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九世情劫錄 >第四世 秦婦吟 6
    第六章 終身仕蜀

    一根繩索被搭在房樑上,垂下來的一端被結成一個繩套。

    汪託萬念俱灰,慢慢將頭塞進繩套

    此時一個人進來,見狀大驚失色,一把拉住汪託,將他扯下地來。

    汪託又要尋死,那人拼命攔住,兩人撕扯起來,汪託漸漸力竭,坐倒在地,嚎啕大哭。

    汪託在亂軍中和黎歡失散後,又回到洛陽。據後來逃回的人說,當時遭遇亂軍的百姓都被屠殺,只剩幾個身強力壯的男人逃了回來。汪託聞言大慟,一時想不開,於是想要上吊自殺。

    救了汪託的那人是汪託投宿旅店的店家,來給汪託送熱水,不料竟見到這一幕。

    店家:我說這位相公,我看你年紀輕輕又是一表人才,也當是個飽讀詩書之士,雖是亂世也未必不能建功立業,又何苦尋死呢

    汪託哭了一陣,漸漸平靜下來:大哥,你有所不知...

    汪託將自身遭遇講給店家

    汪託:家人遇難、功名之路斷了,現在我娘子也離我而去,我已是心如死灰,實不願再苟活人世...

    店家:既然失散,又爲何不去找你娘子也許她尚在人世

    汪託:我在長安親眼見到黃巢之軍惡如虎狼,而且當時逃回之人也跟我講了遇見亂軍的百姓基本都被殺戮,她一個弱女子,又怎能倖免

    店家:也別這麼說,不如明日去遭遇亂軍之處尋找一番,若是不見屍首,那也許尊夫人尚在人間

    汪託心想不錯,謝過店家,第二天一早直奔出城,前往遭遇亂軍之處尋訪。一番尋找之下並未見到黎歡屍首,汪託不禁大爲振奮,決定遊歷天下尋找黎歡

    露往霜來、珠流璧轉,一轉眼已是乾寧三年。

    大明宮中,大唐昭宗皇帝愁眉不展,在殿內踱來踱去。

    此時黃巢早已敗亡,但天下依舊是藩鎮割據、彼此攻擊不休。

    前陣子接到奏報,西川節度使王建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又點燃戰火,相互攻殺。昭宗與丞相商議後決定派人入蜀勸兩人和解。但朝廷中人皆知西川節度使王建乃是潑皮無賴出身,剽悍滑賊又殺人如麻。若是惹惱了王建,別說調解兩川爭端,只怕保全性命也不可得。因此無人敢去。

    昭宗皇帝自己也明白此中難處,這也怨不得百官。無奈之下,昭宗頒下求賢令,有敢入蜀者,歸來必有重賞。但卻遲遲不見有人應徵。

    如果調解不了蜀中爭端,那天下藩鎮就會更加的藐視朝廷不從節度。長此以往,大唐朝廷的尊嚴就會蕩然無存,亡國之禍就不遠了

    昭宗越想越是心焦。

    這時,丞相匆匆進宮來找昭宗:皇上大喜,大喜啊

    昭宗:何喜之有

    丞相:有人毛遂自薦想要入蜀調解。

    昭宗大喜:是何人

    丞相遞上奏摺

    奏摺上寫自戰亂以來,有重築太平之心、且有不畏鋒鏑之勇,因此懇請入蜀調解,爲國效力...落款是校書郎韋莊。

    這個名字很陌生,昭宗擡頭看丞相。

    丞相會意:此人是乾寧元年進士,現任校書郎。

    昭宗:丞相以爲此人是否合適

    丞相:此人之前一直遊歷四方,直到前年中進士後才入朝爲官,並不屬於任何派系。

    當時四方藩鎮在朝廷都有眼線,百官也各有派系,若是派王建敵對派系的人入蜀也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昭宗聽丞相這麼說,不由大喜

    丞相:聽聞王建雖是潑皮無賴出身,卻很是尊重讀書人。此人文采過人,才華橫溢,此去王建必然喜歡。

    昭宗:傳旨,升任校書郎韋莊爲判官,入蜀調解兩川爭端。

    這韋莊便是汪託。黃巢敗亡之後,唐昭宗回到長安,此時的汪託遊歷四方尋找黎歡未果後也回到長安。

    唐昭宗爲振興大唐,於是重開科考。親友鼓勵汪託再去科考,但由於汪託在大齊朝廷中做過小官,怕被株連,於是倖存的家人都改姓韋,汪託也化名韋莊去參加考試。不料一舉中第,被朝廷委任爲校書郎。

    韋莊此時終於穩定下來,想再次尋找黎歡的下落,但亂世之中尋人何異於大海撈針,過的幾年,韋莊的心也漸漸冷了。他自幼熟讀聖人之言,素有重築太平基之心,此時尋找黎歡不得,心中已無掛礙,於是便一心撲在國事上。此次聽聞兩川發生爭端,昭宗求賢入蜀,於是自告奮勇爲國效力。

    東川治所梓州城外, 十萬虎狼師列陣城下

    中軍,一杆紫色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這是西川節度使王建的軍旗,這面旗有個名目,喚作:愁眉錦。

    正所謂紫旗一至,人見人愁,鬼見鬼哭。

    紫色軍旗下,是數千奇神怪狀的大兵,這是王建的親騎軍。史書對王建親騎軍有過描述:如一部鬼神。

    王建拔劍出鞘,劍指梓州,身後戰鼓隆隆聲響,十萬虎狼之師向梓州殺去

    西川大軍軍營裏,韋莊愁眉不展,搖頭嘆息。

    韋莊入蜀後向王建宣讀昭宗詔書,勸王建止了刀兵,以免得生靈塗炭。但王建並不理會昭宗的詔書,仍然決定大戰顧彥暉,想要佔據兩川之地。

    韋莊正嘆息間,聽得外面萬軍吶喊,如同天崩地裂一般。韋莊心中驚疑不定,出帳查看,只見梓州城被攻破,王建麾下的虎狼之師爭先恐後殺進城去。

    晚上王建大擺慶功宴,韋莊也被邀請參加。

    酒酣耳熱之間,王建突然停杯不飲

    衆人知道王建有話說,頓時安靜下來

    王建轉向韋莊:攻打顧彥暉實非我所願,此舉有負先生調解之心,但我也是爲了拯救東川的百姓,還請先生見諒。先生才華橫溢韜略過人,可願留在蜀中,襄助我成就大業

    自黃巢起兵以來,天下早已大亂,李唐皇朝已經是日暮西山奄奄一息了,這一點韋莊看得很清楚。但畢竟大唐此時還沒有滅亡,從小熟讀儒家經典的韋莊一時還不忍離棄。

    韋莊:感謝王大人盛情相邀,但韋莊受皇命入蜀,也當回朝覆命。大丈夫做事要有始有終,還望大人成全。

    王建聞言心中明白,韋莊目前不願留在蜀中。他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梟雄,也就不再提起此事,只是舉杯勸酒,是夜大家盡歡。

    光化三年十一月,宦官發動了宮廷政變,囚禁昭宗,假擬聖旨,立太子李裕爲帝。聽到這個消息後,韋莊對朝廷深感絕望。皇帝竟然被自己的家奴挾持,如此下去如何可振朝綱

    而此時的西川節度使王建在拿下東川之後再接再勵,攻佔了三川最後一塊自留地山南西道,成爲了名副其實的蜀中之王。

    亂世之中要跟隨個英雄方有出路,王建雄踞三川,虎視天下。此時正急需人才來共建蜀中。與其留在長安等着長安被某個藩鎮攻佔,還不如去蜀中襄助王建共建大業,至少也能在西蜀一隅遂了自己“有心重築太平基”的願望。

    天覆元年韋莊入蜀,王建非常高興,當即命他爲掌書記,韋莊自此終身仕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