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大康的鹹魚生活 >第二百四十一章 楊二嫂買蜂窩煤【第八更!求訂閱!求月票!】
    大雪封城並不是對每個人都很煩惱的。

    那些家裏有條件燒木炭的人,覺得呆在家裏還挺好的。

    喫喫喝喝,什麼都不用做……不,和小姐姐們赤誠相待一番,樂趣翻倍。

    但是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世界,有錢人肯定只是極少數的一批人。

    大部分的人還是需要爲生活奔波。

    比如在這大雪一天接着一天下的時候,人們就更要考慮今年過冬的食物、過冬的衣物、還有同等重要的過冬的燃料。

    今年的大雪下得頗有些瘁不及防。

    十一月中旬下了幾天小雪,在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忽然就是天降暴雪,然後一路下到了今天。

    不知不覺大雪都已經下了十天有餘了。

    氣溫下降得真是聳人聽聞,沒有穿兩件棉衣和披上袍子,根本沒辦法出門。

    這還是說的在城裏轉悠。

    出城的話那就更不用去想,就憑普通人現在的裝備,都走不出二十里就得凍死在路邊。

    也幸好皇帝仁慈,苗大人幹練,讓那些本來修繕河道、城牆和道路的工人們,每天都清理大量的積雪,這才讓老百姓能出家門,到處去買點東西。

    許多人家其實早已經準備好了木頭、木炭或者煤炭。

    但看着現在的這個樣子,恐怕大雪還得再下一段時間,到時候家裏的這些取暖燃料根本就不夠。

    不僅僅很多老百姓在發愁,許多居住在城裏的禁軍家屬們也在發愁。

    楊二嫂便是虎賁衛一個普通禁軍的妻子。

    大康朝對於州府守備軍可能會苛刻一點,但對於邊軍是極好的,畢竟要靠人家守衛邊疆。

    可待遇最好的,還是要屬禁軍九衛。

    他們不但捍衛京畿地區安全,更是帝國主要的野戰部隊。

    特別是傳統的禁軍六衛,不但每年必須要輪值各大邊疆,而且凡是哪裏有風險就會派他們去哪裏。

    總數不到二十萬的禁軍九衛,便是帝國武裝力量的根基所在。

    所以朝廷對他們最大方。

    比如楊二嫂的夫君,不過是虎賁衛的普通兵士,但每個月俸祿錢達到了二兩白銀。

    除此之外,每個月還發給米一石、鹽一斤、醬菜三斤、春冬衣物鞋襪各一套,冬天還會額外給予煤炭兩百斤。

    禁軍衛士一個月只休沐四天,平日裏喫飯都在軍營裏,衣服也都穿禁軍衣飾,所以這些米鹽醬菜和衣物等等,都是家裏人享受了。

    沒有最能喫的男人在,基本上這一石米夠得上一家四五口人喫,實在不行去外面買點也不會花多少錢。

    一年下來,存下十多兩銀子是很容易的。

    衣服這些就更實用了。

    連女人有時候都能改一改來穿,老人和小孩更是可以。

    還有些家裏人少的,直接把衣服拿出去賣掉,也能賺得一筆小錢。

    現在京城裏至少有幾十萬人,穿着的都是禁軍發給的衣褲鞋襪。

    比如現在冬天的時候,穿着禁軍發的衣褲鞋襪就是要暖和不少。

    禁軍將領和朝廷其實都知道這事兒,但他們並不管這些雞毛蒜皮的東西。

    法家學子更是認爲,這是人家家屬自己的選擇,只要不是軍用物資,朝廷不應該干預。

    軍中將領私下裏說起,也覺得這些小恩小惠能更好的照顧禁軍將士的家人,讓他們對禁軍產生依賴感和榮譽感,從而更能敦促禁軍將士們努力表現,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

    因爲上面所說的,僅僅是最低級的普通禁軍將士駐紮在京畿地區的收入。

    一旦他們發生了輪值,去西北、東北和北方,那麼每個月還有額外的二到五兩銀子補貼。

    平均每兩年會輪值一年,背井離鄉,說辛苦是辛苦,但能賺這麼多補貼,大部分禁軍將士還是滿意的。

    就跟粑粑所言一樣,只要你錢給到位了,那麼委屈就少了。

    另外大家都喜歡去北方輪值,北方的乞顏族分成上百個部落,互相之間內耗嚴重,根本威脅不大。

    況且北方的大同府、太原府、真定府就在離家不到五百里的地方,基本上和家鄉一個氣候,而且換營駐紮也不用長途跋涉十幾二十天。

    哦,對了,西北最遠的嘉峪關、東北最遠的錦州城,最快也得一個多月纔到達。

    而這兩個地方,也就是一個月拿五兩銀子補助的駐紮場所了。

    幸好大康建國百年以來,對禁軍的素質抓得很嚴,給的待遇又是高人一等,所以即便是去這麼遠的地方,禁軍們也沒有什麼怨言。

    那些發出怨言的,每次回來之後便會被清理出禁軍的隊伍,直接淪爲平民,到時候一家人的生計都成了問題。

    恩威並施之下,禁軍六衛的戰鬥力稱得上很強。

    在草原上不敢說和那些強大的部落平分秋色,但他們要是在內地防守和軍隊作戰,一般都不會輸。

    ……

    回到楊二嫂的身上來。

    她家裏人不少,除了公婆之外,還有三個孩子,大的七歲,小的才一歲。

    因爲這個緣故,家裏的開支就必須要注意,不能大手大腳的花,免得坐喫山空。

    楊二嫂也是一個勤快的人,平日裏公婆幫着帶孩子,她就料理家務,雖然不算富裕,可也日子過得順順利利的。

    以前每年冬天,都是十二月上旬開始發放煤炭,由自己相公去內務府的庫房挑回家。

    兩百斤的煤炭雖然不多,可如果節省點用,冬天是不用買多少煤炭的。

    但今年不一樣,前兩天相公回家的時候並沒有帶回來煤炭,而是帶回了兩百文錢,吩咐自己今天去惠寧東坊大街口購買一百塊蜂窩煤。

    相公說,這便是今年朝廷給的冬天燃料,效果很好,比之前的煤炭要好。

    稍微麻煩一點的是今年不再發放,而是直接發錢給禁軍將士們,讓他們自己買。

    從來沒有聽說過蜂窩煤的楊二嫂,卻也只能按照吩咐,一大早的便出了門。

    和她一道出來的,還有幾個街坊鄰居婦人,她們都是聽了朝廷衙役們這兩天的解說,想去看看蜂窩煤到底是什麼東西,居然吹噓得那麼好。

    還沒走到惠寧東坊大街口,楊二嫂等人便發現了至少上千人圍在了一起。

    湊近去一瞧,卻是在大街口的沿街商鋪門口,一字排開了二十多個火爐子,每個爐子上面都放着一口大鍋,鍋里正燒着滾燙的熱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