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江山美人 >第三百零八章 司馬懿
    王府後園之中,雷雲面帶笑容地望著跪在地上的年輕文士,心中對其來意頗感意外……

    這年輕文士生得濃眉闊額,五官俊朗;眉宇之間既有一絲文人的清雅之氣,又透露出一股屬於年輕人的輕狂與不羈,給予人一種剛柔並濟、清冷睿智的感覺。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西晉王朝奠基人之一的司馬懿!

    說起司馬懿,恐怕但凡對三國這段歷史有些瞭解的人便不可能不知道此人……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因其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爲河內郡),故司馬家族成爲世代居住在此地的豪門大族。

    司馬懿的父親叫做司馬防,共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時人稱爲司馬八達,按照長幼排序司馬懿在八人之中居次。

    司馬懿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爲上計掾(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徵辟他到府中任職,可出身名門大族的司馬懿一來是審時度勢不願出山,二來也是根本就瞧不上曹操這個閹宦之後,故而便藉口自己有風痹症,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隨後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結果見司馬懿躺在那裏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其也因此暫時矇混過關。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恢復了丞相制並自己做了丞相,隨後使用強制的手段徵召司馬懿爲文學掾。行前曹操還特地對使者說,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牀上不出仕,便將他逮捕。司馬懿聽說後非常畏懼,只得老老實實地就職,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而據《魏略》則記載,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爲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柺杖去見曹操爲其效命。

    在將司馬懿召到麾下之後,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裏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爲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司馬懿也處處小心謹慎,勤於職守,做起事來非常用心,常常廢寢忘食,故此也漸漸打消了曹操的疑慮。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當時司馬懿每次參與謀劃,都有奇策,所以爲曹丕所信任和重用,與陳羣、吳質、朱鑠並稱“四友”。後司馬懿轉任軍司馬,建議屯田解決糧食問題,得到曹操的採納。他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同年八月,漢水流域因爲天降暴雨而發生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乘船進攻,擒于禁、斬龐德。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蜀。

    因漢獻帝在許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爲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黃河以北。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及時勸阻說:“于禁被大水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爲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如今關羽坐大,孫權必定不安,把這件事告知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公安,關羽被其俘殺。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並奉曹操梓宮回到鄴城。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當時孫權正率軍向西。朝臣們認爲樊城、襄陽缺乏糧,不能抵禦吳軍,請召守將曹仁回駐宛城。司馬懿則表示:“孫權剛剛打敗關羽,正是他想和魏國結好的時候,一定不敢爲患。襄陽是水陸交通要地,不能放棄。”曹丕沒聽其建議,命曹仁放火燒燬二城。後來孫權果然沒來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在歷史上,司馬懿得以重用還是在曹丕、曹叡兩朝時期。魏明帝曹叡繼位之後,司馬懿封侯拜將,漸漸成爲魏國廟堂之上位高權重的異姓臣子,而後奉命駐紮宛城,擒斬孟達,解除了曹魏內部的隱患。

    在後世,關於司馬懿最廣爲人知的便是其與諸葛亮之間極爲精彩的陣前對決。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二月,諸葛亮率軍第四次北伐魏國,包圍祁山賈嗣、魏平部,並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曹叡派司馬懿西駐長安防禦蜀軍。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四千人守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紮雍、郿兩地,以作大軍後鎮,司馬懿不同意。進軍隃麋。後來,雙方爆發了滷城之戰。

    關於此次戰役的結果,不同的史書有不同記載。在《晉書·宣帝紀》中,司馬懿大勝蜀軍;但在《漢晉春秋》中,諸葛亮力挫魏軍。另外,在《三國志·張郃傳》中,沒有司馬懿督張郃,也沒有寫出張郃追擊的原因,“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而在《魏略》中則記載是司馬懿不聽張郃的勸阻,強行命令張郃追擊,“宣王(司馬懿)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歷史真相究竟如何,尚不能下定論。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蜀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伐魏。四月,諸葛亮至郿縣,進駐渭水之南。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諸將想在渭北與諸葛亮隔水相持,司馬懿說:“百姓積聚的糧秣財物都在渭南,這是必爭之地。”遂渡渭水背水紮營。

    當時,司馬懿屯兵渭南,魏將郭淮估計諸葛亮一定會爭奪北原,主張先去佔領北原,但是很多人均不以爲然。司馬懿認爲郭淮說的很有道理,便讓其屯兵北原。不久,諸葛亮率大軍西行,諸將都認爲諸葛亮想攻西圍。郭淮則認爲諸葛亮不過是虛張聲勢要讓魏軍大舉迴應,而他的目標是陽遂。夜裏,蜀軍果然進攻陽遂,因城中早有防備,諸葛亮沒能成功。

    八月,司馬懿以“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以待其變。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婦人的服裝,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出戰。爲平息部屬不滿情緒,司馬懿故意裝作被激怒,上表請戰。曹叡不許,並派骨鯁之臣辛毗杖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制他的行動。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於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蜀將姜維就對諸葛亮說:“辛毗杖節而至,司馬懿不會出戰了。”諸葛亮則說:“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衆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於是便分兵屯田,做長久屯駐之準備。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也來信問前線軍情,司馬懿回信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