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盛世太子李承乾 >第五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和他的倒黴兒子們
    太極宮,咸池殿。

    李世民的寢殿依舊陰森寒冷,李世民每日在此處透過他的渠道看着天下大勢。

    近來李恪明顯感覺李世民的身體比先前好多了,連毒癮的發作也在逐步減少,但是李世民依舊不願意搬回甘露殿或者把這裏的黑色帷帳收起來,更是很少召見大臣。

    這日中書省逞上來一份李承乾的奏疏,李世民看到一半就眼露出殺機,李恪在旁邊看着李世民拿奏疏的手明顯很用力。但是李世民看奏疏的整個過程始終沒有說一句話,直到把奏疏看完扔給李恪仍然不說話,只是半歪在榻上眯着眼看房頂。

    李恪接了奏疏看了一半就被嚇了一跳,暗道李承乾這是在李世民耀武揚威嗎?

    奏疏中稱凱旋大軍已經過了函谷關,最多半個月後就能回到長安城,下令中書省安排長安百官率領長安百姓出城三十里迎駕。

    後頭還附了長孫衝率領家將陰謀奪取函谷關,意圖阻止大軍過關,被函谷關守將領牛延福朱順德等斬殺的事情。

    這份奏疏幾乎相當公開打李世民和朝廷的臉,因爲誰都知道長孫衝確實是朝廷派去函谷關的,函谷關守將殺了長孫衝迎李承乾進關等於是在打朝廷中樞的臉。

    可是話說回來,朝廷有什麼可以公開的理由不準李承乾率領凱旋大軍進關呢?

    “父皇必須派大將鎮守潼關。”李恪急切地道。

    “嗯。”李世民顯然不滿意。

    “還應該昭告天下痛斥函谷關守將的罪行。”李恪忙補充道。

    李世民聽了依舊不說話。

    “能不能命人揭露我大哥謀反?”李恪試探着道。

    這樣做有損李世民的英名,畢竟皇太子造反他做爲老子的反不可能沒一點錯。就是算錯處全在李承乾身上對於李世民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不是還有“養不教,父之過”嘛。

    卻沒有想到李世民聽了這話只是嘆口氣道:“若是逆子在洛陽大肆封官時有人揭露他圖謀不軌,天下可能還有人相信,現在逆子一心回長安,誰還會相信他要造反?

    因爲率軍回長安是合理的,留在洛陽反而是不合理的。

    再者什麼樣的大將鎮守對皇太子有用?

    只要不是朕親自站在潼關上,逆子都可以說是對方圖謀不軌,他現在手握數萬精兵又是皇太子,他想給什麼人定罪就能給什麼人定罪。”

    “那怎麼辦?”李恪急了。

    李恪這些日子在李世民的悉心引導下,是真想當皇帝了,突然發現根本攔不住李承乾,他能不急嗎?

    李世民眯了眯眼神色淡定地道:“彆着急,有人比我們急。”

    李恪知道李世民說的是李治和長孫無忌一夥,但他仍然道:“他們明顯也攔不住我大哥。”

    李世民聽了淡淡一笑道:“他們能攔得住逆子,咱們父子現在就該想想怎麼鋤去他們了。”

    李恪還要再說什麼,卻見一個內侍雙手託着一卷紙輕輕走進來,朝李世民躬身道:“啓稟陛下,晉王殿下送來一首詩。”

    李世民聽了看了李恪一眼,那意思是說:你看着急的人來了。

    李恪扭頭朝內侍手裏的詩卷看去。

    “給朕念念,看他寫了什麼。”李世民說罷還稍稍往上欠欠身子讓自己歪的更舒服一些,好像真準備欣賞一首好詩。

    李恪忙從內侍手裏接過詩卷,展開但見開頭工筆寫着一首詩,後頭還有很多內容也不及全看,便先詩念道: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啓,大略駕羣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採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氏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這是一首諷刺秦始皇求長生藥的詩,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諷刺的是李世民。

    全詩粗分可分兩部分,前頭小半部分是說秦王統一天下的功績,後頭大半部分則都是寫秦王求長生藥而不得。

    最重要是結尾來一句“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明面是嘲諷秦始皇求長生藥不得最終死去,但在李世民聽來和詛咒他是一樣的。

    李恪唸詩時一直偷看李世民,見李世民起初還有些興致,但是聽到“尚採不死藥,茫然使心哀。”時表情就冷了下來,聽完最後一句臉色上幾乎凝出水來。

    便只低頭看詩句後頭的內容,不敢再發出一點聲音。

    過了半晌才聽李世民語氣森然地問道:“這是雉奴寫的?”

    “不是。”李恪忙回道。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語氣稍緩道:“那是誰寫的?”

    “是我大哥寫的,說是已經傳遍了長安城。”李恪低聲道。

    李恪看着李世民心驚膽戰,真怕李世民一生氣下令把王氏和李白殺了。

    王良娣雖被李世民貶爲庶人,但仍然留在東宮照顧三皇孫李白,現在李治也不得寵了再沒有人敢進東宮對他們母子不利。在東宮裏連一應禮節待遇都沒有變,東宮衆人仍稱她爲良娣娘娘,只是東宮外頭都稱她爲王氏。

    過了一會兒,只聽李世民沉聲道:“傳雉奴進來。”

    李恪看見內侍走出去才反應過來,李世民剛纔下了什麼命令。

    本來李治勾結一夥朝臣與長孫無忌等人明爭暗鬥忙的不亦樂乎,只是後來在尉遲恭那裏碰了壁,才發現他自己沒有多少威望,根本指揮不動朝中大將。

    於是李治又開始每日早晚都到咸池殿給李世民請安,還多次跪在殿前痛訴前非,哭求李世民給他一個牀前盡孝的機會。

    不過李恪每日在李世民面前,李治怎麼會有進殿的機會?

    李承乾兵不血刃地進了函谷關,今日李治送來李承乾新寫的詩句李世民終於開口要見李治了。

    “你此時不宜出面,朕若不見長孫無忌也不見雉奴,長安城的百官必然人心動搖。”李世民似乎是看見身後李恪陰晴不定的臉色,淡淡解釋一句。

    “兒臣明白。”李恪連忙躬身行禮。

    “嗯。”

    李恪正要退下突然又聽見李世民道:“你去找李安儼把長安城的事情佈置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