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之村花的致富路 >第210章 211,桑基魚塘
    在這個糧食爲重的時代,酒可能會相對雞肋一些,不是過年過節不是迎親接友一般不會有酒,但酸菜、菜乾等就絕對是生活必需品。

    但市裏就這麼幾家供銷社,這麼幾家工廠和國營飯店,根本就消耗不了太多。而現在也不允許私人買賣。

    “還是要走出去。”

    不管是酒還是菜類都要走出去。

    外省、北方有更廣闊的市場,有更大的需求。但從南到北是需要勇氣的。合作社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抿抿嘴,低下頭。

    不敢。

    從石河村到市裏就已經用盡了他們所有的勇氣,除了郭杜鵑,其他人連省城都不敢去。太遠了,擔心人生地不熟的被欺負了,更擔心一不小心就回不來了。

    他們識字不多,有時候連地名都認錯,坐錯車也是常有的事。在本市,還能自己回來,要是去到外省......他們還真不敢肯定自己能回來。

    “我想出門去看看。”郭杜鵑一直想要去外面看看,“可能去不了北方那麼遠,但我想,附近市附近省還是可以的。”

    雖然郭杜鵑是土生土長的姑娘,但她跟着張川學習,眼光逐漸開闊,看的更遠更高。也因爲去過市裏、省裏,經歷多了,見識廣了,膽量也就大了。

    看安國邦和安四叔等人把希望寄託在郭杜鵑身上,安荔濃提醒他們,“別忘了,我們還有其他的優勢可以利用起來。”

    “什麼優勢?”

    “來自全國各地的知識青年們。”

    安國邦愣了一下,“啊?”

    大家都沒想到安荔濃說的是那羣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人。因爲石河村偏遠偏僻,還偏窮,所以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知識青年因爲各種原因來到石河村,希望在這片廣闊的田地有一番大作爲。

    一開始,本地人也是熱烈歡迎的,都希望知識青年能夠帶領他們走向富裕。但是,現實很傷人。

    知識青年的學識有多少大家不知道,但幹活是真的不行,拖後腿太嚴重。

    幹活不行,事兒還多,大家慢慢的從開始的歡迎、敬佩、感激到現在的鄙視、嘲諷、瞧不起。

    安四叔搖搖頭,“他們不行。幹活不行,思想也不積極,事兒更是一茬一茬的多如牛毛。”有時候,看着就煩人。

    “地裏的活,知識青年肯定不如我們本地人,這是必然的。但我們不能因爲他們不會幹農活,就否定他們其他的優點、優勢。”

    “我們應該揚長避短,發掘發揮他們的優勢,利用他們的優勢。至於幹農活不行,那就不幹農活唄。”

    安四叔疑惑,“不幹農活,他們喫什麼?”

    “其他的呀。例如推銷。”

    “我們讓他們回自己的城市推銷我們的酒、酸菜、菜乾,拿工分、提成。推銷越多,工分就越高,他們分到的糧食和錢也越多。我想,應該沒有人會拒絕。”

    相對於農活,安荔濃相信知識青年們肯定會更願意出門推銷。

    “他們從城裏來,對城市熟悉,而且家裏肯定有親戚朋友在不同的工廠上班,推銷起來也比我們要容易更多。”

    安國邦和安四叔對視一眼,覺得可行,但又不敢輕易嘗試。

    都怕出事。

    怕這羣青年一去不回。

    畢竟,他們都明白,這羣知識青年們做夢也想回到城裏去。

    思來想去,安國邦不願意放棄這個機會,“我找他們談談。或許,他們不願意?”安國邦自己就笑了,想也知道不可能的。

    那羣人,想離開都快想瘋了。

    安國邦去找知識青年們聊天,讓他們覺得自己有人脈有能力能推銷成功的就報名。畢竟,想要拿工分和提成,就要把酒和酸菜、鹹菜等成功推銷出去。

    “想清楚再報名。出門一趟最少十天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如果拿不到推銷的工分和提成,又沒有下地掙工分,那你們就只能喝西北風。”

    “好好想想,明天到我這報名,我給你們開介紹信。”

    有人想立刻報名,有人考慮衡量中,有人覺得應該先給家裏打電話或者發電報問問......安國邦在平靜的水面拋下一顆大石頭後離開,忙着呢。

    安荔濃也收到了大石小石寄過來的信,還有夾在信紙裏的幾毛錢。安荔濃笑了笑,“兩個憨憨。”

    看着信,安荔濃心口暖暖的,被人惦記的感覺真好。

    兩個石憨憨告訴安荔濃,他們放學後偷偷糊火柴盒賺錢,以後就能給安荔濃買很多很多的糖。

    “真好。”

    安荔濃很奇怪,以楊雪晴的聰明怎麼會教出兩個憨憨來?

    大石小石在信裏說,他們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喫肉了,突然喫到安荔濃寄回去的肉就特別的超級的高興。

    到底是有多高興?

    就‘高興’兩個字就寫了一行。安荔濃數了數,竟然有七個‘高興’。

    果然是孩子。

    難道‘高興’兩個字寫多了,就能更高興?

    就這張信紙,安荔濃就能想像到兄弟兩人頭碰着頭的趴在桌子上寫信的情景,你寫一句,我寫一句。

    大石的字明顯比小石的要更好一些,語句也更順暢。說話自帶‘小大人’的語氣,讓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哥哥。

    而小石更孩子氣一些。想到什麼寫什麼,還有好幾個錯別字,然後被大石改了過來。一封信塗塗抹抹好幾處,安荔濃吐槽,“就不能換一張信紙......”然後,很無語的發現自己看錯了,因爲這信的最後一行用括號標明:看背面。

    翻過背面,是卷抄過的信,沒有了錯別字,也沒有了塗塗抹抹。

    安荔濃真的哭笑不得,“節省。”

    更多的是暖心,連一張信紙都捨不得浪費的石憨憨,竟然給她寄來好幾毛錢。錢雖少,但情義千斤重。

    安荔濃決定給石憨憨寄一疊信紙,讓他們想寫就寫。

    不過,大石小石的信讓安荔濃更加堅定了讓石河村的酒、酸菜、菜乾走出去的決心,走出去的想法絕對是正確的。

    大石小石生活在京市,都缺肉缺菜,更不要說別的地方。

    把石河村的農作物送出去,送到更遠,應該能成爲石河村的一個發展方向,應該能帶動石河村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更好的收益。

    京市宋家有兩個工人,也只有兩個孩子,但也要好幾個月才能喫一次肉,平時蔬菜也不多,那別的人家呢?

    會不會更需要菜和肉?

    甚至酒?

    安荔濃撐着下巴,深思,石河村不缺酒,不缺菜,但他們是不是可以在酒、酸菜、菜乾上再加上一個肉?

    臘肉、肉醬......那個更好?或者兩個都可以增加?

    臘肉保存的時間長,也方便運輸......安荔濃的手在桌面上輕輕的敲,‘叮咚,叮咚’,“可以。”

    安荔濃一巴掌拍在桌面上,“啊。疼。”

    “呼呼。呼呼。疼死我了。”安荔濃看着發紅的手心,疼得眼淚都出來了,“可以建議增加臘肉。”

    肉醬也可以。

    香菇肉醬、菜乾肉醬,應該比酸菜更受歡迎。

    但是,肉哪裏來呢?

    城裏人喫不起肉,一是因爲窮,二是因爲沒有票,三是因爲供銷社沒有。而鄉下......鄉下可以養。

    個人不能養,但村委會可以。

    以村集團的名義養豬、雞、鴨,還怕沒有肉嗎?還會缺肉嗎?

    “小荔枝,你在想什麼?”安國邦的大手掌在安荔濃眼前晃了晃,“信裏寫什麼了?”

    “沒什麼。”安荔濃搖搖頭,然後問安國邦,石河村能不能養豬養雞?

    安荔濃記得她曾經在農業博物館裏看到過‘桑基魚塘’的介紹,聽說,粵地區的很多人家是靠着‘桑基魚塘’發展起來的。

    ‘桑基魚塘’是種桑養蠶和魚塘相結合的一種生產模式,對於72年來說,新穎又遙遠。但同時也是一個機遇。

    就看安國邦和石河村人敢不敢?

    什麼是‘桑基魚塘’?

    ‘桑基魚塘’就是在魚塘邊上、魚塘附近種植桑樹,以桑葉養蠶,用蠶沙、蠶蛹等作爲魚的飼料,然後塘泥再成爲桑樹的肥料,形成塘邊種桑,桑葉養蠶,蠶蛹餵魚,塘泥肥桑的環形圈。

    互相利用,互相成全,以達到魚蠶雙贏的效果。

    安國邦第一次聽‘桑基魚塘’的說法,“我們的魚塘邊上也種了果樹啊。”在石河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小魚塘,魚塘邊上不是種了桑樹就是種了龍眼樹或者楊桃樹、芒果樹等等。

    不過,養蠶的人家不多。

    養蠶不僅需要大量的精力,蠶還容易死,而且死就是一片,常常讓人血本無歸。慢慢的,養蠶的人家就少了。

    特別是糧食緊缺的時代,蠶絲再貴也沒有糧食重要。

    “爸,桑不僅能養蠶,桑葚還能釀酒。”

    這正好是他們需要的。

    “小荔枝,你再說說,說得更詳細一些。”安國邦拿出筆來,像個好學的小學生,認真又耐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