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驍雄韓遂 >第一百五十二章、繁華冀州通三路,失業工匠變流民
    衆人回到觀津客棧,韓遂和客棧店主聊天。客棧店主端來一盤信都棗給衆人品嚐。</p>

    韓遂問起信都城,客棧店主介紹道:“冀州繁華城池有十幾個。依次是魏郡鄴城、甘陵國甘陵、中山國蠡吾、安平國信都、河間國樂成、常山國真定、鉅鹿郡廮陶、常山國元氏、中山國盧奴、趙國邯鄲、勃海郡南皮。</p>

    信都城雖然不是冀州州府治所,但地處冀州中心,周邊有四個子城和八個置(驛站),所轄境內河渠縱橫,舟車輻集,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乃四通八達之地。</p>

    信都曾爲趙國的別都。趙魏之間發生過血拼大戰,趙國國都邯鄲被魏國攻陷,趙國退守信都三年,最後收回邯鄲。秦末,趙國復國後就以信都爲國都。信都棗乃向皇帝的供品御棗。”</p>

    韓遂道:“冀州南北向有三條道,東線是從幽州經南皮到青州,西線是從幽州經真定、邯鄲和鄴城到司隸。這裏當屬冀州中線,從幽州經蠡吾、信都和甘陵到兗州。”客棧店主和衆人連連驚歎韓遂如此短時間內總結的如此精湛。</p>

    次日,韓遂一行出信都城南門,經安平國南宮縣,到達鉅鹿郡廣宗縣。韓遂據冀州鉅鹿郡引弓門客東鉅鹿的信報,太平道大本營在廣宗縣。廣宗縣地處冀州鉅鹿郡、魏郡、安平國、甘陵國四郡國交界處。甘陵國前身乃清河國,桓帝改的名。這一帶都是平原良田。</p>

    沿途到處可見扎着黃頭巾的太平道道徒,也看到中疫去世送葬的隊伍,但數量明顯比一路走過的縣少很多,想必疫情輕許多,韓遂略放寬心。</p>

    廣宗城城牆高大,韓遂等進城找到一家張記客棧住下,在客棧喫完飯,派韓義和拓跋銀去街上採辦補給。</p>

    韓遂問客棧店主這一帶太平道的情況,店主一開始很警覺,但聽到韓遂等人說話是涼州口音就稍放心些。店主道:“這位公子可有意加入太平道?吾也加入了太平道,本客棧也是太平道的財產。</p>

    本道大賢良師(張角)一手捧《太平經》,一手持九節杖,開創太平道,拿出自家的莊苑,收留破產流民,現已有衆三十萬,其中男勞力有七萬五千人,大都是這十幾年天災和大疫造成的破產散農和工匠。</p>

    先說破產的散農,這些小戶之前都有幾十畝田,架不住豪族,特別是宦官到地方做官的族人低價或搶奪散農的田。就算是賣得一些錢也很快用光,這些人自在慣了,不願投靠豪族成爲部曲,看到本道內無欺無詐,自然首選投靠本道了。</p>

    七萬五千勞力中有一半都是工匠。冀州工匠人數居各州之首,人數衆多,最多時達十多萬人,冀州工匠素有走天下和手藝好的美譽,能與冀州工匠人數匹敵的只有荊州南陽那一帶,約有五萬。其它各州郡加起來工匠數也就五萬人。</p>

    工匠手藝包括木匠、土建匠、冶鐵匠、鐵器匠、冶銅匠、銅器匠、陶器匠、皮具匠、花匠、布染匠、製衣匠、制車匠等等。</p>

    幾十年前朝廷尚有錢,洛陽和各州郡縣常搞些殿堂、苑林、墓穴等大型建築,豪族也有大量樓臺亭院、墳冢要建,全大漢二十多萬工匠們活幹不完。</p>

    這十幾年,朝廷真沒錢了,皇家和各郡縣官府的建設沒有新的開工,只剩下一些修修補補的活。豪族估摸把能佔的土地都佔完了,豪族的莊苑新建設和需求銳減。</p>

    遍佈各州郡的大量冀州工匠們無活可幹,陸續回到冀州家裏,然而,回來更是找不到活幹。聽說荊州南陽郡的工匠這些年也大都破產。</p>

    還有個重要的事導致工匠無業,朝廷稍有些在建的建築、布染等也都派用左校和右校的勞改犯來幹,這些犯人數量這十幾年大增,聽說有二十萬。這些免費的勞力只需喫些糧食,不用支付工錢,被朝廷派去各種重活,供皇族和官吏驅使。</p>

    前朝漢武帝時代,犯人都發配到邊疆屯田戍邊,這些犯人經二代人後就變成庶民。</p>

    而本朝把邊疆前漢朝和本朝開墾的國田都賣給望族或租給羌胡,已無田可供犯人耕種,加上朝廷財力空虛,無錢僱傭工匠,就把犯人用來替代工匠。</p>

    於是冀州工匠們更加找不到活幹,工匠又不會種地,也不想歸附豪族,又拖家帶口的要活下去,只有投奔本道了。</p>

    上兩次大疫後,冀州仍有四百多萬人口,流民每年都在增加,隨着在建建築收尾,還會有五萬多工匠流回,不出五年,加入本道的人口還能再翻一倍。</p>

    吾太平道因收留大量流民得到許多人士的讚賞和資助,廣宗縣縣府的官吏有一半都是吾道信徒。</p>

    大賢良師用道徒所捐之錢在廣宗買下和開荒良田已有一百萬畝,在鉅鹿郡北部靠近常山國真定縣的下曲陽縣也購置了同樣多的田地,隨着道衆人口增加,田產還要添置。好在官府支持,撥給了許多荒地、丘嶺。</p>

    大賢良師和二位太醫兄弟(張梁和張寶)發動散農流民種田、養蠶、織布,養活自身,又讓破產工匠冶鐵、制鐵器、造車輛等出售換錢,又練武強身健體。拉礦石、糧食的自造車輛就有一萬五千輛了。本道在冀州其實相當於一個巨族的莊苑、人口、財產的規模了。</p>

    眼下的大疫傳聞冀州各地死亡慘重,而吾廣宗、下曲陽兩縣得益於本道的符水治病防病,中疫之人遠少於鄰縣,縣官府大爲欣賞,連縣令都喝本道的符水。試想,如無吾大賢良師和太平道,這三十萬流民到處亂竄還不得給朝廷惹出多少事來。”</p>

    韓遂驚訝不已,之前只聽說大量散農破產,按店主這一說,工匠破產也十分嚴重,五年後,冀州的太平道道徒和家眷將達六十至八十萬人,相當於冀州一個大郡的人口了。而且每次天災和大疫,道徒比庶民更易存活。</p>

    次日,韓遂退掉客棧房間,帶着韓猛、韓義、韓厚、韓鍾、韓式、韓胡、韓全、韓韜、成公英、拓跋銀出廣宗城西門,沿西南方向行走。經過冀州鉅鹿郡曲周縣、廣平縣、廣年縣,進入冀州趙國地界,穿過易陽縣,到達邯鄲縣城。</p>

    成公英一路講解道:“邯鄲是戰國趙國的國都,趙奢受封馬服君,冢在邯鄲城西的馬服山,秦滅趙,趙牧子趙興徙咸陽,後來定居扶風郡茂陵縣,改姓馬服氏,後簡稱馬,馬援就是戰國趙國趙奢子趙牧之後。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前漢朝洛陽、邯鄲、臨淄、宛城、成都爲五都,本朝魏郡鄴城因更接近司隸而發達起來,邯鄲比古時想必衰弱許多。”</p>

    衆人悟道:“原來馬援本姓趙,乃趙國的皇室趙姓後代。”</p>

    邯鄲城內的疫情也很重,到處是送葬的人羣。韓遂等不敢久留,用布捂着鼻子,穿城而過。</p>

    進入冀州魏郡梁期縣,衆人見這裏疫情也很重,繞過縣城,在一個鄉村裏找了一家大戶人家,給些錢,空出幾間房,休息了一晚。次日繼續出發,這天進入魏郡鄴城。</p>

    成公英道:“鄴城曾爲戰國時期魏國的陪都、國都,按吾等走的時辰算,離趙國國都邯鄲也就只有八十多裏。魏國有過三個國都,一個是鄴城,一個是大梁,就是現在的河南尹開封縣或兗州陳留郡陳留縣一帶,還有一個在吾等此行出發路過的司隸河東郡安邑縣城。趙國也有過三個國都,一個是幷州太原郡晉陽城,一個是邯鄲城,還有一個是司隸河南尹中牟縣。”</p>

    韓猛道:“趙、魏兩國很有趣,國都離的這麼近。吾等不虛此行,六個戰國國都途經四個。”</p>

    走在街上時不時看到家戶門口掛着白布,看來鄴城大疫也不輕。原本十分繁華熱鬧的城池裏冷冷清清的,除藥店、糧店等少數店鋪開門外,都關門了。</p>

    鄴城是冀州州府治所,也是冀州最大的城池。韓遂等在城裏按地址找到派駐鄴城的韓家冀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覽、副總管王蘇。韓覽爲雍縣鴻冢山鐵礦總管韓漢子;王蘇爲韓遂收養的義子。</p>

    韓覽和王蘇帶家眷,也是買下的宅院,五個套間房,一個庫房,一個馬廄,一個前院,一個後院。韓遂和韓猛住一間,其餘人擠在另兩間房裏。雖然擁擠,但感覺安全些,總比住客棧強。三同伴中疫在客棧斃命讓這幾位少年驚恐不已。</p>

    韓覽道:“這次大疫十分利害,鄴城幾日內死亡人口約有二成。聽說洛陽疫情也嚴重。”韓遂頓時沒有心情,眼皮直跳,爲洛陽家人擔心。</p>

    王蘇道:“冀州的望族頗多,吾等已拜訪幾十家,運來的玉石山料很好售出。金城運來多少都可賣光。只是司隸河內郡林慮縣一帶太行山山裏出現太平道,吾等收到的錢幣不敢走林慮縣運,而是由引弓門客從冀州魏郡內黃縣、黎陽縣入兗州東郡白馬縣、燕縣,進司隸河南尹原武縣,再達洛陽,回金城。一但出現變故,道路阻斷,吾等在後院挖了地道,可臨時儲放錢幣。”</p>

    韓遂讚許挖地道的辦法,表示回去寫信通知各州韓家貿易和事務總管照做,以便應急。</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