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真的是撿漏王張易王莉 >第四百八十六章 洪武年間官窯青花
    “這些青花瓷器,做工精良,或爲明代官窯精品,或可鑑定!”

    或可鑑定?

    官窯?

    精品?

    怎麼可能?

    張易感覺,難以置信。

    這個地方,怎麼可能會有官窯青花瓷?

    從這個人的裝備來看,的確是那種專業下海打撈海撈瓷的人。而海撈瓷往往都是外銷瓷,一般情況下,根本不會出現官窯瓷器。

    要不然,唐大元也不會說,他對海撈瓷不感興趣的話。

    如果海撈瓷值錢,他怎麼可能不感興趣?

    但如果這海撈瓷是官窯,又是精品,那就大不一樣了。

    明代青花,雖然不如元青花的名頭那麼大,但是,早期的明代青花瓷與元青花是非常相像的,藝術風格很有元代遺風。

    官窯青花,即便是海撈貨,依舊非常值錢的。

    但,話說回來。

    海撈瓷有官窯嗎?

    對此,其實相關的專家都有過研究。

    一般情況下,大都認爲,海撈瓷都是外銷瓷,外銷瓷都是民間生產,與官窯瓷器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而海撈瓷當中,發現的有款識的瓷器,往往也都是民間仿官窯的瓷器。

    這也是海撈瓷價格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天價古董,往往都出產於官窯。

    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

    張易腦海當中突然出現這個聲音,說張易面前這些瓷器,可能是官窯精品青花瓷,與張易以前從書本上看到的知識,有着非常大的分歧。

    官窯精品,都是給皇宮用的,怎麼會出現在這個地方?

    有這些疑問。

    張易小心翼翼地拿起其中一件瓷器。

    有雙耳,有龍紋。

    暫且稱之爲,雲龍紋雙耳瓶。

    這件青花瓷的做工,的確非常精美。

    而且,青花花色發灰,胎體非常的厚重,這些其實都是元青花的特點。但是,瓷瓶的底部,卻有着“大明洪武年制”六字款。

    洪武年間,是明代初期,也就是朱元璋那時候的瓷器。

    也怪不得,看起來像元青花。

    明代初期,青花瓷燒造,承接元代的製作方法,自然與元青花相像。

    而這幾件瓷器當中。

    除了一件青花釉裏紅的瓷器之外,其他的,全都是青花瓷。而且,特點上都十分的相似。應該都是洪武這一個時期的。

    另外。

    雲龍紋雙耳瓶上,用的是五爪龍。

    這就更證實了,這也的確是一批洪武時期的官窯瓷器。

    爲什麼?奇書網

    因爲,明代瓷器,對龍紋的規定非常嚴厲。

    民窯瓷器可以用龍,但是,絕地不能用五爪龍。五爪龍紋只許皇家使用,民間誰敢使用,那是僭越,是會殺頭的重罪。

    但是。

    問題來了。

    朱元璋那時候的官窯瓷,爲什麼會出現在海上,並被後人打撈出來?

    明初,在政策上是有海禁的。

    但是。

    海禁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是一紙空文。

    沿海地帶的海上貿易往來,還是非常頻繁的。如果發現一條沉船,是明初的商船,攜帶一些民窯的瓷器,這很正常。

    但是,官窯瓷就好像不太對了。

    這一點。

    張易搞不清楚。

    所以。

    他以右手食指,觸碰雲龍紋雙耳瓶。

    接下來。

    他的腦海之中,立刻傳來一個聲音。

    “請問,是否鑑定?”

    “鑑定!”

    張易心中暗道。

    與此同時。

    方依依也拿起了一個青花瓷盤,比較小的那種,應該是一種杯盞的盞託。邊緣是蓮花紋的,她看得也非常仔細。

    而這邊。

    張易的腦海之中,再次傳來聲音。

    “明代洪武年間雲龍紋雙螭龍耳瓶。”

    “明初,朱元璋下令,在景德鎮珠山設立御窯廠,成爲明代景德鎮最早的官窯,洪武朝的青花花瓷製作都帶有元代遺風。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盤、折腰碗爲多,大都沿襲元未舊制;青花色澤偏灰,胎體厚重;圖案裝飾線條粗疏豪放,改變了元代層次多,花紋滿的風格,趨向多留白。”

    “此雲龍紋雙螭龍耳瓶,畫風頗有元代風格,青花不如元青花那麼濃翠,這其實是,元末明初的戰亂,導致中斷了進口青料的來源,青花燒製,不得不採用含鐵低,含錳高的國產青料所造成的。”

    “另外,此青花圖案,簡練流暢,豪放生動,雲龍紋的龍紋形象不如元代那般兇猛,這也是明代人審美的變化,而五爪龍爲官窯特用,雲紋呈品字形排列,這些,都是爲明代洪武年間官窯精品的特徵。”

    “因此,此明代洪武年間雲龍紋雙螭龍耳瓶,確爲明代洪武年間的青花瓷官窯精品!”

    “此外。”

    “明代初期,在貿易上,雖有海禁,但是,走私貿易依然火熱。不過,此洪武青花瓷,卻並非走私貿易之物,之所以出現這種洪武青花官窯瓷器,其實,與明代當時的朝貢貿易有着密切的關係。”

    “當然,古代的海外貿易,有許多朝代,基本上都是以朝貢貿易爲主,而這種畸形的貿易方式,一直延續到清朝中期。”

    “什麼叫朝貢貿易?”

    “其實,就是海外諸國把它們國家的特產,以貢奉的形式輸送明代的朝廷,明代的皇帝再以賞賜的方式回贈物品。”

    “但是,這種貿易關係,並不是以價值多少來進行的等價交換,而是爲體現出明代朝廷爲中心的皇權優越感,所以,常常是簿來厚往。比如,海外諸國帶來的特產,也就值百兩銀子,但是,明朝爲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就會給海外諸國價值幾百,甚至上千兩白銀的回贈,以體現自己大國的優越感。”

    “而這種畸形的貿易方式,甚至搞得明朝財政十分緊張,最後,就不得不以勘合的形式限制外國前來貿易的次數。”

    “在朝貢貿易的時候,明代皇家賞賜海外諸國的瓷器,當然都是官窯的瓷器精品,用以體現皇恩浩蕩,宣恩域外。”

    “所以,海撈瓷裏出現官窯,其實並非不合理。這正好體現了明代朝貢貿易的存在方式,是以明代皇家施恩天下來進行的。”

    “因此,此明代洪武年間官窯青花雲龍紋雙螭龍耳瓷瓶,雖爲海撈瓷,卻並未商貿外銷瓷,而是朝貢貿易瓷器,保存完好,實屬難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