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洪流微瀾 >第二百九十六章 奧托·俾斯麥
    在威廉一世召開的高級軍官會議上,氣氛十分沉重。

    由於卡爾親王的軍隊投向西方聯軍,西軍兵數陡然增長到二十一萬,而普魯士軍被削弱到十六萬,並且俄國也不會有援助,本來普魯士的裝備就弱於西方,此時軍隊規模也居於劣勢,將軍們都沉默不言。

    羅恩在會議上提出,西軍雖然數量巨大,但對普魯士軍有優勢的只有英軍、萊茵軍,而能勢均力敵者是法軍、卡爾軍,德聯邦軍則基本是陪襯。普軍應該痛擊德聯邦軍,策反卡爾軍,離間英法萊茵軍。邏輯雖沒有大問題,但是在西軍士氣正盛的時候,想找到強勢一方的內部矛盾,十分不易。

    會議卡在這裏,不得已在沉默中結束了。

    威廉一世和羅恩一起離開會場,邊走邊聊,反覆推敲着羅恩剛纔的想法。

    正走着,羅恩想起了什麼,說道,

    “陛下,我倒是有個朋友可以叫來聊一聊。沒準兒他能有什麼好辦法。”

    威廉一世此時聽到一點希望都會眼前一亮,忙問道,

    “什麼樣的朋友”

    “此人在任地方議員和官員時,擅長財政和遊說;在保守派中十分活躍,深受保守派大佬看重。去年的叛亂中,別人都忙着離開柏林,他卻特意到柏林來尋找進步的機會。期間他偶遇離開柏林避難的王后陛下,曾經試圖希望通過王后向您建言用武力鎮壓叛亂。”

    “哦是有這麼號人。不過王后是個自由派,她不可能向我推薦這種所謂劊子手的。”

    羅恩點頭道,

    “正是。所以他後來在柏林周邊的農村通過煽動,組織了一幫農民,希望進柏林捍衛王權。只是被波茨坦衛戍將軍卡爾馮普里特維茨給拒絕了。”

    聽說這個人能組織農民勤王,威廉一世有了點興趣,停下腳步示意羅恩繼續。

    “他還組織了個容克議會,團結了八百多位舊貴族,同時十分推崇君主”

    這下威廉一世想起來了,

    “您說的是奧托俾斯麥”

    “正是。”

    威廉一世也首肯的點頭道,

    “我倒是把他忘了。一直以來我爲了軍事改革打壓舊貴族,所以不方便用他,只好冷藏。如今與自由派作戰,他這種保守派年輕領袖,確實值得提拔了。”

    羅恩笑道,

    “陛下,我以爲您忘了當初您說他僅當刺刀不受限制時才使用的評價呢。”

    威廉一世也笑道,

    “是我忘了。他這把刺刀,現在該開封了。”

    一週後,俾斯麥出現在了莫斯科。

    這位精通數國語言的平衡術大師,一邊請威廉一世以談判爲藉口拖住西軍進攻步伐,一方面想說服俄羅斯皇帝幫助普魯士。不過,在莫斯科吃了幾次軟釘子後,他馬上開始思考其他出路。

    很快他發現,俄羅斯不願意參戰的根本原因,並非皇后對威廉一世的厭惡或者說這只是表面原因。深層次原因,在於俄羅斯更關注近東地區。

    此時土耳其被稱爲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與黑海通道中黑海一側上的病夫,在東歐聯盟和埃及的排擠下,統治搖搖欲墜。雖然由於東歐的一體化,俄羅斯與土耳其被暫時隔開了,但俄羅斯始終希望得到在地中海的入海口的領土,由此盯上了君士坦丁堡以及小亞細亞。

    俾斯麥覺得這是個機會。

    於是他立即安排了兩件事,其一,通過普魯士在奧斯曼的商人,藉口東正教徒商人傷害新教徒商人的利益,請奧斯曼蘇丹驅趕違法行商的東正教徒、拆除一些私自修建的東正教堂;其二,順着俄羅斯對地中海的關注,遊說俄羅斯的重臣們懲罰奧斯曼蘇丹的行爲。

    這些行爲產生了明顯的效果,它給了俄羅斯皇帝充分的藉口和支持懲罰奧斯曼土耳其。在俾斯麥進入莫斯科兩個月後,俄羅斯要求奧斯曼帝國立即停止對東正教徒的迫害。但奧斯曼拒不承認自己是迫害東正教徒,而只是執行法律,同時這也是奧斯曼的內政,與俄羅斯無關。

    俄羅斯以此爲藉口,立即用黑海艦隊封鎖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發動了對奧斯曼土耳其的局部戰爭。奧斯曼土耳其節節敗退,眼看俄羅斯要兵臨君士坦丁堡,奧斯曼蘇丹逃去了小亞細亞。

    但俄羅斯似乎沒忘記了它對奧斯曼的擴張意圖一直以來都被英法警告。

    英法的政治家普遍認爲,奧斯曼帝國很龐大,從君士坦丁堡一直延伸到阿拉伯半島的腳下,從東部的美索不達米亞一直延伸到西部的突尼斯,一旦崩潰將產生權力真空,會導致混亂以及俄羅斯的勢力擴張,所以一直支持奧斯曼帝國維持現狀。也正是如此,奧斯曼才能在國內外局勢糜爛的情況下維持統治。

    對於英國來說,奧斯曼帝國還是它當時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英國在印度和亞洲利益的支點。

    具體來說,奧斯曼帝國此時已經淪爲英國的半殖民地原材料供應地,並且越來越依賴於英國這個經濟高度發達國家的採購;同時,英國對土耳其的出口在18251852年間增長了八倍,由於奧斯曼與萊茵關係惡劣,使得在奧斯曼英國人不像他處會面臨萊茵的競爭,所以奧斯曼帝國成爲英國工業產品的主要進口國。

    而法國的拿破崙三世則是個投機分子。

    他當然希望通過一場場勝仗來恢復法國的國際地位,這樣才能穩固他在法國內的地位。所以他跟着英國人蔘加了德國對普魯士的戰爭。他秉持着“英國打誰我打誰”的心思,自然要盯着英國的動作。

    不出俾斯麥所料,英國人立即把目光從德意志戰場上投向了博斯普魯斯海峽,法國人也裝模作樣的關注起海峽的局勢。

    俄羅斯的門什科夫親王在1849年年底被皇帝派往君士坦丁堡,向奧斯曼帝國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其一是給予東正教徒特權,在沒有天主教徒參與的情況下,把基督教聖地和基督墳墓修成東正教樣式的圓頂。奧斯曼蘇丹本來打算滿足俄羅斯這個要求,但門什科夫又提出,要在巴勒斯坦建立俄羅斯的“保護地”,同時以條約形式承認俄羅斯對奧斯曼境內的東正教徒有保護權這意味着奧斯曼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歸俄羅斯管。

    門什科夫的要求當然讓奧斯曼無法接受,談判中止。蘇丹在英國大使的支持下拒絕了俄羅斯的要求。這爲俄羅斯對奧斯曼軍事行動升級提供了藉口,隨後門什科夫因爲醜聞而離開,俄羅斯隨即中斷了與奧斯曼帝國的外交關係,準備繼續軍事行動。

    英國人見談判無法阻止俄羅斯,於是在三週後,他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在地中海英國艦隊停泊在達達尼爾海峽地中海與黑海通道中地中海一側入口附近的貝西卡灣。拿破崙三世在猶豫了很久之後,也決定派艦隊與英國人共同行動。

    由於俄國人並未理會英法的行動,於是英法艦隊於1850年初將軍艦駛入波羅的海,以封鎖俄羅斯港口。在波羅的海俄羅斯艦隊未阻攔的情況下,俄羅斯的芬蘭造船廠和港口遭到英法艦隊的攻擊。

    俄羅斯皇帝此時意識到,他將與奧斯曼帝國和英法同時作戰,這時候纔想起普魯士來。他派出外交官與威廉一世聯繫,稱“既然英法與普魯士還處於戰爭狀態,那麼俄國與普魯士應該聯手應對。”

    而俾斯麥此刻在柏林的御前會議上,深刻分析了普魯士與英法的矛盾是意識形態矛盾,而與俄羅斯的矛盾是根子上的矛盾,所以普魯士絕不可以與俄羅斯聯盟對抗英法,而應該趁機與英法議和,以力進攻德聯邦軍隊。對他來說,“國家是時間河流上的航船”,既不能靠左岸,也不能靠右岸,應該爲保持前進而調整姿勢,所以普魯士不應該有絕對的敵人,也不應該有絕對的朋友,重要的是實現目標。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