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部整頓
    路德維希決定還是讓謝綰試一試。畢竟不管是德意志統一的長遠打算,還是繼續掌控普魯士兵權的現實考量,對奧地利發動戰爭都是唯一選擇。

    由此路德維希返回柏林後,與內閣進行了一次會議,會議的主題是關於是否裁撤目前留駐柏林及周邊的七萬大軍。路德維希藉口法國局勢不穩,堅決不同意裁撤,而首相哈登貝格則認爲,法國統一已近在咫尺,三國同盟在特拉波會議上也並沒有決定要干涉,軍隊的戰備狀態已無必要。最後雙方各退一步,從會議之後半年內,如果周邊發生普魯士必須參與的戰爭,則軍費負責由內閣籌措;如果半年內並未發生戰爭,軍費由路德維希自行支付。此時路德維希手上還有謝綰給他的兩千萬塔勒,加上現有軍費存量,大概還能維持八個月這支軍隊戰時標準。

    內閣急於甩鍋卻給柏林朝廷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軍費的私人化進一步讓這支軍隊成爲路德維希的個人資產,此後朝廷幾乎無權再調度。路德維希當然清楚這件事,他派人先在軍中散佈內閣不再支付軍費,許多士兵將被迫退伍的流言;在軍隊人心不穩時,他又宣佈將自己掏錢繼續維持每一位官兵的工資,這讓軍隊上下在重新安心的同時,徹底弄明白了到底誰纔是自己的主人。

    另一方面,謝綰以基民盟祕書的身份,以研究德意志統一後的各種問題爲名義,拜託曾任外交大臣的黨首威廉馮洪堡前往奧地利深入調研當地民族與宗教現狀,同時派此時已加入基民盟的李斯特隨行考察當地貨幣與財政現狀。

    洪堡臨走前,謝綰很嚴肅的談起目前基民盟內部魚龍混雜,不僅有不少投機分子,還出現了小集團,有與基民盟宗旨不同的噪音,需要進行一次整頓。洪堡本來打算自己回來再處理,但謝綰建議他,作爲黨首不應該在這種事情上持有太明顯的態度、插手過深,否則容易引起內部的分裂。洪堡一想也對,於是在一次高級別會議上委任謝綰爲整頓工作的負責人,然後離開魯爾堡前往維也納。

    於是謝綰在洪堡離開後的第二天,發表了一次“關於投機者、反對者、宗派者的危害性”的演講,明確了目標和方向,宣佈展開整頓工作,所有成員都要依據謝綰給出的目標和方向全力開展自查與查他。同時,由謝綰牽頭成立一個三人小組負責執行監督,執行不到位、隱瞞、蓄意對抗的立即清除出基民盟。

    一開始成員們還有點無所適從,畢竟都是靠熱情聚集在一起的一羣知識分子,彼此關係都還不錯,不知道該認真對待還是敷衍了事。但謝綰認真抓出幾個因爲想通過基民盟混進魯爾區官場的傢伙後,所有人才緊張起來。於是基民盟內部風氣爲之一變,不斷有投機者被揪出,甚至還抓出了幾個朝廷派來的奸細;一些過去沒事兒就議論基民盟行動方向的人也閉了嘴,要麼就自動退出基民盟,客觀上讓基民盟的凝聚力和組織力提升了不少。

    整頓工作最後指向了基民盟內部的一些小團體,這也是謝綰的根本目的。他知道貝默有一個小俱樂部,博耶恩也是成員,這個俱樂部受路德維希恩惠不少。於是他暗示一些整頓工作中的積極分子調查這個俱樂部中骨幹成員的問題。經過一系列準備之後,這些整頓工作積極分子突然對這些骨幹成員提出指控,表示他們糾集起來反對基民盟既定工作方向。

    貝默在高級會議上對這種指控不屑一顧,認爲是小題大做;謝綰則嚴肅的批評了這些指控缺乏證據,對待同伴捕風捉影過於苛責,但話鋒一轉,又表示理解和支持這些積極分子對此事一追到底,不管涉及到誰,不管問題有多嚴重,都絕不放過。此後的一段時間裏,謝綰幾乎天天都在基民盟內部各處發表演講,一方面鞏固自己的威信,一方面加強成員對問題嚴重性的認識。

    並不適應這種運作方式的貝默只是覺得事情不太好,但覺得謝綰畢竟還是保持了公正的態度,所以沒有太在意。

    直到兩週後,那些積極分子拿出了一份直接指控貝默的證據,才讓他腦子一蒙,癱坐在椅子上。其實證據所指問題也不是十惡不赦,只是詳細的記載了貝默的小團體收取朝廷的獻金而並未公開,在小團體內部對基民盟部分工作不滿。放在成熟的現代社會根本就不算個事,但在當時這跟道德問題掛上了鉤,而且謝綰在演講宣傳時,就已經做了大量的鋪墊,幾乎就是爲這些問題量身定做的輿論環境。

    在對此召開的幾輪會議的批判和討論中,在謝綰幾乎不怎麼吱聲的情況下,對貝默的指責聲浪就呈現一邊倒的態勢。這讓貝默狼狽不堪,最終辭去了黨首職務,解散了自己的小俱樂部,博耶恩也做了向全體成員道歉的公開演講,聲譽掃地。

    至此謝綰宣佈整頓工作結束。他就此清理了基民盟組織內部,加強了凝聚力與執行力;完善了分級處罰機制,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自由主義運動領袖角色,最重要的是,基民盟此後的工作方向,能夠和他的思路保持高度一致。

    兩個月之後,洪堡和李斯特回到魯爾堡。洪堡對期間發生的事情也大喫一驚,雖然他是老練的政客,但也對這種運動式的方式感到很陌生。即使他敏銳的察覺了這裏有謝綰的一些影子在,然而卻分不清這種操縱方式到底是合理還是不合理。不過,不管合理不合理,他已經無法壓制謝綰在基民盟內部的威信和地位了。

    洪堡突然也覺得有些害怕,原來自己搞起來的集體自己沒有能力完全控制。但這就是所謂組織,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也不見得說了不算,就看怎麼操作。

    由於洪堡還陷在基民盟組織工作中不能脫身,謝綰先約見了李斯特。李斯特對謝綰彙報了奧地利目前的財政和貨幣狀況。

    奧地利在十八世紀引入了一種雙金屬幣標準,即金銀幣以1:15的固定對價同時流通,在除普魯士外的德意志地區所有地方都實行這種標準。這種貨幣模式爲國際收支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個較大隱患,會導致黃金流入金銀比率爲1:15.5的英國。這是因爲德意志地區普遍更爲傾向於銀本位。

    奧地利的紙幣系統則甚爲糟糕。奧地利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發行紙幣,由於十八世紀最後幾十年連綿不斷的戰爭,奧地利不斷的增加紙幣供給,使得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金銀幣日漸稀缺。到1810年,流通中的銀行券數量超過10億古爾登約合11億塔勒,而幾乎沒有貴金屬貨幣在流通,導致政府完全無法兌付這些紙幣。1810年12月,政府強行暫停所有硬幣形式的支付義務。僅僅三個月後,1811年2月20日,奧地利不得不宣佈國家破產,發行一種新紙幣維也納貨幣來兌換舊紙幣,比值是1:5,也就是官宣一次性貶值80。然而國庫裏連兌付維也納貨幣的金銀也不夠。到了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期間,國庫再次嚴重緊張,又不得不再次發行貨幣。再次發行的貨幣無法再錨定金銀,而是一種變相國債。

    1815年5月,奧地利開始重新爲其貨幣制度打造一個更爲健全的基礎。1816年6月1日,享有特權的奧地利國家銀行成立,該銀行效仿英格蘭銀行,作爲一個獨立的股份公司擁有發行紙幣以穩定貨幣體系、爲長期預算赤字提供融資和管理貨幣供應量的擴大等權利。

    這一時期不過剛過去四年,距原來時空奧地利完全理順紙幣系統還有將近三十年,也就是說其紙幣系統仍然混亂不堪。

    謝綰笑了下,其實李斯特不調查,他也能想到,此時全歐洲除了英國,紙幣都跟狗屎一樣爛。只是奧地利的特別爛,因爲其軍事效率低下,導致其戰爭費用負擔高於其他國家。

    是時候請假幣販子彼得馮波爾來一趟魯爾堡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