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隆二年、公元208年一月,益州牧劉備親率大軍三十萬攻漢中。雷雲唯恐漢中有失,即命晏明爲統帥,李儒爲軍師,徐晃、張郃爲前鋒,率軍二十餘萬支援漢中。兩軍相持三月餘,均損失慘重;後劉備設計反覆襲擾燕軍糧道,燕軍糧草轉運艱難,難以爲繼,雷雲聞報之後便讓晏明、滿寵等棄守漢中,攜帶部分百姓北歸……

    五月,劉備軍佔據漢中。七月,劉備自立爲漢中王,命魏延爲漢中太守,隨後率軍返回成都,封關羽、黃忠、張飛、趙雲分別爲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與右將軍!

    同年九月,關羽提兵十萬北上攻打襄陽。裴行、田渙等人率軍抗擊。由於劉備稱王不久,關羽軍士氣正盛,故而數度交戰燕軍均損兵折將,裴行等人只得據城固守。關羽見燕軍不出,後率軍日夜攻打,襄陽告急!

    兩軍相持月餘,雷雲示敵以弱、命裴行等人退守樊城,並遣使赴江東邀孫權取荊州。此時周瑜、魯肅先後病故,呂蒙代職。孫權以呂蒙病重爲由,派年僅二十六歲的陸遜(歷史上陸遜生於公元183年)接替呂蒙掌軍。關羽聞訊後大意,抽調荊州兵馬北上攻取樊城;此時詐病的呂蒙將兵馬藏於商船之中,渡江逼降了關羽部將傅士仁,後又命傅士仁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

    閏十月,雷雲派晏明、張遼、徐晃、張郃率虎翼軍、兩個虎師羣、兩個豹師羣共計十幾萬精兵增援樊城,一戰大破關羽,關羽不得已只得率殘部向南退去。途中,關羽軍中人心動搖,不久全軍瓦解,麾下荊州文武官員全部投降孫權……

    十一月,荊州南部各郡歸降孫權,陸遜率軍截斷關羽後路,關羽向西撤退,困於麥城。孫權派朱然、潘璋將麥城團團圍住。

    十二月,關羽不敵突圍,於途中落入埋伏,被潘璋部下斬殺,後孫權遣使將關羽首級送至洛陽。雷雲對孫權移禍之計早有預料,故下詔追封關羽並以王侯之禮葬之。

    新隆三年、公元209年四月,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漢”,改元“章武”,開始積極準備攻伐江東。孫權聞訊力排衆議將治所遷至武昌。

    六月,張飛被部下範疆、張達刺死,而後投奔孫權。劉備聞訊悲憤不已,下定決心攻伐江東!

    八月,孫權見求和不成,轉而遣使向燕國稱臣。雷雲接受孫權請降,下詔冊封孫權爲吳王。

    新隆四年、公元210年一月,劉備起水陸大軍三十五萬大舉攻伐東吳;一路破峽口、佔秭歸,直逼夷陵!

    面對號稱七十萬、來勢洶洶的蜀漢大軍,孫權命陸遜爲大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等諸多條件仔細分析之後,很快洞察劉備及其麾下大軍的劣勢與破綻,隨後設計一步步誘使蜀軍深入吳地……

    兩軍相持數月,劉備逐漸沉不住氣,頻頻派人至陣前辱罵挑戰。陸遜堅守不戰,絲毫不予理會。

    時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不勝其苦,劉備遂將全軍移至山林之中下寨。陸遜見時機成熟,先是派少量兵馬試探,而後因時、因地制宜定下火攻之計!

    夷陵一把沖天大火,陸遜率軍大破劉備所謂的七十萬大軍,接連攻破蜀軍營寨四十餘座、斬殺張南、馮習以及蠻王沙摩柯等,迫使蜀將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倉皇逃遁,最後逃入永安城(又稱白帝城)才得以脫險……

    九月,裴行、田渙、華歆、滿寵等不少文臣武將請求舉兵伐吳。雷雲召衆人商議之後認爲時機還未成熟,因而未允。

    十月,孫權再次遣使向劉備請和。劉備許之,吳蜀復和。

    新隆五年、公元211年三月,蜀主劉備病逝。經過一番思量分析之後,雷雲遂修書遣使攜官、金銀珠帛入南中策動蜀漢建寧太守雍闓與南王孟獲在益州南面起事,而後又派人示好東吳,許以割地,令孫權起兵十萬攻兩川峽口,進取涪城,燕滅蜀之戰正式拉開序幕!

    做好前期準備之後,雷雲即起國中大軍八十五萬、分東、中、西三路攻打漢中!

    三路大軍之中,西路大軍以晏明、張遼爲將,賈詡、龐統爲正副軍師,率虎翼軍與十個師羣出狄道逐步向南推進;中路大軍的六個師羣由裴宣、李儒等人統領,準備取道祁山、武街至橋頭一帶伺機攔截夾擊北上的蜀軍;至於東路大軍,雷雲則破格命司馬懿爲平西大都督,統領十二個師羣分兩路從斜谷與駱谷進取漢中!

    蜀漢方面,在接到雍闓、孟獲叛亂的告急文書之後,諸葛亮本欲南下平息叛亂,然而此時又驟然獲知燕國動兵的消息,遂一面調魏延、馬忠等率軍數萬南下平叛,一面調兵遣將全力應對大軍壓境的燕國。

    爲抵禦北面的燕國西路大軍,諸葛亮以趙雲爲先鋒,親自率軍十五萬北上增援沓中。漢中方面則命黃忠、法正二人收縮部分兵力,力保漢城、樂城、陽安關等諸多要地,以求禦敵於外。與此同時,諸葛亮還命鄧芝、張嶷等人領軍各守險要,隨時聽候調遣,嚴防燕軍偷襲。

    至於東吳方面,其則派遣馬謖作爲使節面見吳王孫權,說以利害……

    諸葛亮雖然竭盡全力試圖爲剛剛誕生不久的蜀漢政權贏取一線生機,怎奈二者之間的整體實力相差委實太過懸殊,蜀漢的最終的命運也早已註定……

    孫權雖然在馬謖的遊說之下選擇了按兵不動,然而蜀國南部的雍闓、孟獲等人的動靜卻越鬧越大,將益州南部四郡攪動得雞犬不寧,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蜀將魏延雖然是一名能征善戰、智勇雙全的良將,怎奈麾下兵馬不多,面對十多萬的叛軍只能使用疑兵之計,勉強扼制雍闓、孟獲等人的攻勢!

    在蜀國的北面與東面,燕國的東路、中路兩路大軍進展順利。司馬懿率領近四十萬燕軍分兩路攻入漢中,數日之間便先後攻破樂城與漢城,斬殺蜀軍四萬餘,收降萬餘,將漢中首府南鄭團團包圍。後司馬懿一面派徐晃率三個師羣攻打陽安關,一面命大軍日夜攻城!

    南鄭的蜀軍雖然在黃忠、法正的指揮下殊死抵抗,然而面對準備精良、驍勇善戰的燕軍依然迴天乏力。五日之後,司馬懿破南鄭,斬殺蜀國大將黃忠,俘獲蜀參軍法正、蜀將嚴顏等人。幾乎是與此同時,徐晃攻破陽安關,蜀將張翼、董厥降燕……

    隨後,司馬懿率大軍一路奔襲,直奔雄關劍閣而去!

    另一邊,中路大軍在裴宣、李儒的率領下經武街順利搶佔陰平東南的橋頭,直接威脅正與晏明等人相持不下的諸葛亮大軍。諸葛亮唯恐退路被截斷,遂派趙雲從孔函谷繞到裴宣、李儒的後方,擺出進攻的架勢。裴宣按兵不動,並以三個師羣合擊趙雲。趙雲無心戀戰,只得移軍至陰平。


章節報錯(免登陸)