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南明之紹武大帝 >第0387章 孫可望降清
    就在朱聿鐭在南京整頓朝政和籌劃攻打臺灣的時候,李定國、劉文秀也分別在武昌、貴陽厲兵秣馬,籌集糧草,隨時準備聽從朱聿鐭的號令,發動北伐。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衆叛親離,損兵折將,最終走投無路的孫可望決定向清軍投降。

    吳三桂在川黔一帶和殘明餘孽廝殺一年有餘,未進寸步,他無法向清廷交代。而就在吳三桂刮腸搜肚,思考着應對清朝順治皇帝的責問的時候,孫可望率兵五千多人來降,對於孫可望而言是謀得了一條活路,對於吳三桂而言,那就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孫可望投降了吳三桂,那端的是讓吳三桂是歡喜得屁稀,連夜就派人往北京送信報捷。

    如果說孫可望的投降讓吳三桂又大大的立了一功的話,那對於清廷而言就可以用如獲至寶來形容了。

    爲啥這樣說?

    首先,孫可望是永曆朝的實際最高統治者,都說他是永曆朝的曹操,那就想一想,如果在三國的歷史上,突然有一天,在孫權沒有做任何策反工作和任何軍事壓力的情況下(給孫可望軍事壓力的是李定國),曹操突然就主動向孫權投降了,孫權能不高興的屁稀嗎?

    孫可望的投降那是毀三觀的,清廷可以拿這個做大肆的宣傳,啥叫正統?孫可望的投降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其次,對於大西軍中的情況,比如說那支人馬戰力最強,大西軍在雲貴的布放特點,別說是在清廷之中,就是縱觀天下,還有誰能比孫可望更清楚嗎?

    孫可望是大西軍的總盟主啊!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孫可望在大西軍中的威望。

    如今大西軍的總盟主都投降了,你們這些大西軍的將士們還跟着李定國、李文秀和朱聿鐭瞎混個啥?

    投降纔是唯一的出路。

    順治得了這寶貝,連人都沒有看到,首先甩出了一頂“義王”的爵位。

    就這個王爵的封號就可以看出來順治的水平那是相當的高。

    孫可望是義王,那歷代農民起義不都是以“義”字爲感情聯絡的紐帶嗎?

    這就是準備坐等大西軍土崩瓦解!

    這是順治的第一招;

    緊接着,順治立刻甩出了第二招,請“義王”進京,共商平定天下的大計。

    在這裏,順治再次體現出了他的高水平。

    孫可望進京的時候順治派出了由簡親王濟度和安親王嶽樂組成的高規格的接待隊伍。

    那一天,整個北京城是旌旗招展,鑼鼓掀天,人山人海。

    簡親王濟度是濟爾哈朗的第二個兒子;

    安親王嶽樂則是當年跟着豪格征討張獻忠的副將,據傳言,張獻忠就是死在他手裏的。

    這兩位親王是八旗軍中的後起之秀,他們出來迎接孫可望,那其中的含義是十分值得玩味的。

    如果說濟度是爲了體現清廷對孫可望的重視的話,那嶽樂的在場分明就是在說孫可望已經不計殺父之仇的前嫌了。

    當然,這還不能體現順治的高水平的。

    體現順治高水平的地方在孫可望踏進北京城的時候是沒有剃髮的,並且還穿着明朝的官袍。

    這是啥意思?

    這不就是宣傳滿漢一家親嗎?

    孫可望得到了他意想不到的好處,當即就向順治投桃報李。

    首先他將大西軍中的各種情況,各種人際關係,誰和誰是親舊,誰和誰是友人,誰和誰因爲什麼事發生過什麼矛盾,和盤托出。

    然後,他又將大西軍在雲貴的佈防特點,這裏,或者哪裏大概有多少人馬,哪裏是大西軍的屯糧之所,大西軍的家眷主要在分佈在那些城鎮,畫圖表明。

    最後,他還告知清廷,他留在吳三桂軍中人馬,那些人可以給清軍作嚮導,說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是孫可望做夢都沒有想到,就在他降清,離開成都往北京去的第二天,他的親信部將賀九義領着麾下的兩千多人,以操練爲名,突然離開成都,往貴陽而去。

    賀九義雖然是孫可望的親信,但是他不願意投降吳三桂,更不願意投降清朝。

    就在賀九義得知孫可望投降的第二天,那就悄悄派人去了貴陽,聯繫了劉文秀,說明了情況,希望劉文秀能出兵接應。

    劉文秀不顧身邊人的勸阻,毅然決然率領第十三軍和第十四軍北上接應賀九義。

    就文秀之所以毅然決然的去接應賀九義,那是因爲他和賀九義是同生共死的老朋友。

    當年張獻忠還在世的時候,賀九義因爲沒有壓住陣腳,失了陣地,張獻忠要將其斬首示衆,正要開刀問斬的時候,正好被劉文秀撞見。

    劉文秀讓劊子手刀下留人,他自己到張獻忠的面前誒賀九義求情,最後勢賀九義被打了八十軍棍,劉文秀被打了五十軍棍,賀九義才活了一條性命。

    後來,在瑪瑙山之戰中,張獻忠被左良玉偷襲。

    領着左良玉來偷襲張獻忠的是一名投降了明朝的農民軍將領劉國能,他對農民軍的作戰、佈防的特點特別的熟悉,輕而易舉的就殺進了張獻忠的大營。

    劉文秀爲了保護張獻忠,拼死廝殺。

    張獻忠雖然脫險,但是劉文秀陷入了重圍,並且身邊的親兵親將都損失殆盡。

    劉國能一看被圍住的是劉文秀,哈哈大笑——劉文秀直到今天都忘不了劉國能那猖狂的大笑——喊道:“溫甫賢侄,快投降吧,國能叔我保你升官發財啊!”

    而就在這個時候,原本已經殺出重圍的賀九義領着十餘名心腹兄弟,翻身殺回,將他救了出去。

    殺出重圍的時候,只剩下劉文秀和賀九義兩個人,並且兩人都身受重傷。劉文秀的傷比賀九義要重,已然失去了意識。

    賀九義背,不,不能用背,因爲賀九義自己也是在地上爬着,拖着劉文秀和張獻忠會合了。

    從此以後,劉文秀和賀九義成了生死之交。

    劉文秀接應到賀九義的時候,賀九義正被夏國相的軍馬追擊。

    兩軍相遇,一陣廝殺,殺退了夏國相以後,兩位久別的生死老友緊緊的握住了雙手。

    當即,劉文秀任命賀九義做了第十四軍的軍帥,他自己兼任第十三軍的軍帥。

    在賀九義迴歸之前,第十三、十四軍都是由長史領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