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晉衣冠 >第198章 淇水藏古蹟
    桓溫臉色難過了一下,隨即大方的避開尷尬,指着那片樹林,嚴肅的說道:

    “一點也沒錯。我要是早一點知道這裏和山寨的實際距離,興許就不會貿然跟進了,石閔他們也不會得手。”

    孟子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就是地利的妙用。掌握地利,將來在戰場上,打敗敵人會有更大勝算。

    今後,趙人和大晉必有一戰,桓溫認爲自己去一趟臨漳很有必要。

    然後再直上燕地,順道再看看鮮卑人的情況,山寨還有一千匹戰馬沒有交貨,這趟要一起給辦妥了。

    “大哥,小弟贊成你的想法,可如何進入臨漳?萬一遇到險情,咱們如何脫身,這些你考慮過吧?”

    沈勁沒有底氣,開始發難。

    劉言川接着跟上一句:“恩公,臨漳城肯定都是高鼻子深眼睛的趙人。你去了,人家一眼看你是漢人的模樣,興許當場就能把你當做探子抓起來!”

    桓溫嘲笑一聲,責怪劉言川是個莽漢子。

    臨漳原是曹操封魏王時的國都,城內大都是漢人。雖說現在是趙人都城,裏面還是有很多漢人。

    再說了,他們禁止互市,只是禁止戰馬鐵騎等,尋常商旅是可以出入的,他可以化作販牛販羊的商人混進去。

    至於到了燕地,就更不用發愁了!

    桓溫從兜裏掏出一個物件,拿在手裏晃了一下。

    沈勁和老三認識此物,那是慕容恪上次在青州送給桓溫的護身符!

    縱目遠眺,奔騰的黃河水在冬日嚴寒下,已經凝固爲一層厚厚的冰塊。陳留渡口,白帆雲集的渡船泊在岸邊,要等到來年暮春時節,冰消瓦解時再重新下水。

    冰面上,三三兩兩的行人在慢步行進,也有的乘擺渡人打造的木製滑行冰橇。

    寬廣的冰面上,一眼望不到頭,三個人三匹馬踽踽而行。爲防止冰面打滑,人腳還有馬蹄都纏繞着厚厚的藁草。

    桓溫、沈勁和三當家的從芒碭山出發,經梁郡,到陳留,一路歇歇看看,走走停停,五六日工夫纔來到黃河岸邊。草草用好中飯,便跟着擺渡人,討了些藁草。

    午後時分,天空漸漸呈現暗黃色,不一會兒,幾片鵝毛大雪飄飄蕩蕩,不多久,漫天大雪紛紛揚揚,打在身上,落在冰面,整個世界白茫茫一片!

    過了黃河,一直向北,傍晚時剛進入枋頭縣境。落日照射下,忽見一尊彌勒大佛映入眼簾。

    大佛爲石制,高約八九丈,鑲嵌在石壁上,兩腳距離地面還有丈餘。走進細看,上面還有碑刻:大趙皇帝以佛圖澄之言鐫刻崖石爲佛像,以鎮黃河,封鎮河將軍。

    幾人心裏納悶,胡人蠻狠兇殘,殺人如麻,他們居然也信佛?

    再向前走,前方一東一西兩座大山聳峙,中間被縣城隔開,彷彿上蒼有意把一座縣城硬生生嵌入渾然一體的大山中。進入縣城,找了一間客棧,準備歇宿一晚再走。

    “店家,此地距離臨漳還有多遠?”

    “不遠了,騎馬只需半日即到。”

    縣城兩側的兩座山頭怪石嶙峋,卻頗有威嚴,在北方平原的砂石之地上別有一番風景。

    掌櫃的介紹說,這兩座山叫大伾山、浮丘山,別看山勢不高,只有五六十丈,但因當年大禹治水時曾登臨此山,故稱“禹貢名山”。

    原來還大有來歷!桓溫咋舌道:“這裏爲什麼叫枋頭,好奇怪的名字?”

    “客官有所不知啊,這要從後漢建安年間說起。城北有一條河叫淇水,原來匯入黃河,魏武帝當年爲了東征青徐一帶,打通漕運,在入水口處,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使淇河脫離了黃河,流入了它的故道白溝,所以時人就稱之爲枋頭。”

    打通漕運,東征青徐!桓溫咀嚼着這句話,他打算去實地勘查。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千年前的先秦時期,在這條淇水河畔,有一位年輕女子,漫步在水邊,看水波瀲灩,綠竹青翠,她苦苦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動情地唱起這首歌。

    這首歌,木蘭也爲他唱過。那是自己從徐州一路策馬疾馳回到宣城父母的身邊時,木蘭對着他吟誦起詩經中的句子。

    桓溫浮想聯翩,木蘭的模樣再次浮現在眼前!

    “大哥,你看前面。”沈勁打斷了他的思緒。

    桓溫順手望去,淇水像一條寬寬的白色銀帶通向黃河,然而到前方突然拐了一個彎,折着向東北方向流去,而折彎之處應該是一道精心打造的工事。

    桓溫覺得奇怪,讓河水折彎改道,用填土的方式最爲便捷,不須耗費多少勞力,爲何要專門用工事?魏武帝雄才大略,不會無端虛耗民力。

    帶着這個疑問,三人悄悄靠近,想一窺究竟,工事裏面到底藏着什麼祕密?

    枋木乃黃河北岸特有的木材,粗壯堅硬,耐侵泡腐蝕,將新伐枋木浸入水中一年,取出後用桐油通體刷幾次,再晾曬數日,之後即可用於水下工事,百年都不會損毀。

    而這道工事幾乎全用枋木做成,可見建造者當時的重視。

    桓溫仔細打量,又跑到黃河邊的另一頭觀瞧,慢慢摸清了其中的原委。

    “哦,這就是店家所說的枋頭的由來,我知道魏武帝造這道水閘的用意了。”

    “快走,好像有人來了!”沈勁看見堤岸上,一小隊身着甲冑的趙兵奔跑過來,火急火燎的嚷道。

    “站住!你們三個,是幹什麼的?爲什麼來這裏?”

    “軍爺,我們是商販,想進城採買些牛羊,運回去發點小財。聽說這裏景緻好,便來逛逛。”

    趙兵也不多問,蠻橫的驅離了他們。

    三人被逐出枋頭工事,回到客舍,收拾一下就沿着官道直奔趙人都城。

    次日早上,來至臨漳南城外幾裏處,只見一條東西向的官道交叉,形成一個十字街衢。街衢南側,沿着官道搭建一些木製的店面,有客棧,還有飯館,依靠南來北往的過客營生。

    “搜身!”

    三人進城前先把馬匹和兵器寄在街衢的一家客棧,徒步來到臨漳城。守兵一看是漢人,照例要查看有無兵刃或者違禁之物,查驗完畢,還不忘惡狠狠叮囑一句。

    “記住朝廷的命令,漢人不得采買禁物,不得靠近宮城,違者殺無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