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盛世太子李承乾 >第九十五章 有百姓歌頌過舅舅?
    “臣遵旨!”侯君集連忙起身出去吩咐。</p>

    李承乾看李世民又因爲一句話而生氣,有些看不上他,心道:都不能提反對意見了?</p>

    想着也把臉掉向一邊去。</p>

    坐在下面的幾個大臣看見李世民正在氣頭上,李承乾也不肯低頭都覺得李承乾太過多事什麼事都要管,尤其是長孫無忌心裏更是想:你咋不一直在東宮韜光養晦呢,不遵母命真是不孝!</p>

    當然也有實在人,楊師道看他們父子間氣氛太僵,便想先轉移話題,因說道:“最近彈劾民部尚書唐儉的奏疏十分多,彈劾他每日上值只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致使長安倉空朝廷危急。</p>

    唐儉也因爲去歲倉空的事也上了請罪的奏疏,還請陛下定奪。”</p>

    長孫無忌聽見提到唐儉便看了李承乾一眼,他知道彈劾唐儉就是李承乾主使的。</p>

    本來長孫無忌並在意唐儉的去留,但是現在涉及到關中改桑種糧和高價收糧的關鍵時侯,他當然想讓民部尚書換成他的人。</p>

    李世民聽見提到唐儉也默默地點點頭道:“唐儉確實不能勝任民部尚書一職,只是他去了誰可接任?”</p>

    “父皇!”</p>

    “陛下!”</p>

    長孫無忌和李承乾同時開口,又同時一頓,相互看一眼,又都轉頭看向李世民。</p>

    李世民也被他們驚動先是看一眼李承乾,然後對長孫無忌道:“輔機你說。”</p>

    長孫無忌也看一眼李承乾,低下頭道:“左庶子于志寧爲人方正,辦事幹練,可接民部尚書一職。”</p>

    長孫無忌這幾天一直想着怎麼解決關中改桑種糧的事,他自己不想出頭就想到了于志寧,于志寧出身於頂級的關隴集團中的洛陽於氏,他和他的家族的田產都在關中,又是他在大朝上承諾家裏和族中田產都種糧食的,如果他去民部正好讓他推動高價收糧。</p>

    但是長孫無忌忘記了于志寧從正三品詹事府詹事降爲左庶子雖然散官和爵位沒有降,但貶謫之意再明顯不過了。</p>

    這既是李世民照顧李承乾的情緒,也是向新的東宮師傅們傳達一個信息,不准他們爲了自己的清名隨意踐踏李承乾的名譽。</p>

    李世民此時怎會輕意啓用於志寧?</p>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的話,悄悄看一眼李承乾見他沒有什麼反應才鬆一口氣。</p>

    他剛確定由長孫無忌教導李承乾政務,此時最怕李承乾又因此惱恨長孫無忌兩人再鬧僵了。</p>

    李世民沒有對長孫無忌做任何迴應,只是不『露』聲『色』地對李承乾道:“承乾要說什麼?”</p>

    李承乾聞言忙道:“父皇兒臣以爲程名振進京後應安排參知政事、檢校民部尚書。”</p>

    李世民聽得微一點頭道:“唐儉就先罷職,民部尚書人選待朕見過程名振再做決斷。”</p>

    “臣遵旨!”楊師道領旨,出令罷職唐儉的民部尚書。</p>

    長孫無忌一見李世民如此安排,這臉『色』一下子就陰沉起來,他萬沒有想到李世民竟然當他不存在。自他跟李世民相處以來這還是頭一回,一時間長孫無忌心裏又羞又惱,看一眼點頭微笑的李承乾心裏更是怒火中燒,暗暗發誓道:承乾你等着!</p>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果然能從善如流,忍不住暗暗給他點贊,後面又議了幾件小事,李承乾也不在意都是馬周他們拿主意。</p>

    李承乾心裏則盤算着如何設立他的東宮內閣。</p>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小內侍從外面進來稟道:“啓奏陛下,滄州刺史薛大鼎歷年的資料都在這裏了。”</p>

    李世民聞言立即停住正在議論的事情大聲道:“拿上來!”</p>

    李世民接過一疊舊紙,先看瞥一眼李承乾然低頭看薛大鼎的履歷資料。</p>

    殿裏其他人也都伸長了脖子,等李世民看得結果,尤其是長孫無忌他一向自恃足智多謀,今天居然裁在了李承乾手下,這會兒再也不顧李承乾是他親外甥和太子的身份,就是想看李世民否定了薛大鼎。</p>

    李世民一直低頭看薛大鼎的資料半晌擡起頭來,默默地把資料交給下首的長孫無忌,無限感嘆地道:“確實是個良吏!”</p>

    長孫無忌接過薛大鼎的資料還沒有看,就聽見李世民這一句話有一種想吐血的感覺。</p>

    但是他依然堅持一目十行地把所有內容看完,待把薛大鼎的資料轉交給高仕廉,眼神閃爍幾下臉『色』就恢復了淡定。</p>

    衆人看一圈也都心裏暗歎,看來太子殿下也是下了工夫的。</p>

    薛大鼎字重臣出身河東薛氏,雖然一直在地方上做刺史,但他卻是在李淵起兵之時就投靠李淵的人,武德四年時做山南道副大使,在當地招撫流民屯田充實國用,十分有政績。</p>

    後來到了滄州做刺史,滄州在隋朝末年戰『亂』中遭受人爲禍害的非常嚴重,薛大鼎到了滄州發現流經滄州的無棣河河道堙虛後,洪水橫流,一片荒涼景象。</p>

    於是薛大鼎就帶領當地百姓開修無棣河河渠,使得由無棣河上通運河下通東海,除了減少本地水患,增加灌溉良田還使得東海的魚鹽直通內地。</p>

    滄州做爲中轉地經濟自然就發達起來了。</p>

    李世民待諸人看完便問道:“諸卿以爲這個薛重臣如何啊?”</p>

    長孫無忌一聽心裏暗不好,李世民又動了惜才的念頭,連名字都不叫了,直接稱呼他的字。</p>

    便連忙出聲道:“薛大鼎能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確實是個良吏。只是他一直做地方小吏格局不大,如何能一下提到朝廷六部裏去呢?”</p>

    李世民聽了點點頭,沒有吭聲等其他人說話。</p>

    李承乾聽見長孫無忌又跳出來跟自己作對,心中怒極也不等旁人說話,便直接質問道:“舅舅說薛大鼎是地方小吏?”</p>

    長孫無忌不爲所動,只是面無表情地點點頭。</p>

    “哼”李承乾見狀冷哼一聲道:“薛大鼎也是有大格局大謀略的人,只是沒施展的機會罷了!”</p>

    “太子殿下倒是說說他什麼大格局大謀略?”長孫無忌不陰不陽地道,他再也不打算忍受李承乾了。</p>

    “隋大業十七年高祖剛起兵時薛大鼎在龍門投唐報效,曾建言高祖當帥軍西渡龍門,攻佔永豐糧倉(在渭水入黃河處),然後佈告天下,據關中財物以充軍用,從而對長安城形成俯背扼喉之勢,取而有之。</p>

    可惜當時高祖雖然非常賞識此計奈何軍中諸將一意東下,後來我大唐爲了西進長安可費過一翻工夫的,若那時能聽薛大鼎的建言我大唐當能早日平定天下。”</p>

    李承乾說完,長孫無忌還沒有反應過來,李世民聽了卻一驚,忙問道:“薛重臣曾有此建言?”</p>

    當年打天下時的事李世民最清楚對於沒有早日進長安城也有遺憾。</p>

    “正是,當在高祖實錄裏有載。”</p>

    李世民聞點點頭道:“如此說來薛重臣確實是個人才啊!”</p>

    “薛重臣興建義旗時便投高祖,未見其有半點軍功,不過一個地方小吏,縱有微功也當不得陛下如此盛讚。”長孫無忌再一次表明態度,希望李世民能重視他。</p>

    李世民聽了果然面現爲難之『色』,長孫無忌追隨他幾十年也不忍心傷他的臉面。</p>

    李承乾卻是不管不顧地對長孫無忌問道:“舅舅一直身在朝廷中樞,眼光格局都大,不知可有百姓歌頌過舅舅?”</p>

    “嗯?”長孫無忌被問的一愣,過了一會兒才喃喃問道:“難道有百姓歌頌過薛大鼎?”</p>

    李承乾淡淡一笑『吟』道:“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德滂被。”</p>

    殿裏一下安靜下來了,長孫無忌面『色』蒼白起來,不管薛大鼎能不能做工部尚書,他今天與李承乾的對話都已經被起居郎記下了。</p>

    要是一般的官吏就算有些才能他長孫無忌壓一壓也沒有什麼,但是一個深得民望的良吏就不一樣了,後世會如何評說?</p>

    長孫無忌心裏沒底。</p>

    </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