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 >第三百二十五章 禽獸司九
    這和蒙古王公們聯姻,一直是諸王子們的特權。科爾沁部是成吉思汗兄弟的後人,有着黃金家族的血脈,誰娶了蒙古格格,後代可以沾上孛兒只斤氏的榮光,是很有面子的事情。</p>

    司九之所以能說服科爾沁部投後金,也是因爲雙方原來就有着友好的歷史,黃臺吉的福晉哲哲就是科爾沁部奧巴的妹妹。</p>

    黃臺吉原來的大福晉繼妃烏喇那拉氏因爲見公公和小叔子阿濟格不下轎,已經在今年的五月份被休掉了,哲哲這個側福晉就成了事實上的大福晉,不過還沒有正式冊封罷了。</p>

    司九帶回來的兩位格格就是哲哲的侄女,奧巴的女兒,海蘭珠和木布泰。奧巴是新鮮出爐的土謝圖汗,這兩位原蒙古臺吉的女兒就有了格格的身份。</p>

    這次和科爾沁部的聯姻對象,出人意料地是兩位新投效的漢人,這讓好多躍躍欲試的王子們非常失望。不過聯姻獲得了老汗王的恩准,老汗王虎威之下,倒是沒人敢反對。</p>

    有點兒奇怪的是,二十多歲的安勇娶了虛歲十五的海蘭珠,三十多的司九倒是娶了虛歲才十一的木布泰。</p>

    醋意大發的王子們紛紛表示,司九真是個禽獸,這也下得去手,尤其是多爾袞,更是表現得忿忿不平。</p>

    黃臺吉倒是和滿腦子荷爾蒙的王子們想法兒不同,他是非常贊同父汗重用有能力的漢人的策略的。兩位漢人重臣娶了哲哲的侄女,和自己成了親戚,正好以後有機會拉攏。</p>

    話說父汗娶大妃阿巴亥的時候,阿巴亥也才虛歲十二,如今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不也是生龍活虎的?你多爾袞一個十二歲的小屁孩兒敢不敢去埋汰父汗和母妃?</p>

    諸王子和猛將們現在還都滿足於割據一方,據地稱王。去明國地盤搶一次,大有收穫,他們就心滿意足了。黃臺吉是知道父汗的抱負的,要想逐鹿天下,重用漢人精英是必須的。</p>

    司九籌建黑旗漢軍,從代善那裏要走了寧完我和范文程,又從濟爾哈朗那裏要走了副將鮑承先。事後證明,這三個人果然能力超羣,將黑旗軍打理得蒸蒸日上,成了司九這位旗主的左膀右臂。</p>

    寧完我和鮑承先也就罷了,畢竟原來就有任用。這范文程雖然參與了廣寧之戰的謀劃,身份不過是正紅旗的奴隸。</p>

    司九能慧眼識人,可見他不但自己能力出衆,還頗有識人之明,這樣的英才,都已經成了旗主,當然值得大力拉攏,要是自己做主,也會恩准他的聯姻要求的。</p>

    至於安勇,在黃臺吉眼中就是個草包,頭腦簡單還很偏執。不過他造火器的本事沒人比得上,又是和司九一起來的,兩人關係莫逆。給他一個聯姻的名額,順便安撫一下也無傷大雅。</p>

    安勇和司九一起投後金,當初也是給老汗王獻過計的,然而老汗王只封了個甲喇額真,爲此安勇表面上不說,內心並不服氣。</p>

    和猛將們喝多了的時候,安勇經常發表自己的意見,什麼招降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一片石打李自成,入關搶陳圓圓。這些人都是誰,諸將根本就沒聽說過。</p>

    還說什麼平三藩,平臺海,滅噶爾丹,一統天下,滿嘴胡言亂語,根本不知所云。可見老汗王很有識人之明,這個安勇明顯是個不靠譜的,靠技術封個甲喇額真就不錯了。</p>

    諸將們聽了安勇自嗨的胡言亂語,多半是拍拍他的肩膀,兄弟,老實造火槍吧,或者……我家也缺個鐵門……</p>

    如今衆人議事,司九被老汗王點了名,說說對明國的戰略。這位白白胖胖的旗主站了起來,咳了兩聲,穩穩當當地開講。</p>

    作爲原澳洲的元老,司九穿越前就是稱職的廳局級幹部,可以當市長的。管理個一兩百萬人的城市毫無問題,處理的各方面的關係也遠比樸實的後金要複雜。</p>

    現在後金政權旗人剛過十萬,全部人口加上奴隸也不超過一百萬,他直接管理的黑旗漢軍不過七千五百人,加上家屬也就三萬多。</p>

    相當於以廳局級之尊管理一個鄉,加上又有後世的先見之明,所以司九這個旗主當得遊刃有餘,面對這些歷史上威名赫赫的人物也毫不怯場。</p>

    “我後金秉承天命,應運而起,在座的諸位都是智勇雙全的名將,當然可以縱橫天下,所向無敵。</p>

    不過目前我們人口不過百萬,明國雖然腐敗顢頇,然而子民億萬,元氣未失,還沒到和他們決戰的時候。</p>

    廣寧大捷後,關外已經盡爲我後金所有。明國要想有所作爲,或者傾盡國力打造精銳與我們決戰,或者退守山海關,努力經營內政,以圖將來。</p>

    要是明國能武裝起三十萬精銳來和我們決戰,我們還是儘早投降爲妙。但現在明國從皇帝到將領,並無這樣雄才大略的人物,這個機會他們是把握不住的。</p>

    打仗不行,就應該退守,在山海關和長城一線,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阻止我們入關。要是能精兵簡政,去掉遼餉的負擔,將內政整理明白,明國這樣的大國,不是我們能從外部打敗的。</p>

    這個帝師孫承宗誇誇其談,所重用的袁崇煥也是個白面書生,不敢和我們正面作戰。爲了皇帝的面子,還要收復失地,搞什麼建立堡壘,步步爲營,這其實是在幫我們,在敗壞明國的根基。</p>

    他們在寧遠築城,又四處增設堡壘,從戰術上,是沒有問題的。要是富裕的前宋行這個策略,一步步的堡壘修到東京城下,我們只能乾瞪眼,一點兒機會也沒有。</p>

    但明國不是前宋,雖然體量大,但經濟凋敝,財稅艱難,官富而國窮,國庫裏可以跑老鼠。他們不能從明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所行的策略在戰略上,對明國的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p>

    廣寧大捷後,我們爲什麼取了新佔地的人口財富後,又退回了東京?因爲大汗英明,我們兵精而少,必須攥成拳頭纔有戰力。</p>

    孫承宗和袁崇煥不懂這個道理,或者即使懂,他們又不負責明國的財政,爲了自己的功業,不管明國人民的疾苦,一味地向皇帝伸手要銀子,擴大自己的勢力。</p>

    孫承宗在寧遠築城,看似收復了一半的失地。但一則這些地方在我們征伐過後已經赤地千里,他要殖民開墾,就要大量的經費。</p>

    二則他出關而守,大大地擴大了防守的戰線,需要至少十幾萬以上的兵力駐守,不停地吞喫軍費。</p>

    明國在關外維持這樣規模的軍事存在,卻不敢和我們打仗,只是防守,徒然消耗明國本來就見底的國庫,這就是在幫我們放明國的血。</p>

    我們不需要去進攻他們的堅城,只要不停地襲擾,把這個局面維持下去,明國的經濟必然崩潰。到時候流寇四起,不用我們打,明國自己就滅亡了。</p>

    那個時候,就是我們乘機入關,奪得天下的機會。”</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