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晉衣冠 >第94章 嗣還自相戕
    王導宿敵很多,但頭號宿敵當然是庾亮!

    “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成帝問道:“老太傅說的是《出師表》?”

    “正是,陛下!賞罰分明,懲惡勸善,方能激勵正氣,方爲理政撫民的不二選擇,此次蘇峻祖約叛亂,危害極大,兩宮受辱,黎民塗炭!”

    說到這裏,王導注意到太后的憂戚之色,成帝的痛苦之容,也看到了庾亮的驚恐之狀。

    停頓一下,王導繼續說道:“陛下的封賞,實乃春風澍雨,激勵有功之人拳拳報國之情。殷鑑不遠,痛定思痛,此次,對叛亂之源頭,抵禦之經過以及平叛之結果,朝廷都應該細加思量,明確賞罰。”

    王導此舉,既表達要對平叛功臣予以獎賞,以拉攏人心,又處處指責庾亮,是他先引發的叛亂,然後抵禦不力,最後臨陣脫逃。

    句句誅心,聽得庾亮頭皮發麻,渾身發抖。

    “老太傅言之有理。總之要處之有度,施之有道。該獎則獎,戰死了也不能漏掉。當罰則罰,喪命了也不能姑息。”

    言畢,成帝左顧右盼,忽然問道:“爲何不見白頭公啊?”

    王導很高興,問道:“陛下說得是南頓王?他,遇害了!”

    庾亮寒意頓起,惶恐道:“司馬宗勾結叛軍,企圖造反,當時情況緊急,陛下龍體不適也未臨朝,臣來不及稟明,已將其、將其、處、處斬。”

    不知成帝是真的不知還是舊事重提,此刻竟然拿司馬宗說事,聞言怒道:“白頭公乃皇室元老,大晉重臣,朕雖未親政,但太后臨朝,爾等怎可擅自做主?”

    “臣有罪,臣有下情回稟!”庾亮聽到了成帝話音裏的殺機,慌忙跪下解釋。

    “大戰之時,臣才臨機決斷,便宜處置。不過,司馬宗通敵證據確鑿。兩個侄子受其指使,未放一箭,未動一刀,便向叛軍繳械投降,引導蘇賊通過基本沒有設防的東山谷,還白白損失了兩千餘名中軍將士。證據確鑿,人盡皆知,包括那個桓溫呀,陛下!”

    成帝默不作聲,目不轉睛盯着庾亮,似要看破其五臟六腑一樣!

    過了一會,他轉臉又看向王導。

    “南頓王兩個侄子投降叛軍屬實,但南頓王是否知情,老臣不敢妄加揣測。至於說他要謀叛,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他已位極人臣,難道蘇賊還能給他更大的許諾!”

    圍繞司馬宗之死,王導明白成帝的意圖,也清楚庾亮挾私報復的軟肋,自己不用添油加醋,實話實說就行。

    果然,成帝擲地有聲,說出一番令庾亮畢生爲之耿耿於懷的話語!

    “無憑無據就指責他人造反,不經上奏就隨意斬殺,舅舅好手段。若是哪一天有人說你造反,朕又當如何?”

    “臣,臣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臣擔心一發不可收拾,一時心急,況且陛下賦予臣平叛之職,還望陛下明察。”

    庾亮抵死不願承認擅殺罪行,而是搬出大道理爲自己辯駁,然後偷眼向一旁的太后看去。

    庾太后怒其不爭,心裏不知譴責過他多少回,但眼看自己的哥哥被自己的兒子逼迫成這樣,可謂斯文掃地,顏面盡損。

    如果此時不出面化解,只怕話趕話,趕到牆角,覆水難收,沒有轉圜之機。

    “你說桓溫也知情,那他現在何處?”

    太后發此一問,想借此把話題引開,避免甥舅二人陷入僵局。

    庾亮彷彿看到救星,一下子又來了精神,大聲給桓溫潑髒水,以掩蓋自己的罪過。

    “桓溫和南頓王過從甚密,有知情不報嫌疑,臣念其並非主使,加之其父手下有數千大軍,恐其生變,因而暫時將其下獄。但叛軍破城後,桓溫不知所蹤,恐是乘亂逃走,或是投降叛軍也未可知。”

    成帝見過桓溫幾面,還陳奏過事情,抗擊叛軍之功有目共睹,不像是臨陣脫逃甚至是叛逃之人!

    但庾亮振振有詞,言之鑿鑿,不禁又猶豫起來,心想他不應該誣陷一個初出茅廬之人。

    一旁的溫嶠則暗自嘆氣!

    他和庾亮有私交,剛纔成帝斥責時,還爲庾亮捏了一把汗。

    但此時,庾亮剛剛要爬出陷阱,自身還未完全脫險,就亟不可待的把一個無辜之人推下陷阱,着實有些不滿。

    他也顧不得許多,對桓溫,他要仗義執言。

    剛要啓奏,王導搶先開口:“陛下,至於桓溫一事,老臣有本奏。”

    成帝心想,老太傅應該會驗證自己的判斷,至少不會附和庾亮的說法。而且,王庾兩家明爭暗鬥,經常唱反調。

    但王導接下來的陳奏大大出乎自己的預料!

    “老臣以爲,現在給桓溫定罪爲時尚早,但庾大人所言並非毫無道理。桓溫所領徐州兵和南頓王所領中軍,時爲拱衛京師的關鍵。叛軍破城,身爲統兵校尉,居然不知所蹤,確實令人生疑。”

    殷浩距離較遠,隱約聽到事關桓溫,他當然知道好友的下落,本想道出實情,可是掙扎一陣子卻未敢開口。

    一來,此時王庾兩家已經達成共識,自己誰也得罪不起,捲入進來只怕將來後患無窮。而且,正是他帶人將桓溫從牢獄裏救出,若是給桓溫定罪,自己也難辭其咎。

    殷浩有這樣的考慮也不能苛責,他相信,事實會還桓溫一個清白。

    凡是王家贊同的,庾亮必定反對,反之亦然。但在誣陷桓溫這一點上,雙方卻保持着驚人的卻又可以理解的一致。

    這說明,初露鋒芒的桓溫已經引起了王庾兩家的注意。

    桓溫啊桓溫,這些日子你究竟在城內幹了什麼,竟然遭兩家大族的嫉恨,如果我此時再不進言,只怕你小命難保,你的名字還是我給取的。

    溫嶠暗暗替桓溫着急。

    而此時成帝環視左右,一旦開口或許就是要降罪處罰,他連忙啓奏:“陛下,桓溫絕非貪生怕死之人,臨陣不知所蹤,恐怕另有隱情,臣請查明情況後再作定奪。”

    溫嶠這一席話引起了王庾二人的不滿,但他無法再顧及了!

    “還有,其父主動將叛軍第一悍將韓晃誘至涇縣以減輕京師壓力,最終英勇不屈,以身殉國,家眷也下落不明,如此忠臣落得這樣的下場,令人唏噓。”

    溫嶠悲慼之狀,引起了成帝的惻隱之心:

    “先帝在時,就常說起桓太守,安國保民,深得民心。大晉痛失良臣,哀哉!其父忠烈,其子斷不會辱門風,縱是此次有錯,對桓溫也不予追究。老太傅,功罪獎罰事宜,你去安排吧,只求公允!”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