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漫步重生之路 >第213章 過年
    “哥哥,我小時候聽姥爺說,東北過年還得祭祖拜神呢。”</p>

    “當然了,不過現在大城市裏基本沒有了,只有農村裏還保持這個風俗習慣,祭神祭祖一般用糕點,有蜜供薩其馬等,是東北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的食品,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給祖宗供奉豐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結束。”</p>

    “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p>

    “還有請神,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黃紙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諸佛”或“百份”又叫“天地諸神像冊”,用大餅,蜜供,面鮮,果品,素菜,年糕,年飯爲供品,點亮金字紅燭與子午香,迎請諸神下界賜福。”</p>

    “哥哥,我聽姥爺說起來,東北還有滿族,他們過年的習慣有些不一樣呢。”</p>

    “東北原來的土著民族就是滿族,很早以前叫女真族,所以當時的清朝又稱自己是後金,經過多年融合他們的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融合了,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他們除了過年要貼對聯和窗花外,還要掛箋亦稱掛旗,是按照滿族的不同八旗旗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滿族春節互相贈送荷包,除夕夜分發“神紙”,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滿族喫餃子叫“揣元寶”,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p>

    “滿族初一凌晨子時在自家西牆祖宗板下襬設供品點燃韃子香,叩拜祖宗,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讓小孩爬上櫃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晚輩向長輩叩頭請安拜年,女性行跪拜撫鬢禮,姑娘和少婦們則身着盛裝,玩耍嘎拉哈。”</p>

    “滿族過年時歌舞是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據《渤海國記》記載:官民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迴旋婉轉,號曰踏追。”</p>

    “哥哥,什麼是八旗呢?”</p>

    “說起來八旗是清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p>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隨着勢力擴大,人口增多,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建立了黃、白、紅、藍四旗,稱爲正黃、正白、正紅、zlq都是純色。明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爲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創建了八旗制度,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將後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p>

    “實際上這是一個軍事化組織制度,在平時人們從事耕作、狩獵等活動,戰時則應徵爲兵,起源於女真族的狩獵組織-牛錄,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員稱爲旗人,在軍事上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產職能。”</p>

    “清太宗皇太極時,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旗制與滿洲八旗相同。”</p>

    “八旗又有上三旗與下五旗的區別,清世祖福臨爲了加強對八旗的控制,對八旗的順序進行了調整,由皇帝親自控制的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稱爲上三旗,由諸王、貝勒統轄的正紅、鑲紅、正藍、鑲藍、鑲白五旗,稱爲下五旗,此後終清未改。”</p>

    “在侵略中原入關之初即撥給八旗兵丁每人土地三十畝,稱爲八旗兵丁份地,俗稱鐵桿莊稼,沒有土地怎麼辦,跑馬圈地搶唄,規定凡是八旗的壯丁差徭,糧草、布匹永停輸納,惟服兵役,使旗人可以專事披甲出征而不必爲生計而忙碌,成爲職業戰士。”</p>

    “八旗成員的優厚乃至偏袒待遇還延伸到犯法的旗人身上,違法犯罪的旗人享受減刑的特殊待遇,藉此增強旗人對八旗制度的依附和感激。”</p>

    “清初規定旗人不能與漢人通婚,直到光緒二十七年才取消禁令。”</p>

    “入關之後中原的花花世界使得清朝旗人迅速腐化墮落,生活在城市內的很多旗人沒有分配田地耕種只是每月發錢代替,而旗內任職又有限額,造成大量八旗子弟閒散終日,無所事事。以養鳥逛街,唱曲聽戲打發時光,月餉經常被拿去賭博和吸食鴉片,有的甚至人還未到家餉銀就全部花光。”</p>

    “到了晚清八旗軍隊已經徹底失去了戰鬥力,變成老爺兵和公子兵。”</p>

    “而八旗制度初期土地是公有的旗產,糧食由旗人耕種後再由八旗組織分配,旗人是半職業化的軍隊組織,收入主要依靠入關搶掠漢民的財產,而入關佔領天下無人可搶了,就需要由國家負擔全部旗人的一切。”</p>

    “清政府還規定所有旗人不得經商、不得做手工業、不得私營土地、不得出賣勞動力、不得從藝爲伶,因爲這都是下等人做的事情,旗人是領導階層,只管享受就可以了,這些規定嚴重限制了旗人自謀生路的途徑,使他們幾乎完全依靠朝廷的銀錢過活,再有錢的政府也得完蛋,再加上後來各國列強的鉅額賠款,清政府不滅亡是不可能的。”</p>

    “哥哥,今天就是年三十了,應該做些什麼?”</p>

    張子健回答道:</p>

    “東北農村的過年氣氛更濃厚,年前農村還有趕大集辦年貨,祭祖請神送神,殺年豬之說,城市裏已經差的多了,不過中國從南到北,除夕的習俗差不多,都是貼福字和春聯、貼窗花和掛年畫,還有除夕夜的守歲和喫餃子。”</p>

    冬妮婭又好奇地問道:</p>

    “哥哥,除了這些過年還有什麼活動?”</p>

    “東北人不但在除夕子夜時分喫餃子,在初五這天也要喫餃子,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p>

    “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要掛紅燈籠,意味着益壽延年,香火不斷。”</p>

    “東北初一初二不掃地,是不願將好運氣、財氣掃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掃地。”</p>

    “東北人過年最爲講究的是大年三十年夜飯了,一家人團圓歡聚一堂,有說有笑,必須包括所謂的“四大件兒”,即雞、魚、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樣,這頓飯就顯得非常不“地道”,還有小孩子喜歡的煙花和鞭炮。”</p>

    “喫完年夜飯,子女給父母等長輩拜年,要說吉祥話,然後長輩給紅包,叫壓歲錢。”</p>

    “正月裏,農村和城鎮還有自發的踩高蹺和扭秧歌表演活動,城市裏基本看不到了。”</p>

    “然後正月十五過元宵節喫元宵或是湯圓,最後是二月初二龍擡頭,喫豬頭肉,東北整個年纔算過完。”</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