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漫步重生之路 >第231章 評論
    在《地下》這本書中,村上春樹對親歷事件者進行了採訪,包括受害者以及奧姆教徒。</p>

    第一部分是六十多個敘述者,作爲受害者,救助者,地鐵工作人員,作爲親歷事件者,用各自不同的視角,碎片化的記憶影像,拼成整個完整得有些殘忍真實的畫面,是普通人面對災難的正常真實反應。</p>

    村上春樹剋制冷靜地還原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便於讀者更客觀的理解他們的敘述,行爲的出發點。</p>

    面對意外危險,每個人的心理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感受和回憶側重點都不同,是每個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感悟。</p>

    有重在感受和心理恢復過程的人:</p>

    本以爲大家會對罪魁禍首,怨恨滿滿,但其實無辜的親歷者當時困惑複雜的心情是茫然,無助,絕望,懷疑,心痛,不解交織。</p>

    而事後對犯罪者的憤怒也都變成了其次:</p>

    不是心懷怨恨就能支撐自己走出心理陰影,能讓自己走出家門,不再畏懼交通工具。</p>

    怨恨什麼也產生不了,不如將強烈的情感注入“我到底能爲受傷更嚴重的人做些什麼?”</p>

    所以他們會去關心那些傷勢更嚴重的人。</p>

    有回顧和反思當時自己行爲和反應的人:</p>

    加害者的行爲很可怕,親歷者卻遠比自己想象的高尚堅強,即使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隱隱覺得不對,依然下意識地守護自己的位置,也爲了拯救陌生人拼命,迸發出責任感。</p>

    但當他們逃出地鐵站,一邊是人間地獄,一邊一切正常,行人行色匆匆,漠不關心,不禁開始懷疑:袖手旁觀,明哲保身是對的嗎?</p>

    對於在身邊立馬倒下的人,施以援手似乎是下意識的反應,但如果他在離你稍有距離的地方倒下呢?</p>

    舉手之勞的助人爲樂很簡單,如果需要費一些力氣,承擔一些風險才能幫助到別人,是救還是不救?</p>

    也不能說人情冷漠,世風日下,但事件過後,會讓倖存者開始產生懷疑,在這樣冷漠的環境中成長的下一代會是怎樣,也爲自己曾是旁觀者一員感到自責。</p>

    還有一直陷入恐慌,仍無法擺脫的人:</p>

    沙林是那種難以訴諸語言的恐怖,親歷者們幾乎都是獨自承受煎熬,除了至親以外,很難有機會,又有勇氣將感受和恐懼說出口。畢竟親身經歷死裏逃生,看着其它生命在眼前死亡的衝擊太大。</p>

    因爲輕傷者沒有表面可見的傷害,僅有不明顯的非創傷型的身體症狀,以及難於言說的心理恐怖,都是不能爲他人,尤其是職場領導所能理解的。他們會覺得你是故意假裝,甚至以此爲藉口,開除員工。補償也是經過很久,由政府正式出具文件,證明這是勞動傷害,纔有機會得到補償,</p>

    有很多人都在反思,因爲這一事件暴露出的問題:</p>

    天災人禍固然是罪魁禍首,但是爲什麼救護車遲遲不來?爲什麼救援沒有有效開展?爲什麼到了醫院也被拒之門外,難道不是人命關天?</p>

    很多人在此之後才發現:</p>

    東瀛是不具備能迅速,高效響應重大災難的體制,有膽識有專業度的上層結構是不存在的。而且缺乏有魄力的指揮人,應急專家。甚至還有前期不作爲,對於教衆的放任,導致演變成無法彌補的悲劇。</p>

    村上春樹經過採訪後認爲:</p>

    六千多人僅有很少人死亡,被大家譽爲奇蹟的結果,實際上完全是來自災難現場衆人之間的相互幫助,以及堅持不懈的“現場救援”行爲,雖然感人,但是不可取。</p>

    還有很多普通人的一生也因爲這一天改變了,比如劫後餘生對待二次生命的態度和想法,有的人受到毒氣的後遺影響,卻也是改變命運的契機。</p>

    書中第二部分是針對教徒的採訪,更復雜了,畢竟很多人都充滿怨恨:沒有人想去知道兇手的故事和心理,我們不關心。</p>

    你會發現透過村上的文字,他們與普通人偏差不大,就是那細微的一點點,就決定了天翻地覆的不同。</p>

    在這種開放性的思想中,善惡概念的開放超乎想象。</p>

    兇手都是高智商人士,但放棄了思考和善惡判斷,輕易把靈魂交付給組織,就是因爲這樣活得輕鬆,不會困惑,也不會受損,教義已經超越情感,兇犯行兇時的理所應當,麻木不仁,無動於衷,對於普通人來說滿是震驚和不解。</p>

    ……</p>

    再說張子健和冬妮婭,他們一直待在姐姐家裏。</p>

    這時電視裏已經全部都是東京地鐵毒氣事件的實時播報,各種現場的傷亡慘狀,醫院裏的受傷者,還有政府與警察的處理措施和戒嚴等,都是全方位和全面的報道。</p>

    張子健向姐姐和冬妮婭說道:</p>

    “中午了,姐夫不回來,我們到附近的飯店喫午飯吧。”</p>

    “還有看來東京富士山這次是去不了,我們的機票已經買了,是二月十六日的,東京直飛冰城。”</p>

    “東京現在很亂,這兩天我們就貓在家裏當宅吧。”</p>

    姐姐和冬妮婭一致同意,外面的世界太危險,還是家裏安全。</p>

    於是三個人步行來到附近的拉麪館,叫了三份拉麪以及一些小菜。</p>

    飯店裏人不多,但是都在談論東京地鐵的毒氣事件,電視裏也是反覆播放相關事情。</p>

    他們一邊喫飯一邊看電視報道,這時電視裏一個頻道正在播放張子健在秋葉原地鐵站的英雄事蹟,還有迷糊不清楚的監控錄像,媒體的能量和效率比警察廳都強大。</p>

    主持人敘述完地鐵站裏張子健的壯舉後,電視裏接受訪談的各個專家和教授開始評論和評價,挺有意思。</p>

    第一個專家說道:</p>

    “這個神祕人身份不明,但是根據錄像和目擊者分析,一定是亞裔人,因爲從體型和身高體態觀察,他是黑頭髮,用紗巾蒙面,衣着打扮不太像東京本地上班一族,紗巾和風衣的款式在東京商店裏有賣的,估計不是東瀛人就是韓國人甚至可能是中國人。”</p>

    專家的話說了等於白說,地球人都知道。</p>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址:</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