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公司,總裁威爾登表情凝重的望着手中的一份文件。

    這份文件來自華爾街的某位著名分析師,內容是對美國消費市場的分析和前景預判,而這位分析師對於美國消費市場是承悲觀態度的。

    美國並不缺乏世界頂級的經濟學家,其中不乏有諾獎得主和諾獎評委,像是次貸危機這麼嚴重的事情,華爾街的牛人們怎麼可能看不出來,這些人年薪那麼高可不是白拿的!

    所以在2007年初的時候,諸如花旗、匯豐等銀行,以及****等金融機構,就已經針對美國的次貸市場提出了預警。

    但可惜的是,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什,跟他的父親一樣,搞軍事和外交是一把好手,搞內政經濟卻是一塌糊塗。面對美國潛在的經濟危機,沒有出臺任何有效的政策,任期到後就啪啪屁股回到德州的大農場裏嗨皮去了,直接將次貸危機的爛攤子丟給了下一任。

    然而威爾登作爲強生的總裁,可不能對即將到來的危機無動於衷。

    強生公司的產品,大部分都是日用消費品,對於市場反應是極其敏感的。消費品市場衰退的話,將直接影響強生公司的生存。

    企業面臨困境,解決方法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

    然而以目前美國的經濟狀況,開源的作用恐怕不大。整個消費市場都在萎靡,開拓新市場跟找死差不多。

    即便是蘋果的iPhone這種全球熱度最高的電子產品,在那兩年累計銷量也只有600萬臺,跟現在小米一個月的銷量差不多。

    所以擺在強生公司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節流。

    降低生產成本,就是最佳的節流方式。

    想到這裏,威爾登忍不住長嘆一口氣,然後他拿起了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開口說道:

    “去回覆那個中國人,告訴他,我們強生公司會派人去中國,考察他的生產工廠,如果他的工廠能夠達到我們的生產要求,我們可以將電子血壓儀、血糖儀的訂單交給他們去做!”

    ……

    陸光明興沖沖的來到了李衛東房間。

    “董事長,強生公司已經答應派考察團去考察咱們的生產工廠了!”陸光明一臉興奮的說道。

    “又被我給賭贏了!”李衛東深吸一口氣,接着說道;“那你得提早回國準備一下了。”

    “我準備一下,就去訂回國的機票。”陸光明點了點頭,接着問道:“那德國的羅氏和拜耳,還有日本的歐姆龍,我們還要去麼?”

    “先不急着去德國,以我對德國企業的瞭解,他們是不會輕易的將工廠搬到其他國家的。至於日本嘛,也可以先放一放,日本人向來崇尚美國,我們如果能夠拿下強生的代工,再去爭取日本的代工,會輕鬆很多。”

    李衛東話音頓了頓,接着說道:“這一次,強生公司願意派考察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美國的經濟出了問題,零售業的前景不容樂觀,所以強生公司纔會考慮讓我們做代工的。

    如果美國的經濟蒸蒸日上,零售業前景一片光明的話,強生公司大概不會理會我們。即便是要轉移生產線,也不會選擇代工模式,估計會直接去國內建廠的。”

    次貸危機對於美國企業來說是一場災難,對於很多中國企業而言,卻是一次機遇。

    次貸危機過後,美國製造業空心化日益加重,越來越多的製作業逐漸的離開了美國。轉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

    這裏說的生產成本,指的不單單是工人的工資,如果工人薪水低就能成爲製造業大國的話,那麼非洲早在幾十年前就遍地製造業了。

    除了用人成本之外,像是政策、法規、稅收、土地、能源供應、運輸、供應鏈等,全都包含在生產成本當中。

    在這些方面,美國顯然是不佔優勢的。

    美國的人力成本高不說,還遍地都是工會組織,動不動就鬧個罷工要求加薪加福利。

    能源方面,美國電價相較其收入雖然不高,但是美國的供電網絡其實是比較落後的,而且美國電力系統主要是私營企業運營。

    私營企業看中的是利潤,你不能指望美國那些私營電力公司像中國國家電網那樣,寧願虧本也要將電力送到每一個偏僻的農村。

    而且私營企業也不願意承擔電網建設費用,很多美國企業爲了得到供電,要額外向電力公司繳納一筆電網的費用,這樣電力公司纔會把電線接到企業門口。

    因此很多大一些的企業,都會自己開一個電力公司,自己發電自己用,這樣反倒是更便宜一些。

    大企業有資本建設自由電網,而中小型企業自己建不了電網,對於中小型製造業而言,美國的私營電網系統,是真的不太友好。

    至於運輸方面,美國的物流產業非常的發達,但運輸效率低下,而且運費也不低。

    這主要是因爲美國基礎建設太陳舊了,這直接影響了物流產業運作。發達的物流產業被落後的基礎建設拖了後腿,一個洛杉磯塞港,就搞得美國超市貨架上缺貨。也因此後世拜登提出的萬億基建法案,一大半都投給了基建。

    從短期看,次貸危機對美國破壞最大的,其實是美國的製造業。直到若干年後美國搞起了貿易壁壘,這才制止了美國製造業產業外移的態勢,部分製造業開始迴流美國。

    ……

    在美國商界,福特公司要瘦身的消息已經傳播了許久。

    2006年,福特公司鉅虧126億美金,一下子虧掉了過去五六年的利潤。

    面對這種情況,福特公司被迫提出了一個瘦身的計劃,將賣掉部分的品牌和資產,來止住企業的虧損。

    除了福特之外,美國另外兩大汽車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

    通用汽車2007年鉅虧387億美金,2008年鉅虧309億美金,2009年直接申請破產。然後由美國政府接盤,最終算是保住了企業。

    克萊斯勒汽車在2007年,賬面上雖然只虧了16億美金,但是卻爲了平息工人罷工,花了110億美金,之後的2008年則虧損了80億美金,2009年直接破產充足,最終賣給了菲亞特集團。

    美國三大車企出現鉅額虧損,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美國經濟出現了問題,次貸危機已經初現雛形,使得美國消費市場走弱。

    除了美國三大車企以外,歐洲、日本和韓國品牌,在美國的銷量也出現了下跌。2008年的美國車市,豐田的銷量同比減少15.4%,本田同比減少7.9%,日產同比減少11%,現代是14%,起亞是10.05%,保時捷是25%,寶馬則減少了9.7%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