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二百三十八章 備戰埃及
    德國海軍對英國海軍是總體落後的,但也不是說德國海軍沒有自己的優勢。

    先進的工業技術一定會體現在軍事裝備上。德意志聯合船舶與克虜伯軍事工業公司一直保持高度緊密的合作,尤其是艦載炮的研發。

    歐洲傳統海軍此時在船上使用的前裝炮弊端太多,隨着後裝線膛槍在萊茵軍中普遍裝備,後裝線膛炮也成爲了萊茵火炮研究方向。

    有了“謝u25”這種超越時代太多的後膛步槍的設計思路,以及不斷完善的合金鋼、無煙火藥技術,克虜伯公司在聯合船舶造船的同期,拿出了八個級別後裝線膛炮的設計方案。

    從小到大分別是口徑6釐米到24釐米,炮身重量107公斤到17.7噸,炮彈重量2.14公斤到160公斤,射程從4公里到10公里,出膛速度從1500公里小時到3000公里小時不等。這批火炮被命名爲“克虜伯c32”i至viii型。

    較小的前五種是兩款山炮和三款野戰炮,較大的後三種分別是兩種海軍炮和一種岸炮。克虜伯將這兩種海軍炮,也就是克虜伯c32vi型和viii型,造出了一批樣品給艦隊試用。

    艦隊司令範登博世在試射一輪後被嚇了一跳,他喃喃的說,

    “上帝啊但凡荷蘭海軍有這種炮,英國人只配在家放羊”

    這些火炮的射程和射速指標,比同時代英國同等級火炮的性能接近翻番這是機械加工技術、合金鋼技術、無煙火藥技術同時提前出現的結果。

    不過,這批火炮的出現,也讓使用荷蘭技術的德國海軍艦船成了個尷尬的存在。

    在試射過程中,作爲靶艦的荷蘭戰船在五公里處,一輪齊射就沉沒正常情況下這個距離,因爲普通艦載炮精準度很差,即便是英國皇家海軍也不會開炮比起這些火炮,荷蘭技術製造的木製艦船船身跟紙片差別不大。

    後來到鹿特丹視察海軍的謝綰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但他現在已經完全無法左右軍事科技發展了。一個龐大的全面的軍事工業體系,他作爲一個單一門類的專家也只有幹看的份兒,大部分時候還需要克虜伯公司的專家們爲他解釋技術問題。

    他只能被動接受現狀,很多時候提建議和意見都小心翼翼,以免露怯或是干擾了正常研發工作。

    所以雖然他此前希望能夠給艦船加上裝甲,但艦船專家和克虜伯專家在聯合實驗後認爲,帆船的動力、浮力都不足以披上能抵擋這些火炮的裝甲。

    謝綰也只能接受這樣的說法,也就是說,在蒸汽船獲得突破性進步之前,德國海軍都只能保持這種“頭重腳輕”的狀態。

    不過,火力遠大於防禦也起到了一個非常微妙的作用荷蘭人自此以後對萊茵和德意志在親密之上又多了幾分畏懼和恭敬。如果說在這些火炮炮口下,荷蘭造戰艦是紙片,那麼荷蘭陸軍就只能是蒲公英。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不管是這些火炮還是裝甲,都太貴了。

    德意志第一艦隊的最終造價超出預算一倍,就是因爲它的七百門火炮全是這種火炮。如果再搞一身裝甲,萊茵的稅可能要徵到1840年了。

    好在在與荷蘭海軍的軍事研討會議上,荷蘭的海軍老將軍們倒是認爲,進攻、防禦、速度只要一頭非常出色就足以在海上佔據優勢,謝綰這才放下了懸在財政上的心。

    但這就對博世的海軍戰術提出不同於荷蘭海軍的要求。在此後的戰術創新中,德國海軍走上一條追求遠攻、快攻,絕不避戰的戰術風格之路。

    這種從外觀上看不出什麼優勢的狀態,也是新生的德國海軍被英國報紙嘲笑,卻被英國政客忌憚的重要原因。

    英國人雖然沒有搞到這些火炮的實物和設計稿,但他們還是調查到了這些火炮的性能參數。

    皇家海軍部和軍械委員會評估之後,認爲“在不確定與德國進行全面戰爭的情況下,皇家海軍應儘量避免與德國海軍衝突”因爲“可能面臨局部的巨大損失”。

    這也是爲什麼英國輿論對搶奪蘇伊士運河呼聲很高,而英國朝廷卻保持沉默,只是暗中計劃慫恿奧斯曼再次發動對埃及戰爭。

    此前提到過,埃及名義上奉奧斯曼爲宗主國,但實際上,其自治權力完全來自於阿里帕夏對奧斯曼的軍事脅迫,因而宗藩關係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希臘獨立戰爭之後,阿里又趁着奧斯曼虛弱,接連奪去了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中海沿岸地區。

    此時的埃及與獨立國家之間只是一紙聲明的區別,加之其在拿破崙時代打敗過英軍,這使它如果想獨立,基本無可阻擋。

    這種局面下,奧斯曼和埃及的關係勢同水火,英國人幾乎不費什麼力就可以激化他們之間的矛盾。

    只是目前奧斯曼剛剛被俄羅斯、普魯士、埃及輪番胖揍,確實還沒恢復元氣,英國人也只得耐下性子等待時機,蘇伊士運河項目才得以在相對安寧的環境中推進。

    相關情報彙總到謝綰案頭以後,他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在東地中海一場代理人戰爭不可避免,也只有贏了這場戰爭,才能真正打通蘇伊士運河,走向更遠的印度洋。

    爲此謝綰在蘇伊士項目代表費爾巴哈和貿易代表帕爾默回國述職時,特別提到駐在埃及的德國軍港建設陸軍司令毛奇和艦隊司令博世都建議將這個軍港擴建成裝備克虜伯c32vii岸炮的堡壘,並將駐軍擴大到五千至一萬謝綰要求費爾巴哈和帕爾默說服阿里帕夏接受這一主張。

    阿里作爲老行伍,雖然能夠理解英國和奧斯曼的威脅,但他同樣也很忌憚德國在埃及的存在。

    最後協商的結果,是允許德國加強軍港的防衛,但德國軍隊只能增加到三千,另由德國武裝三千埃及人作爲補充。

    謝綰不得不追加海軍裝備和海軍軍費預算也正是因爲如此。

    陸上駐軍被限制,只能靠海軍撐住。但海軍成軍慢,造船兩三年,訓練兩三年,蘇伊士運河的預計竣工時間也就剩下五六年,不抓緊時間裝備訓練,難保將來蘇伊士運河爲他人作嫁衣裳。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