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漫步重生之路 >第173章 殺豬菜
    張子健看看錶,已經快到中午了,於是說道:</p>

    “中午了,我們出去喫頓飯,就喫東北特色菜殺豬菜,冬妮婭一直說想喫東北菜,餃子和粘豆包,燉酸菜。”</p>

    “趁今天是星期天休息,喫完飯之後我們到冰城最大的第一百貨商店買一些日常用品,然後送到新房子,收拾收拾搬家吧。”</p>

    大家都說好,一家人出門上車直奔動力阿城殺豬菜飯店而去。</p>

    阿城殺豬菜飯店是動力有名的本地特色飯店,一個大院子有一個二層樓,院子裏各種籠子關滿了雞鴨鵝,院子裏和小樓裏掛滿了裝飾用苞米辣椒大蒜等物品。</p>

    到了飯店門口,冬妮婭搶先一步拉開店門請兩位長輩先走,讓張子健失了業。</p>

    當年能夠在飯店喫飯,尤其是比較大型飯店還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因爲絕大部分人沒有錢,所以進入到飯店後,顧客並不多,估計晚上會多一些,因爲晚上飯店有二人轉表演節目,中午沒有。</p>

    迎賓員過來後,張子健要了二樓一個包間,然後拿來菜單,詢問冬妮婭和父母想喫哪一些菜。</p>

    得到授權後,張子健叫來服務員開始點菜,同時介紹東北菜情況。</p>

    第一個菜當然是招牌殺豬菜燉酸菜,第二個菜是冰城特有鍋包肉,第三個東北特色小雞燉蘑菇,第四個菜是毛蔥炒雞蛋,因爲東北菜碼非常大,所以四個菜都喫不完,然後是主食粘豆包和酸菜餡餃子。</p>

    張子健開車不喝酒,所以只點了兩瓶冰城啤酒,冬妮婭和父母分着喝,張子健只能喝茶水。</p>

    幾個人說着話等着上菜。</p>

    冬妮婭看周圍什麼都新鮮,父母也是頭一次來這個飯店喫飯。</p>

    張子健於是介紹各個菜特點:</p>

    “爸媽,冬妮婭,現在菜還沒有上來,我說說這些菜特點。”</p>

    “殺豬菜起源於東北農村,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喫到,平時農村是沒有豬肉可喫的。”</p>

    “過去農村殺年豬是一件大事,無論哪家殺年豬都必定要把親朋好友請到家裏來喫殺豬菜,這種習俗在東北農村一直保留着。”</p>

    “農村沒有條件講究,只是把剛殺好豬肉斬成大塊放進鍋裏,加入水,放上鹽,然後邊煮邊往裏面切酸菜,等到肉爛菜熟後,再把灌好的血腸倒進鍋內煮熟,大盆地端上桌來。”</p>

    “如今這種喫法在城裏特色餐廳酒樓流行起來,加入了更多配料和調料後,使得口味更加鮮美,具有農家特色,能感受到那濃濃鄉情…”</p>

    說着話殺豬菜上來了,這個菜已經改良了,一個鐵鍋裏面是燉好的酸菜和五花肉,下面是一個酒精爐一直加熱,冒着熱氣和香味。</p>

    張子健拿起餐桌上的小碗,給每個人用勺子將鍋裏的酸菜和五花肉盛到碗裏,然後加上一些湯。</p>

    張子健體貼地叮囑飯店不加血腸,因爲按照基督教規矩,現在是新約時代,飲食禁忌雖然沒有那麼多,但一般認爲血是不能喫的。</p>

    “趁熱喫,喝湯喫肉,五花肉可以夾出來沾蒜泥喫。”</p>

    讓冬妮婭喫一塊五花肉,然後喝一口湯。</p>

    冬妮婭吃了一塊肉,喝了一口湯之後誇讚道:</p>

    “真好喫,俄國也有酸菜,味道還沒有這裏好喫,肉也很香。”</p>

    “殺豬菜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開胃解饞。”</p>

    張子健將啤酒打開後給父母和冬妮婭倒滿杯子後說道:</p>

    “冬妮婭,喝杯啤酒吧,這個啤酒有近百年曆史了。”</p>

    冬妮婭端起酒杯敬了父母各一杯,她是一乾而盡。</p>

    冰城啤酒創建於一九零零年,是中國最早啤酒製造商,俄國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p>

    可惜後來被美國釀酒商安海斯公司收購全部股權並私有化。</p>

    第二道菜上來了,小雞燉蘑菇是一道東北菜。</p>

    張子健忙乎開了,給冬妮婭夾雞肉和蘑菇,又給父母夾菜,同時給冬妮婭介紹。</p>

    “小雞燉蘑菇也挺有講究,蘑菇最好選用野生榛蘑,細杆小薄傘那種,可以最大程度襯托出雞肉鮮香,名副其實山珍野味。”</p>

    “小雞是土雞或走地雞爲主料,雞味濃郁,肉質堅韌,久煮會更入味,不會淡寡無味。”</p>

    “冬天喫小雞燉蘑菇特別有益,不只讓人享受了美味,還能暖身溫中增強免疫力,能防控感冒,是民間流行滋補良方。”</p>

    第三道菜上來是毛蔥炒雞蛋,這個菜就不介紹了,太普通了。</p>

    緊接着第四道菜上來是鍋包肉,張子健趕緊夾了一塊放到冬妮婭的碟子裏,又給父母各夾一塊肉。</p>

    “冬妮婭,這個你能愛喫,鍋包肉酸酸甜甜,趁熱喫外焦裏嫩。”</p>

    幾個人一邊喫菜一邊聽張子健白呼。</p>

    “說起來鍋包肉還有一段故事。”</p>

    “最早是屬於清朝時期黑龍江道臺府私房菜,大廚師是旗人叫鄭興文,在京城恭親王府學習過廚藝。”</p>

    “一九零七年,鄭興文經本家龍江中外交涉局總辦鄭國華舉薦,帶着十幾個廚子,舉家來到冰城,進入當時的濱江關道衙門,當上官廚,專門給首任道臺杜學瀛料理膳食。”</p>

    “作爲當時北方重鎮府衙,道臺府裏經常會宴請國外賓客,尤其是俄國客人。”</p>

    “由於外國人喜歡喫甜酸口味,北方魯菜系列鹹濃口味令外賓們不適應,道臺杜學瀛就命令府內廚師變換菜餚口味。”</p>

    “鄭興文就把原來鹹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餚,稱它爲“鍋爆肉”,可能是洋人在點菜時候發音有問題,時間一長,衍化成今天的“鍋包肉”了。”</p>

    “這道菜俄國客人非常喜歡,每次來喫飯都要點這道菜。”</p>

    “後來這道菜的做法從道臺府傳出來流行於東北。”</p>

    冬妮婭喫完鍋包肉後讚不絕口,父母也很喜歡喫這種外焦裏嫩,酸酸甜甜的感覺。</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