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開着那輛嶄新的桑塔納,走在富康工程的廠區裏。衆人看到這輛車,紛紛給陳永華讓開了道路。

    “這是陳博士的車吧!”

    “嶄新的桑塔納,肯定是陳博士的。”

    “纔來了一個月,就給配上嶄新的桑塔納了!”

    “廢話,也不看看人家是誰,港島知名大學的博士呢,聽說比北大清華的博士都厲害呢!”

    “這可是文曲星下凡啊!”

    對於普通人而言,考上個本科已經是光宗耀祖了,能夠達到陳永華這種水平,真的跟文曲星下凡差不多。

    停好車後,陳永華走進了辦公樓,一路走下去,所有人都一臉恭敬的給陳永華打招呼。

    中國曆來都尊重有學問的人,一個博士頭銜,足以讓陳永華得到大熊貓級別的待遇。

    陳永華很享受這種被人高高捧起的感覺,想想剛出獄時如同過街老鼠般的生活,陳永華頓時覺得,自己失去的尊嚴又回來了!

    陳永華走進實驗室,那十幾個大學生早就有已經到了,見到陳永華進來,所有人不約而同的站起身來。

    “陳老師!”

    “陳老師!早!”

    普通人大概不知道港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的含金量,只知道博士是很厲害的。

    但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卻是很清楚,港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博士意味着什麼。

    對於這些大學生而言,他們當年讀大學時的教授,在專業方面都比不上陳永華。

    國內的大學在學術方面,比世界先進水平還是要遜色許多的,清北那種級別的高校還稍微好一些,普通高校的教授拿到國際上去,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放在國內,這些大學生也都是天之驕子,去哪個單位工作,身上都是帶着一股子誰都不服的傲氣。

    然而在富康工程的研發部,沒有一個大學生能囂張的起來,有陳永華在這裏坐鎮,就算他們的導師來了,也得老老實實的盤着臥着。

    陳永華笑着衝衆人點了點頭,然後走向了自己的辦公室。

    來到辦公室門前,卻看到有個人已經坐在裏面了,陳永華微微一愣,心說誰這麼大早就在找自己,仔細一看正是李衛東。

    陳永華走進房內,開口問道:“董事長,你找我有事?”

    李衛東點了點頭:“此前技術處主要有兩個研發項目,一個是壓路機,另一個就是叉車。現場壓路機已經做出來了,所以過來找你,討論一下研發叉車的事情。”

    “我看過技術處之前提供的資料,他們對於叉車的研發進度,還不如壓路機呢!”陳永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李衛東無奈的嘆了口氣:“我以前只是覺得技術處能力匱乏,但自從你來了之後,我愈發覺得,技術處那幫人都是一羣酒囊飯袋!”

    一句話算算是捧了陳永華一把,陳永華頓時覺得心中美滋滋的。

    隨後陳永華接着說道:“我之前所看到的資料,我們研發方向是三噸以內的小型叉車?爲什麼不做荷載大一些的,比如八噸以內的叉車,應該是現在市場上需求最大的種類。”

    “不做大叉車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爲當時我們研發的能力不足,恐怕做不出來八噸的大叉車。二來就是市場的原因……”

    李衛東話音頓了頓,接着說道:“八噸的叉車,國內的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像是江淮、中聯、徐工等幾個老牌的工程機械企業都生產叉車,除此之外還有幾家專做叉車企業,比如龍工、合力,技術也都很不錯。

    跟這些基礎成熟的企業相比,我們的產品如果沒有優勢的話,貿然進入到這個市場,會被同行絞殺,所以我才決定另闢蹊徑,從三噸以下的小型叉車入手。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我投資了一個批發商城,未來還會有倉儲、物流等配套設施,我希望將這種小型叉車,可以作爲倉儲叉車使用。我打算從倉儲叉車這方面打開市場。”

    “批發市場主要是批發什麼商品的?”陳永華開口問。

    “第一階段是紡織品批發商城,就是賣衣服、牀單、毛巾之類的東西,後面還會向皮革、鞋帽、箱包方向發展,我的計劃是形成一個小商品批發商城。”李衛東開口答道。

    陳永華想了想,開口說道:“紡織品和小商品,重量都不是很大,如果只是一般倉儲叉車的話,1.5噸的荷載應該就夠了。

    以內燃機動力,1.5噸的荷載研發起來沒有絲毫難度!而且採取更小的荷載,還可以減少噪音、省油,以及增加穩定性。

    不過嘛,如果真的要將叉車,作爲未來產品的發展的一個方向,還是建議,應該研發負荷液壓傳感系統。

    有了負荷液壓傳感系統的話,以後做八噸以內的中型叉車,甚至三十噸以上的重型叉車,都能用得上。”

    “負荷液壓傳感系統,那可是高科技啊!”李衛東開口說道。

    “其實也談不上是高科技,就技術而言,負荷液壓傳感系統的技術,實際上已經成熟了,日本的工程機械企業,也已經將這套系統用到新款的工程機械上。”陳永華開口答道。

    對於負荷液壓傳感系統,李衛東還是有所瞭解的,這條技術在工程機械領域應用的非常廣泛,基本上只要是用得到液壓的地方,就會有負荷液壓傳感系統的用武之地。

    放在後世的話,負荷液壓傳感只能算是工程機械生產企業的標配技術,甚至很多不太知名的小組裝廠,都擁有這套技術。

    然而在1996年的中國,負荷液壓傳感系統還算是一種高科技。

    中國是進入到九十年代以後,纔開始研究負荷液壓傳感系統,有關於負荷液壓傳感系統的論文,也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菜開始大規模的出現在國內的有關期刊上。其中有理論方面的,也有應用方面的。

    如果是國際級別的學者,看到當時中國有關於負荷液壓傳感系統的論文,肯定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回了十幾年前。

    因爲這套負荷液壓傳感系統技術,早就被日本的工程機械企業用在了產品上,比如大名鼎鼎的小松製作,就是比較廣泛應用負荷液壓傳感系統的企業。

    一種技術,外國企業都已經賣出幾萬十幾萬臺的產品了,中國的大學卻還在討論這種技術的原理是什麼,該如何應用,這也凸顯了在工程機械的領域,中國真的要比世界落後太多。

    李衛東知道,陳永華的建議是正確的,如果想要踏踏實實的做產品,是應該去研發負荷液壓傳感系統這種技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