾頁,沈雲卿點頭連連

    “此書極爲詳盡寫實,倒是難得的一本好書。”

    “哦,沈公子也如認爲”

    “非是沈某有意迎合公主,此書躺在庫房之中不免可惜了。不知此書共有幾冊,現在何處”

    “據我所知,鴻臚寺有兩套,太學殿有兩套,書庫有兩套,當年先帝隨葬還有一套,若無意外,現存應該有六套。沈公子若是喜歡,不妨日後你我共賞如何。”

    “承公主美意,下官恭敬不如從命。”

    “都說了,無需如此拘束,時不時行禮的,讓我好生爲難。”周雪琳面帶羞意,目中不時閃爍着脈脈純情。

    兩人似乎是找到了共同語言,從風土人情到天上地下,二人無話不談。

    沈雲卿也漸發現,周雪琳的知識面出乎意料,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花鳥魚蟲,外國風土人情,涉獵範圍極廣,愣是他兩世爲人,此時也赫然發現,頂不住這位公主的好見識。

    須知,即便是現代人,所能瞭解的信息,大都仍來自傳統媒介,而當下的媒介,受到信息和空間的制約,高級信息只存在於權利中樞,但是有這個興趣鑽研去看的,除了身系職責的官員和太學生,普通人幾無,更何況是一個公主。

    若非沈雲卿兩世爲人,信息儲備充足,要在當下給周雪琳選一個稱心如意,還得有共同語言,能講故事的丈夫,當真還不容易。

    期間歐陽龍菲藉着送點心茶水的空當上樓打探動靜,見二人談話很是投機,又是回樓下繼續等待,這一等,直到黃昏才見二人攜手下樓。

    “讓歐陽大人久等了。”

    周雪琳寒暄道,歐陽羽莞爾一笑說

    “應該的,貴妃娘娘已等在北園,陛下那裏還等着奴婢覆命,下官先行告退。”

    “歐陽大人慢走,龍菲,替我送送歐陽大人。”

    “嗯。”

    吩咐過歐陽龍菲,又與沈雲卿說

    “去見我娘吧。”

    “哦”

    沈雲卿故作同意,其實心裏卻有些犯怵,惠貴妃這等虎狼丈母孃,日後少不了要找自己麻煩。

    而此時段瑩玉已經打發了周玉凝、周晟、周啓與其他公主、皇子,等在北園的外殿靜候二人。

    少時片刻,二人入外殿,周雪琳來到段瑩玉跟前先是說

    “讓娘久等了。”

    “說什麼話得一下午,往後不能說嘛,你還知道我這個娘。”

    “娘,都是問了一些學問,女兒今日突發奇想,想問就問了嘛。”

    “娘可跟你說,可他是一肚子壞水,沒什麼好學問教你。”

    “娘啊,你怎麼能這麼說人家。”

    此時沈雲卿臉上雖然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心裏其實起伏跌宕五味雜陳,倒不是段瑩玉的話有多打臉,反倒是她心直口快,站在這個立場和位置上,當面數落女婿倒沒什麼。

    沈雲卿倒是想起當年前世自己還窮的那會兒,被丈母孃掃地出門,說的話比這可還難聽。

    “什麼啊,房子還住你爸媽的,車子就一輛普桑大衆,工資才五千,你這是養狗還是養人啊,我家來福一月的口糧也要一千五,你拿什麼養活我閨女。今天我就實話告訴你,我女兒就不嫁你這樣的窮棒子,給我滾,下次再敢來,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這就是現實和歷史的差距,現實是殘酷的,但不意味着歷史可以照抄劇本。

    古時講幾個門當戶對,跟現代人人口中老生產談的“門當戶對”,看起來是一回事,其實根本不是。

    現代門當戶對,更多是物質上的,甚至女方一味要求高更高,即便自己沒有那個資本,也得想盡辦法讓顏值擡高價值,造成不門當戶對。

    古時的門當戶對,物質上重要不重要,也重要,但充其量只佔三成,沒有物質也不行。

    當然,也不是說就沒有土財主,就看中錢,指名道姓死要錢,但不是普遍現象。

    古時的門當戶對,更多是追求家世門風的長遠,既你家族過去如何,近三代如何。尤其是古代受到士族階層的影響,婚姻大都有閨閥、門閥現象。

    “閨閥”一詞不太多見,皇室成員和皇親國戚與大臣之間的聯姻最爲普遍,通常是指士族圈子、官宦圈子、文人圈子、財閥圈子,四大圈子內的門閥婚姻嫁娶。

    由於中國古代幅員遼闊,人口基數衆多,所以四個圈子的階層人數佔比雖然不大,但是人羣卻很多,即便是沒落士族,也往往受到其他士族的注意,因爲這是一個士族的精神文化傳承,無法用物質和金錢衡量的財富,但這個現象往往被忽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