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澳洲風雲1876 > 第812章大都會級戰列艦
    1901年5月初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湛藍的悉尼海灣波平浪靜,天空盤旋着成羣的白色海鷗,遠處橫跨海峽的悉尼海灣大橋彷彿一道彩虹,連接康士比高原上的北侖與悉尼兩座大都市。

    經歷9年的艱苦建設,兩年多的路面鋪設和信號燈以及有線電車鐵軌安置,雄偉的悉尼海灣大橋終於建成通行,成爲橫跨海峽兩岸的標誌性建築。

    悉尼海灣大橋建成通車之後,被《世界日報》《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世界主流報刊廣泛報道,報紙配發海灣大橋的雄偉圖片,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

    北侖與悉尼這兩座澳洲本土雙子城,因此名揚海內外。

    北侖港

    寬闊的鋼筋混凝土碼頭上飄揚着許多帝國的藍黃紅三色國旗,迎風獵獵飄展。

    最底下的藍色寓意着大洋王國建立在廣闊海洋之上,中間的黃色既是大地厚重的顏色,也是主流族羣唐族的膚色,代表着帝國的中堅力量。

    最上面紅色是熱情的顏色,同樣也是傳承久遠漢唐獵獵鐵血的顏色,象徵着帝國鋼鐵的脊樑,在血與火中歷久彌新。?

    北侖港裏大大小小的貨船無數,顯示出大洋帝國強大的遠洋運輸力量,大型遠洋船隊的數量僅次於英美兩國位居世界第3位,維護海洋權益就是帝國命脈。

    碼頭邊靠泊着一艘懸掛滿旗的鋼鐵鉅艦,這就是大都會級戰列艦的第八艘,也是最後一艘排水量高達16255噸的“青島”號戰列艦,正在準備進行海軍入役儀式。

    至此,帝國海軍8艘主力戰列艦分別是“紅河谷”號,“布里斯班”號,“松江”號,“墨爾本”號,“北侖”號,“天權”號,“三馬林達”號和“青島”號,全部列裝到位。

    從今往後

    這8艘新銳戰列艦將承擔起皇家海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任,蔚藍色的海洋就是他們馳騁的疆場,東至太平洋夏威夷,北至琉球王國附近的東海,西至非洲之角的阿拉伯海,囊括整個印度洋,都是皇家海軍巡視的廣袤海洋。

    大都會級戰列艦計劃前後持續6年多,前面兩艘“紅河谷”號,“布里斯班”號是排水量13600餘噸的一型,防彈裝甲帶採用英國哈維鋼製造,裝備三座蔚藍武器公司研發生產的楔型雙聯裝40倍徑305毫米主艦炮,使用新型黃色彈藥包,射程14200米,艦艏一座,艦舯一座,艦艉一座,火力十分強大。

    該級戰列艦的水平,與扶桑國1897年3月29日在英國泰晤士鐵工所動工的“敷島”號戰列艦處於一個水平線上,同樣使用的都是英國哈維裝甲鋼,裝甲厚度差別不大,後者防禦力略強於前者。

    但扶桑國“敷島”號戰列艦裝備的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的305毫米雙聯裝艦炮,一共四門,艦艏、艦艉各一座,主艦炮火力遜色於“紅河谷”號。

    “敷島”號戰列艦裝備14門152毫米副炮,“紅河谷”號裝備十門152毫米副炮,在副炮火力上“敷島”號戰列艦勝出。

    與“紅河谷”號戰列艦技術水平類似的還有德國公海艦隊二型前無畏戰列艦,分別是5艘“威特斯巴赫”級戰列艦和之後下水的“布勞恩施維格”級戰列艦,同樣是5艘。

    截止1901年,德國公海艦隊已建造了包括19艘戰列艦、8艘岸防裝甲艦、12重巡洋艦及30艘輕巡洋艦的大型艦隊。

    其中戰列艦方面,包括4艘薩克森級戰列艦、“奧登堡”級裝甲艦、4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5艘新大帝級戰列艦及5艘威特斯巴赫級戰列艦。

    與此同時

    德國船臺上正在建造5艘德意志級戰列艦,這將進一步擴充德國公海艦隊的規模,給英國皇家海軍帶來更大的壓力。

    在德國船廠,裝甲巡洋艦建造規模增爲14艘,輕巡洋艦則增爲28艘,魚雷艇更多達96艘。

    爲了實現德意志帝國的海洋夢想,所有的德國船廠都在開足馬力,爲打造公海艦隊日夜加班加點工作,將恐懼氛圍渲染到整個歐洲大陸。

    瀰漫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的海上軍備競賽陰雲密佈,英國和德國的造船廠都在開足馬力建造軍艦,事實上的軍備競賽如火如荼,正在激烈的展開。

    英德兩國間的海上軍備競賽,令歐洲大陸的形勢更爲緊繃,法國,意大利這些歐洲傳統的海軍強國出於自身地緣戰略利益考慮,也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參與到這一輪海軍造艦熱潮中。

    在20世紀的曙光來臨之後

    全世界範圍迎來新一輪大造軍艦的熱潮,英法德意奧自不用多說,扶桑,沙俄甚至遙遠的北美大陸和澳洲,全都捲入到這一輪軍備競賽中。

    大洋帝國的大都會級戰列艦從原本計劃中的兩艘戰艦,擴展到兩型4艘,再追加到六艘,直至最後的八艘戰列艦,就是國際形勢下的直接產物。

    這輪20世紀初軍備競賽的始作俑者,不得不提到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狂熱追隨者提爾皮茨海軍上將。

    1888年,帶有英國血統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即位,威廉在少年時期便十分熱衷於海洋,甚至親自駕船出遊並手繪戰列艦草圖。

    他非常羨慕英國在海洋上的霸主地位,深受馬漢制海權思想的影響,相信只有向海外發展才能擠身世界列強行列,即位後便將建立強大海軍作爲一項重要目標。

    推波助瀾的狂熱追隨者就是1892年擔任海軍參謀長的提爾比茨上將,上演了一出牽動世界神經的二人轉。

    提爾比茨在1897年6月出任海軍部長後,說服政府建立一支以英國爲假想敵的戰列艦隊,以確保德國的海外利益並提高國際影響力。

    根據德意志帝國公海艦隊建設計劃;

    最遲至1915年,德意志海軍應擁有41艘戰列艦、20艘戰列巡洋艦、40艘輕巡洋艦。大型艦艇的服役年限則一律減爲20年,以保持強大戰鬥力。

    德國挑戰英國皇家海軍世界霸權的野心,令倫敦極爲警惕,針鋒相對地推出了“兩倍戰略”,演變成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矛盾。

    大洋帝國作爲英聯邦成員之一,在第2次南非英布戰爭中堅定的站在倫敦身邊,首相範仲齋對倫敦的訪問,更加密切了雙邊關係,被認爲是可靠的盟友之一。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

    倫敦要求大洋帝國作出更大的貢獻,加拿大被分配建造4艘裝甲巡洋艦,甚至連小小的新西蘭也不例外,要求最少建造幾艘驅逐艦。

    至於實力最強大的大洋帝國,倫敦要求至少再建造4艘戰列艦,能建造六艘更好,以分擔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在當前軍備競賽的壓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