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新書 >第522章 殉道
    “請樊細君投瓦。”

    相比於王莽一口一個樊公,朱弟一般會稱呼樊崇的字,如此既不有失朝廷官吏的身份,又能對這位曾經震撼天下的大寇保持最起碼的敬意。

    就朱弟所見,第五倫肯定也對樊崇心存敬佩的,否則就不會留他這麼久,皇帝陛下殺起人來可從不會手軟,從前漢遺老到渭北豪強,只要威脅到他統治的,就是手起刀落!

    那些曾經爲敵卻還能活下來的人,樊崇、王莽,還有據說已經抵達長安的老劉歆,都是有某種緣由的。

    朱弟以自己的爲中心,指着左右兩邊道:“投右,則支持王莽死,投左,則支持王莽活。”

    簡單的二選一,再複雜,讓第五倫興致勃勃的這場遊戲,就沒法操作了。

    樊崇坐在牢籠中,看着手裏的小小瓦片,皺起眉來。

    在他看來,第五倫這是純粹的抄襲赤眉慣例,赤眉軍就愛用這法子決定生死,樊崇就曾在抓獲董憲後,在投瓦時支持讓他活下來。

    可今日的瓦片,似乎比那天要更重一些。

    抿心自問,樊崇之所以受如此大辱,還繼續活着,就是心裏存着念想——他想親眼看着,導致自己家破人亡的王莽去死!

    但當樊崇要將瓦扔向右方時,卻又停住了。

    他想起來的不止是王莽在位時對小民的折騰,對他們直接或間接作的惡,還有南陽宛城,昏暗的燭火下,田翁耷拉着眼皮,忍着睏意,與自己講述“樂土”,爲赤眉盡心籌劃未來的場景。

    在一定程度上,樊崇是敬“田翁”爲師長的。

    可要讓他就此放過王莽,卻也絕不可能,那意味着原諒,也意味着背叛了赤眉起兵的初衷!

    如今這兩個影子重疊到一起,怎能不讓人充滿煩躁,難以抉擇?

    再者,樊崇只覺得,不管自己如何選,都在第五倫的操控下,成了他羞辱折磨王莽的幫手。

    見此情形,朱弟倒是想起,在得知王莽尚在人世的那天,第五倫亦有過類似的躊躇,皇帝完全可以放出消息,假赤眉軍或其他人之手殺掉王莽,這實在是太過容易。但皇帝陛下,卻爲此糾結了一整晚,最終決定用更復雜,更漫長的方式,來審判王莽的一生。

    清脆的響聲將朱弟從回憶裏喚回,樊崇已經投出了瓦,卻是用力扔在了朱弟的腳邊,而其本人,則雙手抱胸,以一種不合作的姿態,挑釁地看着朱弟。

    朱弟卻露出了笑,這,亦在皇帝陛下的預料之內啊。

    他大聲宣佈了結果。

    “樊細君,棄權!”

    ……

    樊崇棄權的消息,讓王莽如釋重負,你看這老頭子,假裝翻閱典籍的手都輕快了不少。

    但樊崇身陷囹圄,已經無法左右赤眉俘虜們了,他的棄權,也不過是讓戳王莽心的刀子,少了一把而已。

    在魏軍維持秩序下,分散在陳留郡、濟陰郡各地屯田的赤眉俘虜陸續分散舉行了公投,這一套本就是他們常做的,扔起瓦來也頗爲嫺熟。

    而最終的結果,與第五倫的預想的也相差不大。

    “五成的赤眉俘虜,選擇希望王翁死。”

    第五倫又曉有興致地向王莽宣佈了這個消息:

    “三成的拒絕投瓦,也不知是對本朝有對抗情緒,還是難以抉擇。”

    “有趣的是,竟有兩成之人,選擇讓王翁活下來,據繡衣都尉查證,多是在南陽或淮陽與汝打過交道,或在汝主持下,分到了土地田產的。”

    王莽終於擡起頭來,他眼神裏是什麼情緒?釋然?高興?好歹有兩成,將近兩萬的赤眉俘虜,心中對田翁的愛戴與敬意,壓過了對王莽的嫌惡痛恨,他在赤眉軍中的兩年時間,沒有白呆啊。

    但第五倫卻道:“不過,赤眉既已是俘虜,自然不能與兵民等同,只能算半人,每人半票,這兩萬人,只相當於一萬票……”

    好傢伙,直接將王莽票倉砍了一半,讓王莽“活下去”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王莽卻對第五倫的無恥毫不意外,只冷笑道:“權柄在汝,就算汝將希望予活下去的赤眉投瓦,統統算不得數,予亦不覺驚奇。”

    第五倫反脣譏道:“王翁這就喪氣了?我已遣官吏去往魏郡元城,以及剛歸附於魏的南陽新都縣,主持當地人投瓦,元城是王翁故里,祖墳所在,常年免稅。”

    “倒是新都剛遭大亂,百姓流亡散走,一時間難以聚集,而盜寇依然橫行,難以公投,只能改由右扶風武功縣來投,武功和新都一樣,乃是王翁封地,曾名‘新光邑’,白石祥瑞出焉,免稅受益更大。”

    “元城、武功的百姓,是否會念着舊恩,想起王翁當年給予的好處,而手下留情呢?”

    王莽卻緘默了,換了過去,他肯定有把握,認爲這兩地之民對自己忠心耿耿。

    但當年第五倫起兵,王莽出奔時,曾想去武功避難,豈料當地卻牆倒衆人推,簡直是忘恩負義。

    至於元城,王莽曾爲了保住祖墳,沒有同意恢復大河故道的治水方案,關東十幾個郡,其實是替元城受了災,該念一點舊情吧?但魏郡卻也是第五倫的大本營,如今已成“北京”所在了,若第五倫想要他死,元城人膽敢忤逆麼?

    不知何時,曾篤定“民心在予”的王莽,沒自信了,在民間走了一遭後,他才明白,當年自以爲對天下好的改制,卻如此遭人痛恨,恨屋及烏,他已成了有漢以來,風評最差的皇帝……

    元城、武功尚且如此,人口更多,當初受五均制和改幣禍害最深的長安、洛陽又會如何呢?王莽根本就不敢想,越想越絕望——不是怕死,但他也暗暗期盼,自己的所作所爲,能夠被天下人理解。

    可第五倫卻往往將殘酷的真實,擺在他面前,讓王莽無法沉睡在聖人的迷夢裏,這就是他的目的吧?

    於是王莽嘴上繼續犟道:“逆臣操弄民意,必置予於死地,死又何妨?反正不論爲君還是在野,予都無法使天下重現太平,既如此,只能以身殉道了!”

    第五倫哈哈一笑:“這是孟子的話罷?說得好啊,天下政治清明,就爲實現道義而嘔心瀝血,殉身不惜;天下政治昏暗,就寧肯爲堅守道義而獻身,絕不苟且。”

    “但王翁,這後邊,好像還有一句話。”

    第五倫肅然道:“道義存乎天地之間,絕不會爲了遷就某人,而以道殉人。王翁以爲道義繫於己身,身死則人間道義消亡,也未免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你!”王莽氣得七竅生煙,拍案而起,卻被第五倫的氣勢逼得又坐下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