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帶着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京城的消息
    徐夫人很快就帶着小元燚來了。</p>

    小元燚已經滿了週歲,會爬會扶牆走,會用嫩嫩的軟軟的小鳥音叫“阿父”“父父”“母母”。</p>

    黃致夫妻對女兒的養育策略比較正常,可比不得李咎那麼溺愛。元燚小小年紀已經能分辨到底誰更無條件縱容自己,故而偏愛李咎比偏愛親爹親媽還多。</p>

    發現李咎在身邊,小元燚鬆開乳母,朝乾爹伸手要抱抱。</p>

    李咎的心都要化了,忙將小閨女抱了過來。什麼公主皇子的,重要嗎?還不如他家小元燚可愛咧!</p>

    黃致看着李咎專心致志哄閨女去了,心下嘆口氣,轉過身去與妻子討論這件事。</p>

    徐氏果然知道的比黃致多,黃致將情況一說,徐氏徵得同意,看了那封“春溪生”的信,幾乎立刻就確認丈夫的猜測不假,這封信真正的主人是大公主城陽。</p>

    “我覺得是殿下了,書信裏的語氣確實是殿下。之前我提過,說有一位朋友,是心繫萬民之人,說的也是她。夫君,兄弟,信上有一半兒都在問農學的事,又問到爲何糧食多了反而農民更窮了等等,切入點很像殿下的語氣。還有張主簿的暗示,以前他曾經用同樣的方法暗示與我們往來的一位閨秀就是城陽公主。”</p>

    李咎這方擡頭看了信件一眼:“此人爲何要幫我們?”</p>

    徐氏道:“前幾年的那次,他幫我們,應該是個意外,大約是因爲他的未婚妻也時常出入我們的宴席,他擔心我們無意間得罪了城陽公主,故而纔會提醒。至於今日他幫你……那就是施恩了,他給你人情,你不能不認這個人情,將來總要還回去的。”</p>

    李咎於此事着實不甚了了,只看黃致夫妻,問道:“這樣,那我應該怎麼辦?”</p>

    黃致道:“京城張家我有印象,其族人固然都不愛讀書,品性卻也不差,恍惚記得當年他們的老祖宗張威寧將軍爲人正直,治家也是如此。伯休如果沒有其他打算,可以承這個人情。這個人情不大,用不着你做違心的事來回報,你欠人家人情,以後走動起來就有了藉口。另外還有一件事,雖則尤師父清楚了鄭先生保你,可是將來鄭先生未必還能支持你,你總得有個能說得上話的人。我看張家就不錯,他家雖無出色的子弟,但是他兒子在與皇子做伴讀,想遞話,總是比外人方便。”</p>

    李咎哪裏想得懂這些彎彎繞繞,只聽聞張家的老祖宗是將軍,人也正直,莫名的就有兩份好感,遂欣然答允了黃致的建議,由黃致代爲擬定回信給張主簿。</p>

    至於給城陽公主的回信,主要內容是李咎自己操刀,黃致改了些措辭以防紮在人眼裏。李咎又將最新的幾冊《百家雜學》以及李園學堂、學塾用的自編課本也給城陽公主一併捎帶了去。</p>

    李咎本着一顆平常心將諸事辦了,不過一兩日功夫就打發了捷足北上,自己仍黑天白夜地畫圖、抄書、哄閨女。</p>

    就這個時間點兒,帝京工部和戶部的兩個年輕理事並七八個隨從已經在山陽驛站下馬暫住,只等明天就好往青山縣來了。</p>

    兩個年輕的理事一姓王,一姓劉,俱是二十五六的年紀,去歲剛剛補進工部和戶部,才上手公務,就被皇帝陛下御筆批到了淮南道,命他們去李園詳細錄述李園所產之自行車、騾機、飛梭等物,歸期待定。</p>

    帝京那臺騾機磕磕絆絆用了一陣又壞了,這次便是城陽也好,工匠也罷,衆人束手無策。皇帝陛下也沒那耐心等他們稀裏糊塗地折騰清楚,掰着手指一算,李園那邊堆了老多新東西沒仔細記錄下來了,索性打發人去了一趟。去年派去採風的人還沒回來呢,正好,叫他們一起走,還省得驛站接待兩趟兒。</p>

    兩個理事一天天趕路趕得七葷八素,晚上匆匆吃了兩口飯,就開始合計接下來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去青山縣。</p>

    水路快且便捷,就是折騰得慌,得僱好幾條船才能裝得下他們的馬匹和行李。陸路就和之前差不多了,慢一點顛簸一點,倒是習慣了。</p>

    他兩個在飯桌上商量得有來有去的,驛站裏頭給他們打雜的小跑腿兒笑道:“兩位大人,小的冒昧打擾二位大人。二位大人呀,您要去青山縣,您家自己有馬有車有轎,那就走陸路最好。水路是舒服,可是從咱們山陽去青山縣的船很緊張,早十天八天的就定完了,全是去青山縣拉貨、看稀奇的。大人您下令,大家都給您找船去,那也得三天功夫呢!”</p>

    兩個理事就好奇了:“三天?怎麼這麼久?就是官府的話也不好使?”</p>

    “好使,怎麼不好使,這不是三天就能找着船麼?若沒有官府的名頭,就是十天也找不着的。這兩年靠着青山縣的生意,山陽的日子也好過了不少,咱們郡守特意叮囑過凡往來官吏,不可肆意阻擾行商,故而才說您現在去加急要船,三天以內是必然要不着的——船都盯着日子要搭貨哩!搶了這些船,就有跟不上趟的行商啦。是以小的才這樣說。”</p>

    兩位理事道:“雖則如此,然而南邊兒的路更多泥水些,比來雨多,馬失前蹄、車陷泥淖的事委實不少。從金陵一路到山陽,也就船上的時候還好些,那路可太難走了!”</p>

    小跑腿滿臉上就嘚瑟起來:“咱們山陽去青山縣的路比金陵的路好多了!託李老爺的福,兩地之間的路已經改了水泥道,平坦得很!”</p>

    京城已經用上了水泥,不過都用在緊要的地方,比如堤壩、正南門的朱雀大街等等,兩位理事也都走過,確實光滑平坦,莫說比鄉間小道,就是比官道也好出不少。礙於水泥產量就那樣,還得緊着河壩堤岸先用,因此到現在也只是零星修幾處道路和橋罷了。</p>

    聽聞青山縣和山陽郡之間的大路已經用水泥堆了一遍,兩個理事不由大爲驚訝:“幾十里路全都用水泥修的?你們郡竟然這般富裕?”</p>

    小跑腿忙解釋:“是青山縣李相公修的,去年缺衣少糧,李相公就出糧出布召集大家修路,前前後後也修了小半年哩,今年春耕前纔將郡治這邊的修好了。聽說今年冬天還要繼續修。有了這水泥道呀,車馬往來就方便得多啦。您看啊,您這兒有車有馬的,是不是走陸路更好?”</p>

    </p>

    </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