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大康的鹹魚生活 >第一百五十九章 劉仁懷進京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寒冬臘月。

    每年到了快春節的時候,京城裏一向是最熱鬧的。

    因爲各地的官員們都會陸陸續續進京。

    有的是爲了公務,有的是爲了跑門路……各種原因都有。

    官員們來到京城裏,肯定不可能是一毛不拔,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額外的收入。

    這些人發財了,自然不能忘記在京裏的上官們。

    於是喫喝玩樂、風花雪月的場面就是非常的熱鬧。

    這肯定是非常不好的陋習,可這種陋習,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以後也有,永遠都不可能完全斷絕。

    而且在這古代,大家都要講究一個體面。

    那些法家子弟們在這方面都不算多麼苛刻,只要你的錢不是貪腐和靠着剝削老百姓得來的,他們一般都視而不見。

    所以其實這些官員們大部分都是接受的商人們的孝敬。

    他們都不用給商人牟取太多的好處,只要不卡着商人們的生意,同時爲他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方便,那就足以讓商人們感激不盡了。

    今年比起往幾年來,還有一個最大的變化。

    那就是劉仁懷入京了!

    對!

    就是江南總督劉仁懷,這個天下第一總督!

    之所以說是最大的變化,是因爲江南總督劉仁懷,在五年之前入京過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京城過了。

    倒不是他犯了什麼錯,或者是朝廷不願意他入京,而是天下每一年都遭遇了災害。

    不是天災,就是人禍

    比如是大洪災、蝗災、河道堤壩崩壞、漕運糧食被偷賣、倭寇入侵……等等。

    江南是大康賦稅的第一場所,沒有江南的物資來支援,帝國將會迎來極大的困難。

    而劉仁懷坐鎮江南,則是一切賑災和支援的最大保障。

    也正是由於他殫精竭慮的策劃,帝國纔得到了衆多的錢糧支援,一次又一次的渡過了難關。

    當然最慘重的還是去年倭寇的入侵,不但把浙江和福建交界處打得破碎不堪,而且三分之一個江蘇,也同樣被禍害得不淺。

    這一切的善後工作,還有災後重建工作,也只有在江南一言九鼎的劉仁懷才能做得了。

    事實上,劉仁懷做得非常好,才過了一年時間,今年的江南就已經恢復得七七八八了。

    但是問題也來了。

    江南想要徹底的恢復,肯定不是一年就能做到的。

    哪怕是劉仁懷,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按理說,劉仁懷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前,他都會和之前一樣,不入京,不浪費時間的啊。

    偏偏在今年的臘月,劉仁懷便公開的入京了,這代表着什麼?

    京城裏面,從來都不缺民間文淵閣閣老們。

    高談闊論朝堂大事兒,向來是京城老少爺們的傳統。

    大家爲這個事情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觀點便是,劉仁懷要入閣了!

    誠然,現在不是劉仁懷入閣的最好時機。

    首先是京裏的大佬們沒有給他騰出位置來。

    四位丞相里面,鍾昶和馬浩秋正是經驗最豐富,最有能力處理手頭事務的人。

    葛松道就不用說了,去年剛剛纔頂替犯事兒的南宮忌入閣,未來十年都不可能挪位置。

    年齡最大的正丞相曹儀,本來其實也可以退的,可這幾年大康處於多事之秋,沒有把朝廷打理好之前,曹儀不可能走人。

    不然落下這麼一個大的爛攤子,誰擔負這個責任?

    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增加一個丞相,畢竟當今皇上的爺爺當政那時,最多時一共有七個丞相,現在加了劉仁懷一個,都才只有五個而已。

    但這麼做起來,總覺得讓人有點尷尬。

    依照劉仁懷的能力、威望和資歷,只要他一入京,就應該是名正言順的直接升任閣老,成爲副相,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多增加一個。

    要增加,也是別人增加纔對。

    不然你豈不是侮辱了人家天下第一總督劉仁懷?

    但是呢,事情不能只從一個方面來看。

    現在絕對不是劉仁懷入京的最好時機,但如果你看到了皇帝的處境,以及他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明白一些緣由了。

    皇帝想要立太子,但朝廷大臣們堅決不同意,所有的丞相、大學士、尚書、將軍們都反對。

    這就有點尷尬。

    景和帝自己肯定不可能和大臣們對着幹,那會極大的損害皇家和朝廷的聲譽。

    況且他又不是那種硬剛到底的人。

    所以在看到大家都不贊同的情況下,皇帝就像要找援軍。

    找誰呢?

    這個天下,有誰最合適呢?

    其實有兩個人。

    一個叫苗炎,另一個叫劉仁懷。

    苗炎是帝京府府尹轉任漕運總督的,自身又是法家重臣,無論是威望還是資歷,在天下都是數得上號的。

    否則皇帝也不會把整頓漕運的重任交給他。

    如果是苗炎回來,跟皇帝一條心,那麼皇帝無疑會多很大一股助力。

    至少在京城裏面來說,長年擔任帝京府府尹的苗炎,有着崇高的聲望,他能帶動許多人的傾向。

    可問題在於,苗炎本身就是堅決反對景和帝提前立太子的,他甚至早就上了一份奏摺,叱責景和帝不講規矩、隨心所欲、“實乃庸君之像”。

    好吧。

    這樣的刺頭,景和帝根本不敢招惹。

    所以景和帝能找的援軍,只剩下了劉仁懷了。

    說起劉仁懷和景和帝的關係,遠遠沒有什麼君臣之間那麼簡單。

    景和帝就位的前一年,先帝就進行了一次科考,那一次的科考狀元叫做鍾昶,也就是現在的那一位副相。

    然後景和帝即位的第一年,按照慣例,皇帝第一年登基,會有一個“恩科”。

    就是加一場科舉考試。

    而景和一年恩科考試的狀元郎,他當年只有十五歲,名字就叫做劉仁懷。

    看看吧!

    劉仁懷就是天子門生,而且是第一個,絕對是景和帝嫡系之中的嫡系。

    這個第一的意義非同尋常,恐怕也是最開始劉仁懷官運亨通的最主要因素。

    但劉仁懷自己也很爭氣,一路在翰林院、大理寺、六部歷練十年,然後外出任職知縣、知府、邊塞將軍、布政使、巡撫……最後直到成爲江南總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