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晉衣冠 >第103章 遺簡沉滓起
    透過一扇小窗,江彪遠遠看到兩匹馬緩緩而來!

    終於等來了獵物,江彪有些興奮,更多的是緊張。

    自夥同其父殘害桓彝之後,父子倆落下病根,常常夢見桓彝半夜三更來索命,尤其是看到韓晃的人頭,知道陰謀敗露,桓溫必來複仇,更是驚恐萬分。

    好在其父名分既定,升官之後居處出行規制升格,站班的護衛的力量大幅提升,才稍稍放下心。

    但後患不除,終究寢食難安,心中的大石頭無法落地。

    江彪得知桓溫功夫了得,憑自己這點拳腳,唬唬下人欺欺百姓還將就。如果單打獨鬥,估計過不了三招,自己就要去見閻王。

    必須要下狠手,不能拖泥帶水,成敗在此一舉!

    “弓箭手,你倆出去找個隱蔽之處,先別急着放箭,等他們靠近再放。聽好嘍,要一擊而中,否則扒了你們的皮。”

    兩個弓箭手哭喪着臉,就是養由基再世也不敢打包票,何況他們是郡兵,在同行中略勝一籌而已。

    唉,藝多壓身!

    江彪還不放心,繼續安排。

    “其他人做好準備,弓弦一拉,不管目標如何,直接衝將過去,一通亂砍。如果畏葸不前,放跑了獵物,本公子的手段你們可是知道的,保證讓你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佈置妥當,江彪瞪大眼睛,看着他們越來越近。

    數了數埋伏的人,十五個精壯的漢子,人多勢衆。可就是不知怎的,他額上冷汗淋漓,心口狂跳不止。

    就在即將進入射程之時,獵物卻停了下來。

    只見馬上人勒住繮繩,指指點點,左右觀望。

    “公子,他們停下了,是不是發現了我們?”

    江小郎疑惑道:“距離我們百步開外,箭力達不到這麼大的力度,除非是軍中的硬弓弩。”

    “廢物,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再等等看。”江彪叱道。

    又等了盞茶工夫,江彪發現兩人好像在聊天,談論在什麼。然後又看到他們低下頭,還朝着茅屋的方向張望。

    他確信,獵物起了疑心,不會再靠前一步。

    天色已晚,茫茫黑夜就是最好的掩護,再想抓他們無異於大海撈針。不管了,拼一次,乘他們還在猶豫之際,猛衝過去,刀箭齊下,總比空等要好。

    江彪一聲令下,十幾人張着弓,提着刀,呼啦一下竄出茅屋,兩面包抄過來。

    桓溫看似下馬,手裏根本就沒離開馬繮,見此情狀,招呼沈勁縱身上馬。

    “放箭!”江彪眼見無法追上,大聲吩咐弓箭手。

    箭矢帶着呼嘯聲,尾隨而至。實在是距離太遠,勢如魯縞之末,到了跟前竟然搖搖晃晃,失去準心墜落在麥田中。

    二人一打馬鞭,向南疾馳而去,消失在已悄然來臨的暮色中。

    “大哥,這次我們徹底暴露行蹤,連落腳之地也沒了,往後可怎麼辦?再想混進太守府比登天還難。”沈勁憂道。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不信他能一輩子呆在宣城!”

    “怎麼,大哥有了主意?”沈勁欣喜道。

    “他在明處,我在暗處。”桓溫篤定無疑。

    “我記得,你放了趙三時,他還額外送了你一個消息,說江播近日要進京陛見,咱們就在半路伏擊。”

    “怎麼伏擊,他一定帶很多護衛,再者光天化日,你怎麼近得了身?”

    沈勁難以理解,而桓溫卻堅信不疑:“哼哼,我敢打賭,他路上一定會歇宿一晚,而且必然會選擇那個地方!”

    新亭,溫嶠艦船上,成帝召集臨時朝會,反正陶侃和溫嶠等人還留在京師,朝議很方便,此次朝議,據說是和庾亮的一份奏摺有關。

    “陛下,不知此次召集臣等有何要事?”

    “庾亮上書,稱朝廷蕩平蘇祖叛亂後,百廢待興,應着手改革內政,以圖大晉中興之舉。然祖約尚未授首,餘孽猶在,如不徹底剿除,恐有肘腋之患,因而奏請朝廷,及早除之,以防他投奔趙人,成爲心腹之患!”

    成帝說完,朝臣交頭接耳,有人頷首,有人搖頭。

    “衆位愛卿,以爲如何?”成帝繼續問道。

    “就事論事,朕以爲庾太守此次上奏確實鍼砭時弊,言之有物。”

    王導大呼意外,本以爲庾亮貶往地方,遠離朝政,一蹶不振,想要翻身恐怕連他自己都不會相信。

    況且自遷都之論獲勝後,王導心中已有對策!

    眼不見心不煩,他在慢慢籌算,設法儘快讓陶侃溫嶠等各自回到駐地,省得時時處處對朝政指手畫腳,這樣也更能凸顯他在今後的朝事中一柱擎天的作用。

    想不到,陶溫尚未解決,庾亮倒急不可耐,大有捲土再來之意。

    最難以接受的是,成帝已表明態度,認可庾亮的觀點。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自己該如何應對?

    正思索間,溫嶠奏道:“臣以爲庾太守言之有理,一語中的,所謂斬草除根,祖約之所以至今仍逍遙法外,實乃佔盡地利之故。壽州與趙地僅僅一淮河之隔,我大晉鞭長莫及,因而縱容至今,然不可不除!”

    陶侃也言道:“臣贊同溫刺史之言,祖約依靠其兄長之餘蔭,在北方尚有應和之聲。加之,在大晉爲官幾年,深知我朝虛實,臣願率兵北上,以安陛下之心!”

    成帝滿意的點點頭,兩人說到他心坎裏去了。

    “兩位愛卿之言甚合朕意,攘外必先安內,然而強鄰在側,如鯁在喉。萬一趙人以此爲由興兵,我大晉疲敝之師,枵囊之糧何以應對?”

    郗鑑出班奏道:“陛下莫憂,據報,趙王石勒乘蘇祖叛亂,我無暇北顧之機,已調集重兵開赴長安,準備給匈奴最後的致命一擊。此時,以石勒之智謀,斷不敢與我大晉開戰。”

    王導見親家發聲,連忙附和。

    “老臣明白郗鑑大人之意,此時若攻打祖約,趙人絕不會橫加干涉。另外,還可派兵進入徐州,增加兵力,將來一旦雙方不和,徐州可以更好的牽制趙人。”

    成帝看看太后,頷首同意。

    “既然衆愛卿一致認可庾太守的奏表,那就商議一下,何人領兵?如何用兵?”

    王導不願讓陶侃領兵,否則不知何時才能捲包回荊州,於是搶先進言了。

    “老臣舉薦郗刺史領兵,一則其與祖約在北方打過交道,不似臣等對祖約濛昧不清;二則徐州距離壽州最近,拿下壽州可謂順風順水,佔盡地利人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