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漫步重生之路 >第57章 尋覓
    但是還有極少量的祕密倉庫因爲種種原因存留下來,五十年沒有人知道,後來經過東寧政府組織大量人員調查勘探,發現了一些,有戰備罐頭食品倉庫,幾十年後罐頭打開還可以喫,有被服倉庫,全是軍大衣,或全是皮鞋,或全是軍毯。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隱藏在老黑山鎮附近四道溝一座小型被服倉庫,位置已經是東寧要塞範圍最邊緣地區,是利用天然山洞加人工開鑿建設而成,裝滿了日式軍大衣。

    這個倉庫有名的原因是當年發現倉庫後政府組織人員進行了挖掘,運出來大部分的軍大衣質量很好,都能穿,但是最後在倉庫角落裏發現了一隻小皮箱,打開後竟然裝滿了金條,足足有二十公斤重,幸虧在場的人很多,有官員、警察和政府工作人員等,纔沒有出簍子。

    至於是誰藏的金條,爲何當時和後來沒有來取走黃金,或者消息爲何沒有走漏等等都是未解之謎。

    張子健當年偶然看到過這個新聞報道,有些地方也不是太清楚,摸索前行吧。

    眼下這條山溝就很有可能,長度中等,沒有溪流,地勢平緩,出口不遠處就是大綏芬河,當年物資的存儲和運輸都不成問題。

    不過經過了五十多年的歲月風吹雨淋,自然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讓他想起後世科學家做過一次模擬推斷演示,一座城市因爲核戰爭被摧毀,所有生命消逝,但是在幾百年之後,植物和動物重新佔領了這座城市,原來的城市面目全非,再過幾百年,城市已完全看不到原來的影子,時間的力量是無限的。

    東寧要塞五十多年過去了,當年修建祕密倉庫的道路已經無法尋到任何蹤跡,只能根據山溝內樹木的樹齡和稀疏來判斷,溝內尤其是出口附近的樹木沒有樹齡太大的古樹,樹木比較稀疏,估計當年都被砍伐了。

    他又回憶起當年報道中還提了一句,發現祕密倉庫的入口附近並排有兩顆紅松,一顆是枯死的。

    按照這個遊戲提示,他又一次向北前進,來到山溝出口處仔細觀察和搜尋,終於發現了在谷口一側巖壁上有並排兩顆紅松,但是兩顆都是活的,只是其中有一顆松樹稍顯枯萎,可能五年後這棵樹才死吧,但願如此。

    來到松樹下的巖壁處,只見巖壁上長滿了雜草和藤蔓,沒有任何倉庫大門的影子。

    他放下了揹包,拿出鋼鏟頭,將櫟木杆插入頂緊,然後用力將鋼鏟頭插向巖壁,試探土層的深淺和緊密度。

    試了不到五米遠,鋼鏟頭一下插入巖壁土層挺深,不像是原版的巖壁土層,很可能是後來覆蓋的土層,他開始用力挖掘起來,深入不到半米,鋼鏟碰到硬物,發出了當的一聲,是金屬。

    張子健的力氣很大,現在不是減油時間,他開始清理雜草和藤蔓,加快了挖掘速度,很快清理出一大片土層,眼前出現了一個金屬的大門,兩米高兩米寬,生滿了鐵鏽,門上一把大鐵鎖完全鏽死。

    看來當年這個小型被服倉庫等級不高,屬於無人值守,估計當年rb關東軍敗退時派人將倉庫門用土填埋後匆匆撤離。

    因爲倉庫等級不高,位置隱祕,附近荒無人煙等因素,所以多年不被人發現,至於小皮箱內的金條,始終是個迷。

    張子健舉起鋼鏟一下就打斷了鐵鎖,用鋼鏟別住門縫慢慢地撬開。

    嘎吱吱,塵封數十年的鐵門被打開了,可是裏面只有門口數米遠能看清,再往裏看去,裏面深處洞壁兩側影影綽綽有一些架子,太深的地方根本看不清楚。

    他沒有急於進去,而是等了一會,放放風,時間太久了,洞內空氣不流通缺氧,因爲不潮溼估計沼氣之類的倒是沒有。

    張子健點燃一個火把扔進洞口,再後退兩步,等一會沒有異常,火把依舊燃燒,也沒有蛇和小動物出現,看來沒有什麼危險了。

    他這才進入了山洞,打開手電筒,仔細查看洞內的情況。

    山洞不大,高不到四米,寬不到十米,深度大約二十多米,洞內很乾燥,附近沒有水源,地勢不低,很適合存放戰備物資。

    洞壁的兩側是兩層鐵架子,上面整整齊齊碼放着布包,隨便打開一個,是黃色的關東軍棉大衣,幾十年後依然完好,感覺很厚實和保暖。

    他走到山洞的最裏面,用手電筒從邊角的鐵架子開始仔細搜尋,果然在右側最裏面鐵架下層發現了一個小皮箱,拎起來還挺沉。

    張子健拿起皮箱走到洞外,將皮箱放在地上,這個皮箱個頭不大很像rb軍隊使用的公文包,淡黃色的純牛皮製作非常結實,保存非常完好。

    他打開了皮箱的扣帶,在洞外的陽光下只見滿眼的金光閃耀,全部是十兩一根的大黃魚,整齊碼放在箱子中。

    順手拿起一個,沉甸甸的,上面打印有編號成色和重量,還有中央造幣廠字樣,看來都是民國時期的金條。

    民國金條如果是中央造幣廠出品,當年是國內最好最值錢的金條,因爲國民政府當年製造這一批金條的原材料是採用從美國進口的高純度工業金錠熔鍊的。

    現在看來估計是rb關東軍某個軍官當年掠奪搶劫的中國財物,不好隨身攜帶,就利用職權臨時藏在這個倉庫裏,準備找機會帶回rb本土,可是後來他在戰場上很可能被蘇軍打死了,沒有機會帶走這些黃金,估計也沒有告訴別人知道此事,現在便宜張子健了。

    在民國期間十兩的金條俗稱大黃魚,一兩的稱爲小黃魚,一直是中國民間最堅挺,最被認可的等價物。

    大黃魚十兩重,約等於312.5克,小黃魚1兩重,約等於31.25克。

    在抗日戰爭初期,三十枚到四十枚的現大洋才能換一條小黃魚,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黃金就越保值,價值就越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