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帶着倉庫回古代 >第一百四十九章 幹了許多好事的李老爺
    青山縣送來的人裏地位最高的就是那位縣丞,也只是低級小吏而已,其他人更是屬於胥民之類,平日除當值外,往來不過是農、商之家。這次多仰仗王縣令要用他們,方與縣令等有了交情,也只是交情而已,幾曾能受郡守這樣的禮遇

    衆人忙道“不敢”“折煞”等,夏郡守道:“義士不必謙讓,諸公效死,某傾家以報,本該如此。”

    說罷,夏郡守便將燕州兩道如今的情形與衆人簡單介紹過。現在燕州兩道有四個郡出現了天花,已經全部封鎖,許進不許出。現在他們所在的這個河下郡正是其中之一。衆人只要再往前一步,過了界碑,那麼在天花疫結束前就再也不能離開了。四個郡裏,屬最北方的遂遠郡情況最爲嚴重,河下郡在東南方,是最輕微的。遂遠郡剛爆發天花時有些人私下離開了遂遠郡,將天花帶到了魯東等地,萬幸的是,可能因爲路上耽擱太久,疫病沒有在魯東傳播開。

    青山縣的一衆大夫義無反顧地踏入了河下郡地界。衆人各自登車,葉大夫和縣丞受邀請與郡守同車,路上便將青山縣的安排告知。

    他們這些人裏,一半是大夫,一半是跟隨的。大夫有積年的老大夫,也有劉五娘、劉半夏、黃九郎這樣的年輕學徒。人人都會接種牛痘,只是在其他醫科上各有所長所短,比如葉大夫專長是傷寒,而劉五娘於婦產頗有建樹。

    這次他們的分工基本也就是如此,跟隨者維持安全、僱請當地健康的百姓看護病人,擅長內科的葉大夫等治療患者。

    夏郡守對牛痘法非常感興趣,一路上反覆問着細節。葉大夫知道李咎心裏是想將此術公之於衆最好能啓發別人將其他“疫苗”也弄出來,故而知無不言,從百家雜學上的基礎理論,到李園授課的詳細內容,到操作要點,一一詳述與夏郡守。

    夏郡守見他們處處都已經考慮到了,爲了照顧本地女子和小孩兒,甚至還讓兒科、婦科大夫也學了接種疫苗和照顧患者,對於種痘之法也沒有藏私的意思,心下不由好感倍增,十分敬佩 ,道:“難爲李先生想出這樣的辦法。若真的有效,該是我們大雍的醫神了。”

    葉大夫道:“何至於此,咱們李老爺這兩年做的好事真是數都數不過來,好些人都惦記着想給老爺立長生牌位呢,只是老爺不讓立。”

    “哦能否仔細說說聽起來除了這種痘法兒,還有別的事”

    “有糧食,有賑濟貧民,還有教百姓讀書認字”

    葉大夫與縣丞同夏郡守叨叨了一路,馬車行了半日,終於抵達了河下郡收治病患的地方。這地方可比青山縣看着窮苦多了,衆人顧不上休息,忙着按照李園的要求整理房間,通風、消殺,劃分片區等等。整好了房間就要按輕重症將病人分別收治。而那些還沒染上天花的人,便要陸續接種疫苗了。

    大雍對牛痘法並不瞭解,李園提出地免疫法尚未傳播出去,絕大多數人都對此毫無認知。

    非常恐懼天花的窮人是樂意的,這時候別說接種牛痘了,只要告訴他們這個法子可以避免得天花,叫他們自殘大概他們都願意。但是尚有餘力買藥問醫的人家卻不是很情願。幸而夏郡守第一個出面響應,當了燕州兩道第一個接種牛痘的人,纔有了其他人陸續跟上。

    慢慢地過了些日子,當地人士發現那些接種牛痘的人真的再也不曾感染上天花,逐漸接受了“牛痘法”和免疫學說。

    太醫署派出來的太醫也放下了偏見,一邊學習、記錄牛痘法以備將來推廣,一邊與青山縣的大夫仔細探討起免疫的機制來。李咎走出了一條正確的路,所謂萬事開頭難,都有人開頭了,他們這些當大夫的還不能繼續往前走走,那也太無能了些。

    正確的護理方法和牛痘介入,讓天花的勢頭被壓住了。

    李咎在青山縣也能想到大夫們會遇到的事情,不過鞭長莫及,現在他也幫不上忙,只能希望在天花這樣的絕對天災面前,人們能放下偏見和私慾衆志成城。

    從王縣令帶回的朝廷邸報消息看來,他們做的應該是不錯的,即便有些小齟齬,到底把事情給做下去了。

    而老劉掌櫃老家的瘧疾也得到了控制,李咎很無私地送出了冷萃青蒿的方子。老劉掌櫃雖然很不忿老家的族人趁着他不在家,要把他媳婦關起來自生自滅,但是最後還是被他媳婦勸着寫了信將方子送回去了。

    寧氏的說法很公平,治不好的人都是那樣處理的,當時族人將她一起關起來,並非是針對於她;當時的情況也是走投無路沒有別的辦法不得已而爲之。她能理解,卻也無法原諒。再者,方子是李咎改良的,李咎願意,輪不到他們來說不願意。最後,那地方畢竟是他們的家鄉,被瘧疾折磨的人們畢竟是他們的鄉親,他們夫妻倆是再也不會回去了,就算是還了鄉親們過去的照顧罷了。

    老劉掌櫃覺得媳婦說得很對,便託人帶了信回去。後來隔了很久他們收到了回信,但那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此時的李咎正在抓緊利用秋收前的最後一段時間搞建設,一邊是要求工匠抓緊研究騾機圖紙怎麼加入水車的動能,一邊是要在青山縣再修上幾百里路,將附近的村莊和主縣城聯繫起來,再往郡治的方向連接。

    李咎既然想着離開此地後還能時常回來看看以免好容易鋪開的局面被人爲打斷,他就必然要提高通訊的效率。

    眼下沒有比修路架橋更好的辦法了。而且修路架橋,主要花的是人工,這個世界最廉價的就是人力,遠遠比其他一切資源都便宜。耗費人力的前提,註定了這事只能在農閒的時候做。

    大松郡郡治在山陽,很幸運,和青山縣就是鄰縣,相去雖然比較遠,但是中間不涉及其他政治單元,如此想談修路的路徑就很方便。

    王縣令對此很支持,他收到的消息顯示今年做完他就得走了,李咎今年修路還能算到他的政績裏,明年可不一定,他當然得支持今年李咎能修多少修多少了。爲此他對李咎提出的修路規劃一點意見都沒提,上午李咎給趙縣丞遞了地圖,當天下午王縣令就同意了,次日就貼了告示告知衆人此事。同時王縣令還給司馬郡守去了公文商議李咎準備修成的道路路徑,想和郡治山陽的主幹道連通起來等等。

    青山縣人就更不會有反對了,且不說路修好對他們都是好事,就說這修路的人工,還不得從本地招短工按李園的一貫要求,必然是好喫好喝地養着,每天認真幹四個時辰就完事了。當時整個青山縣有閒的人家都沸騰了,摩拳擦掌的,只等李園展板出招工的消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