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手是否存在於昨晚的案件關係者之外?這真是一個不值得思考的愚蠢問題。從資料室的玻璃被砸碎這一點,就已經明確指出這場犯罪不可能出自與羅什福爾家無關係的外部者了。從根本上說,考慮到被害者的死亡推定時間以五點半爲中心,前後只有約三十分的誤差,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除了諾迪埃之外還有別的人從山莊外部闖入了資料室,這個可能性幾乎爲零。先不論此人是不是兇手,諾迪埃是肯定已經闖入過資料室的,那樣的話,就是在三十分鐘這麼短的間隔裏,兩個互相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分別闖入了資料室,我怎麼都沒法相信這種偶然。就是說,殺死費斯托的兇手只能從山莊內部的人裏被揭發出來。這方面的查證我是有自信的,只要解開無端被打碎的玻璃門之謎,兇手的名字自然就會浮現了吧。

    我從寢室走下二樓的客廳,沒看到讓-保羅和保琳的身影,只有驅一人坐在長椅上,看着一本德語書。那書我有印象,應該就是費斯托包裏的那本古書。

    “是讓-保羅拿過來的吧。”

    “我昨晚拜託他,可能的話,請讓我看看這本書。說起來,今早我沒經你同意就借了你的車用,不好意思。”

    驅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桌上的車鑰匙。他到底去哪兒了呢,我起了興趣,問他:

    “你到哪去了啊?”

    “蒙塞居爾。”

    “去吉賽爾的家,對吧?”

    看來驅昨晚已經察覺出什麼端倪,一早趕往殺人現場調查了。

    他到底是去查了些什麼呢。可是驅的回答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去了石峯上的清潔派遺址,去看日出。夏至當日的日出會更好,但這點也不是不能靠計算修正。回來時順便去了一趟埃斯克拉芒莊,見了吉賽爾。”

    “那裏有什麼異狀嗎?”

    “沒什麼。”

    驅的回答一如既往地簡單。這個青年到底是出於什麼理由去見吉賽爾的呢。我猜不透他的真意,沒所謂了,下午我會去埃斯克拉芒莊,到時再打聽驅跟吉賽爾說了些什麼吧。我忍着哈欠,把注意力轉移回他手上的書,問他:

    “是什麼書啊?”

    我把書從驅的手上拿過來,隨手翻了幾翻。書頁已經發黃,微微發着黴菌的臭氣。

    書名是《二十世紀的神話》,著者是阿爾弗雷德·羅森堡。扉頁印着哥特字體的獻詞,“獻給在世界大戰中,爲名譽和自由,爲德意志的生命和國家捐軀的二百萬名德國戰士”。

    “不是什麼珍稀的書。一九三○年出版,直到第三帝國倒臺的十五年內,據說賣出了一百萬本以上。人稱“**的聖經’,的確算是暢銷書了。一百萬本恐怕也不是什麼誇大宣傳吧。”

    “這是**的聖經?

    我翻開書,簡單地瀏覽了一下內容。的確,隨處可見“雅利安的”“日耳曼的”“北歐-德意志的”這類詞語。

    “這個羅森堡是個什麼人?”

    “跟迪特里希·艾卡特並列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理論家。出身波羅的海地方,從一九一九年左右開始結識希特勒,那時還是慕尼黑時期,相當早期了。他是**黨創立期的黨幹部。一九三○年前後以**黨外交部部長的身份當上了國會議員。不過,**實質掌權是一九三三年,之後他坐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冷板凳。據說他不是那種在實務方面有才幹的人。

    “比起政治方面,羅森堡作爲理論家更有名。他是**幹部之中少有的俄羅斯問題專家,一九四一年蘇德戰爭爆發後,他的政治家生涯纔開始轉運,被任命爲東部佔領區的政府長官。因此,在德國戰敗後,作爲東部佔領區的最高責任者,被追究強制集中營裏的大屠殺等戰爭罪行的責任,在紐倫堡審判後被處以了絞刑。對羅森堡來說政治發跡的代價可是不小。”

    “這本書裏寫了些什麼?”

    “以反布爾什維主義、反天主教、反猶主義還有雅利安人種理論爲調味料的,日耳曼民族的歷史哲學吧。其理論骨幹中有着濃重的非理性主義哲學和國家整體主義的色彩。不過,羅森堡筆下的新世界史是以沉沒的亞特蘭蒂斯大陸雲云爲起始的。”

    “即是說荒唐無稽,對吧。”我斷言。能期待**的御用哲學有什麼正經內容呢。

    “某種意義上是。”驅不知爲何意味深長地這麼說。

    “什麼意思?”

    “作爲哲學、政治學來看,《二十世紀的神話》都只是一本爛書。可是,作爲神祕主義研究書來看則是一本饒有興味的文獻。將這本書的主題看成是一次對書寫神祕主義世界史的嘗試的話,那些荒唐無稽大謬不然的地方就有着別的意味。”

    我知道驅的興趣,不怎麼想深入討論這個話題了。比起這些,我更關心爲什麼那個德國人會在被謀殺的時候,還隨身帶着這麼一本被歷史抹殺了的古書。

    “那個被殺的人該不會是原**黨員吧?”

    “或許是,或許不是。再怎麼說這書也賣出了上百萬本,有個人隨身攜帶着,也不能成爲那人是**黨員的證據。而且,大部分的**黨員都沒有讀完這本書。對希特勒所言的‘腦子跟馬一樣蠢的金髮小年輕’來說,這書的內容還是太難了點兒。”

    “戰後三十年還隨身帶着這本書,也不能證明這人是原**黨員是吧?那爲什麼,沃爾特·費斯托要在被殺之前還帶着這本書呢?”

    “理由大概是簡單的。”驅徐徐地打開書,尋找着某一頁。這頁的某幾行裏,畫着怎麼看都不像是三十年前留下的,還很新的線,非常惹人注目。

    “你讀吧。”我懶得去解讀那艱澀的德語,拜託驅給我簡單地翻譯一下。

    “……看看今天的法國吧。政治民主化,民衆被狡猾的律師矇騙,被猶太銀行家榨取,雖還殘留着一絲機智的閃光,卻只能喫着過去的遺產苟活,誰能想象,這個國家在遙遠的往日,從北方到最南的邊境,都曾經是英雄之鬥爭的舞臺焦點……今日,面對哥特遺風尚存的圖盧茲市,‘教養人’之中還有幾個,能看見那雖蟄居地下仍不失傲氣的身影,能細述他們的往事?在那戰爭的腥風血雨中被湮滅、被芟除的城中名門,又有幾個人能說出它的名字?有誰知道,比起昔日的雄姿,那城市只剩淒涼的斷壁殘垣,比起昔日的豐美,那村落是如此荒涼,比起昔日的繁榮,那人口是如此稀少。有誰,能說出富瓦伯爵家的歷史呢。一二OO年,那位大膽的伯爵公言,‘教皇與我的宗教沒有任何關係——人的信仰必須是自由的’。爲這份在今日也僅能獲得極少一部分實現的、日耳曼人的原初思想,整個法蘭西南部付出了他那優秀的鮮血。隨着這些鮮血被剿滅,那片土地也被永久地埋沒在歷史之中……”

    驅讀完了,我說出了我的感想。“莊重而沉鬱,壓抑中的激情,典型的日耳曼式美文,或者該說是日耳曼式爛文?總之對“喫着過去的遺產”的我們法國人來說,就是無聊又土氣的東西而已了。話說這人對清潔派還挺偏愛的嘛,**的公認哲學和清潔派,這組合不是挺奇怪的嗎?”

    羅森堡將世界史,亦即西歐史解釋爲日耳曼民族鬥爭史和形成史。他的清潔派觀,簡單來說就是日耳曼人西哥特族的子孫對腐敗的拉丁羅馬教皇的權力支配所做的反抗。他對其他反天主教異端瓦勒度派、阿諾德派、胡格諾派、改革後的路德教派等,也是以日耳曼民族的宗教解放運動的觀點做出了評價。但是最吸引羅森堡的還是清潔派。在他的自傳之中描繪了對清潔派故地的熱切向往。不止如此,羅森堡還堅信着清潔派的財寶傳說……”

    “嗯,我明白了。”

    知道了這樣的背景後,一個戰中派的德國人會隨身攜帶着一本以前讀過的《二十世紀的神話》到訪蒙塞居爾,也就變得不那麼匪夷所思了對了,你今早見到讓-保羅了嗎?”

    “我起牀時,他剛剛回來。看來他是通宵幹活兒了。”

    “他有沒有說起問訊的事情?”

    “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