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環球挖寶 >第二十章 西伯利亞凍土層
    這是一片方圓幾百裏的廣袤區域,地面灰黃,覆蓋着斑斑點點的白色霜雪。

    地圖上有三個寶藏點。

    右上角,一個黑色光點。

    右下角。一個青色光點。

    左下角略微靠近中央,一個金色光點。

    韓舟道:“三個寶貝,不錯。”

    百度查詢經緯度。

    是在北方俄國,西伯利亞境內。

    西伯利亞是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傑日尼奧夫角,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興安嶺,面積約1322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區域被俄羅斯控制,蘊含着豐富的礦產、生物、水資源。

    迅速辦理加急簽證。三天後,飛到了俄國城市,新西伯利亞市。

    西伯利亞依據地形可分爲三部分: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其中,西西伯利亞平原是俄羅斯的糧倉。

    而新西伯利亞市,就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的東南部,鄂畢河上游,爲俄羅斯第三大城市,僅次於莫斯科和聖彼得堡。

    1893年,新西伯利亞誕生在西伯利亞鐵路大幹線上,是隨着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最初它只是一個正好處在鐵路幹線和主要河流之一的鄂畢河上的一個車站,原稱新尼古拉耶夫斯克。1926年改稱新西伯利亞,30年代起成爲西伯利亞地區的中心和烏拉爾山脈以東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如今已是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城市和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境內工廠非常多,並擁有一些俄羅斯最好的大學、博物館和劇場。

    韓舟靠近舷窗,看見天際一塵不染的海洋般的深藍色。

    飛機慢慢降落。

    下飛機前,先換上羽絨服。

    剛走出飛機,極寒冷空氣順着鼻腔灌入肺部。鼻子裏細小的毛細血管頓時起了反應,不是痛感,而是好像迅速地結上了細小的冰晶,能感覺到微微的不適。但同時,又有一種清冷徹骨的爽感,彷彿身心都被灌入體內的冷空氣強制淨化了一遍。

    沒去過哈爾濱及更北的地方的話南極除外,是很難體會到這種感覺的。

    找了間五星級酒店。韓舟的英語雖然磕磕碰碰,也算勉強能說通順。俄國的高端酒店從業人員,都是會英語的。順利住下。

    花了兩天時間,租了輛越野車。買了各種野外生存裝備。

    摺疊鏟,防滑靴,防風衣,睡袋,保溫瓶防止水結冰和飲用水,打火機,簡單急救設備,酒水,壓縮餅乾,綜合維生素,衛星電話

    黑市上買了兩杆獵槍。

    爲了防止野外天冷汽油結冰。買了特種的航空汽油,堆在了後備箱。

    出發,開車。

    穿過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一路駛向地圖上標示的藏寶地。

    第二天晚上,到了一片乾枯的草地。

    青色光點近在眼前。

    韓舟揹着包,拿起獵槍和摺疊鏟,下車。

    找到光點對應的地面,開始挖。

    土地很硬,很難挖。因爲是凍土。

    凍土是指零攝氏度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岩石和土壤。根據凍土的地理分佈,成土過程的差異和診斷特徵,可分爲冰沼土和凍漠土兩個土類。

    冰沼土土壤水分常潮溼,土層淺薄,剖面由泥炭層和潛育層組成,有機質含量低,呈微酸性至酸性反應,營養元素缺乏。種不了莊稼。

    凍漠土主要發育在我國青藏高原等高山區冰雪活動帶的下部。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凍漠土是凍土中具有乾旱土壤水分狀況,具有淡色表層,地表多礫石,有多邊形裂隙。

    西伯利亞主要分佈的是冰沼土。

    一點點挖開凍的硬硬的冰沼土。

    五分鐘後,鏟子咯噔一下,挖到了什麼東西。

    繼續挖去表面的土。

    取出來一個小鐵箱子。

    打開,一堆泛黃的紙張。

    寫着字,應該是俄文,西裏爾字母。像是筆記或者書稿。韓舟不認識。

    其他就沒有了。

    繼續開車。兩小時後,開到了黑色光點藏寶處。

    一條長長的區域,土壤顏色和周圍不一樣,有點淺。

    挖土。

    小心地挖。

    鏟子磕碰到了什麼。

    還是一個鐵盒子,開合處有橡膠,密封性很好。打開,是一把手槍。

    細細的槍口,把柄像個掃把,長條形的彈匣在扳機靠前的地方。

    “盒子炮。”

    韓舟一下子就認了出來。

    準確地說,應該叫毛瑟軍用手槍,又叫駁殼槍。

    該槍最初製造於1896年,是專門爲了警察和執法部門設計的,可是在無意間該槍卻陰差陽錯地成爲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軍用自動手槍,風靡世界。

    中國很早就有購買,在北洋政府陸軍部檔案中,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陸軍部與德商禮和洋行簽約,購買:“七密裏六三自來得毛瑟手槍二百杆,連有木匣手把,每杆連子彈五百粒,價計京公砝足銀五十八兩。”

    也早就進行了仿造,如漢陽兵工廠、鞏縣兵工廠、大沽造船所、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重慶武器修理所、衡陽軍械局等,所仿造的盒子炮質量相當不錯。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

    非常受中國人歡迎。

    20世紀上半葉,國內軍閥混戰,對軍火需求很高。而當時的rb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盒子炮作爲手槍則不在此列,因此盒子炮成爲各派武裝的首選。

    後來的人民軍隊裏也大量裝備盒子炮。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一支盒子炮。當年有不少中國槍手攜帶兩把以上的盒子炮,一隻帶木製槍套,另一隻將準星磨平,插在腰帶上,便於拔槍射擊。

    最有意思的是,中國人想出了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不僅能快速壓槍,而且將它轉化爲全自動速射的掃射優勢--槍手右手持握槍,將槍機扳至速射檔,手心向上舉槍,伸向左前方,扣動扳機,槍口的上跳作用使槍從槍手左前方掃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舉槍時從右前方掃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槍時完全相反。

    將軍殉國時,身上攜帶了三把盒子炮。

    。abc手機版閱讀網址:m.abcxs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